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设计与艺术的关系 — 102–华东理工—xululu的回答

设计与艺术的关系 艺术是什么?设计是什么?很难用一句话去下定义。在黑格尔看来,艺术是纯 精神化的东西,是理念的转化,它与宗教和哲学在思想上的深刻性是一致的,在 此基础上,美学家克罗齐进一步把艺术理解成直觉的产物,他认为:“艺术是诸 印象的表现”,所以我们不难认为一幅油画-件雕塑-首钢琴曲就是艺术品。 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活动,是人类得以生存 和发展的最基本活动。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先生说:“设计是某种意义上的 第二生产力,设计早于科学