墨子“兼相爱,交相利”对现代设计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可持续、适老化、第三世界
我国古代墨子的兼爱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相待,互惠互利,共存共荣、良性互动。当今的中国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这与墨子“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不谋而合。思想作为实践的指导者,墨子的兼爱思想对我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兼相爱——可持续设计的发展
这个世界正在接近不可持续的边缘,全球变暖、灾难频发、气候异常等无一不在告诉我们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忽略了环境,违背了“兼相爱即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原则。有鉴于此,中国政府大力提倡“科学发展观”,鼓励“循环经济”,推动“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可持续设计的研究、探索与实践就显得格外重要。可持续设计是一种构建及开发可持续解决问题的策略设计活动,可持续的概念不仅包括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 还包括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可持续设计要求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设计既能满足当代的需求,又兼顾保障子孙后代永续发展所需要的产品、系统、服务等。早在1960年代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就提出:设计应该考虑地球有限的资源,为保护我们地球有限的资源而服务。当代的设计师们也在努力的靠近这一美好的愿景,如宜家的平板包装既方便人们搬运家具回家又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符合可持续设计的“Reduce”原则。
交相利——设计的与时俱进
“交相利”从字面理解是互惠互利、共存共容,对于现代设计的现实意义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考虑。一方面设计要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情感需求以及不同能力的人们的需要。自建国以来,我国人口在急剧增长的同时人口结构也经历了快速的转变,于21世纪初进入老龄化社会,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物联网、虚拟现实等一系列技术的发展,使老年人与科技之间产生了鸿沟。因此,为老年人设计是秉持“交相利”设计理念必要的一步。瑞典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对高龄者住宅进行改善,以达到适合医疗和看护,包括适合行动不便的老人在使用轮椅、助步器情况下自由活动,以及设有看护人的工作空间。
另一方面不仅要考虑设计为少数富裕国家服务,而且要为第三世界的人服务,这是帕帕纳克在《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一书中所提出的观点。英国“实际行动”组织在设计关怀贫困民众方面做出了良好的表率,他们设计了一款简约的“烟罩”帮助非洲贫困解决了因缺乏电力资源而长期遭受烹饪带来的烟尘污染的折磨。我国木马设计公司创始人丁伟设计的飞利浦太阳能阅读灯,白天在室外照射充电,晚上满足三到八小时的使用,有效解决了非洲儿童的夜晚学习照明问题。因此,设计的与时俱进要基于当下的现实积极的去做出改变,满足全世界人们的需要。
综上所述,墨子“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为我们构建和平美好的人类共同家园指明了方向。设计师们不仅要着眼于世界上每一个群体的需求进行设计,以人为本,还要放眼于未来,做可持续设计,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简述安东尼高迪的设计思想
安东尼高迪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师,是西班牙新艺术运动中极具代表性的人物,被称为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之父”。他一生作品无数确也饱受争议,其中蕴含的设计思想是留给世人宝贵的财富,值得当代设计师探索研究与学习。
安东尼高迪的设计思想
首先,高迪的设计思想中透漏着民主主义色彩,这主要有两方面影响因素。一方面,由于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倡导的复兴中世纪手工艺和哥特式建筑设计风格以及设计的民主化理想的影响,另一方面高迪出身卑微,家境贫寒,自幼开始铜匠学徒生涯,虽然这为高迪后来作为建筑师熟练掌握材料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但同时也积淀了他对于平民阶层的深厚感情;因此高迪的建筑设计思想中较多的透露了民主主义设计理想。但他并不效仿其他建筑师热衷于政治活动,而是在他的设计中表现出他对平等运动的要求,以及他对大众的关心,含着超人的天分和无与伦比的才华。
其次,受到新艺术运动朝气逢勃充满活力的自然主义的影响,安东尼高迪形成了独特的曲线设计观,充满自然主义色彩。从实质上来讲,新艺术运动是工艺美术运动在欧洲的继续发展。活跃于 19 世纪后期的高迪,他的创作背景正好处于新艺术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新艺术运动所倡导的自然风格, 强调表现曲线和有机形态的艺术理念与高迪自身的审美偏好不谋而合。高迪曾经这样说:“直线属于人类,曲线属于上帝”,这是他对自己设计理念的最好诠释。他的作品从古埃尔公园、米拉公寓、再到圣家族大教堂,将曲线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赋予了建筑灵动。可以说,高迪正是受到新艺术运动的影响,以他独树一帜的曲线艺术设计语言创造了一种崭新的完全个人主义的风格。
再者,高迪的设计思想具有强烈的反功能主义立场,主张浪漫主义。他追求建筑的精神力量和纯粹的形式,极力使塑性艺术渗透到三维空间中去。圣家族大教堂,它是西班牙的标志,高迪曾为之投入了43年的心血,直到高迪生命的最后一刻,这幢宏伟而神秘的建筑还没有完工,时至今日,它仍处于不断的建筑与修复之中。教堂设计主要模拟中世纪哥特式的韵味,但结构已简练很多,教堂内外布满钟乳石式的雕塑和装饰件,上面贴以彩色玻璃和石块,宛如神话中的世界。这座教堂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抗衡日益增长的工业化影响,因此,它的设计宗旨是反工业化的。可以说是高迪对于这个项目投入了毕生精力和心血,是一个高度个人表现作品,没有遵循任何古典教堂的设计的清规戒律,具有强烈的雕塑式的艺术表现特征。
最后,高迪的设计思想具有折衷主义的特征。他本人对于单纯的设计风格十分反感,在他的设计中充满着各种设计风格的折衷,所有自己喜欢的设计风格都是自己设计灵感的源泉。但是他反对机械化的模仿,而是进行综合处理,他融合东方伊斯兰摩尔风格、现代主义、自然主义等诸多元素,由此在不同时期,他的风格也经历三个阶段—摩尔风格、哥特式和新艺术的混合、直至最后创造出近乎怪诞独特的有机风格,带给我们一场独特的建筑视觉盛宴 。
水晶宫对中国设计的启示
水晶宫是1851年由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主持的世界博览会的展馆,由园艺师帕克星顿建造,该展览馆采用钢铁和玻璃现代材料,采用预制标准构件,大大缩短了建造工期,开辟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同时作为英国工业革命推动下大工业生产的结晶,他的出现见证了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辉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时移世易,当今中国的设计与150年前的英国不可同日而语,但在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中国的设计环境更趋向“水晶宫”时代的英国。
中国元素不等于中国设计
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农业文明赖以存在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被摧毁,取而代之的是以机械为主导的工业文明。工业文明的开始使很多机器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生产变得更加容易,只需要一个模具就能轻松进行批量化生产。商人和资本主义家只关注产量,从不注重设计,久而久之,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品味严重下降,都缺乏艺术性和文化性,消费者往往面对的是些粗制滥造、不伦不类的产品,这在1851年水晶宫博览会展馆内的产品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例如鼓形书架,可以沿中心水平轴旋转,每层搁板均挂在两侧圆盘上,这样搁板就可以连续地以使用者方便的位置出现。这件书架侧板上的花饰和狮爪脚同样是可以把一些细微末节不适当地大加渲染。再比如:在一个蒸汽机上加上哥特式的花纹,在一个纺织机上强加洛可可的装饰,功能与形式脱节的问题极为突出不难看出当时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喜欢把19世纪的工业产品强加上18世纪的装饰;将一些繁复而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装饰品、花纹图案来掩饰工业产品的粗陋。在这种崇尚繁缛矫饰的风气下工艺美术运动的理论奠基者拉斯金提出了自己的设计理论:设计的重要性。他把“装饰艺术”称为大艺术,把“设计”称为小艺术,而第一次世界博览会所展现的最大问题就是大小艺术不分的问题,他认为一个健全的社会需要完美的装饰设计,却也需要完美的设计,它们在社会发展中应该是齐头并进的,而不是强调一种,忽略另一种,这样的社会是有缺陷、不完整的。不得不承认当时的水晶宫的想法很新颖优点也很多,但是它像是一种“搭建” 起来的虚构性空间,从中看不到、也感觉不到任何实在性。里面的产品相对于当时的机械制造能力来说,设计水准低下,的确很有必要在这个环境下强调设计的重要性。
反观我们中国,恰恰也是处在装饰艺术与设计失去平衡的天秤上。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值得当代设计师借鉴和应用的元素,冬奥会对中国结、篆刻,二十四节气、长信宫灯等元素的应用可谓是通过中国符号树立起了本土视觉设计美学,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元素的大量应用,中国元素未必等于中国设计,我们必须从产品本身出发,分清装饰艺术和设计的区别。真正优秀的设计应该注重包含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中国元素进行创新性应用,才可能既避免视觉符号的简单化倾向,又彰显真正的中国精神。
现代设计与手工艺融合发展
中国是一座世界闻名的文化古国,手工艺技法的传承到现在也依然有发展,中国的传统手工艺技法众多,传承甚广。其中传统手工艺技法有刺绣、编织、雕塑、刻印等。手工艺技法的传承也使我们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问题,中国的设计该向手工艺产品发展还是该向现代科技发展?
不得不说,中国现在面临的这个问题与当时的英国面对的问题几乎一模一样。水晶宫突破了传统建筑观念,新技术、新材料使传统形式美的法则失效,开辟建筑新纪元,预示着现代设计的间洁性和功能性。工艺美术运动是现代设计中的第一个设计运动,由于反对工业化和大批量生产的设计产品,导致设计无法与技术相结合,最终导致工艺美术运动的失败。以史为鉴,“强调艺术与工业的结合”可以说是一种解决方法。现代设计产品加入传统手工艺的技法可以使得产品能实现人与物的融合,使得产品更具有文化内涵,并且难以被借鉴与模仿。并且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科技产业的融合能够延续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并实现较高的经济利益。手工艺可以说是人文社会的一种传承,它记录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是绝对不能丢失的。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我们对水晶宫的反思,既是对乙水晶宫为象征的英国乃至西方各国的现代文明,现代设计,文化发展的反思,也是一种积极探索大国崛起之路的过程,是为,温故知新,以史为鉴。中国的设计行业和设计教育,只有在现代性、科技、市场等很多方面充分的与真正的“大众”沟通,尽快培养起一个接纳设计的社会环境,才能毫无羁绊的实现“设计为人民服务”、“文化自信”、“传统与现代相互”融合的永恒的梦想。
问 论述题:后疫情时代,思辨设计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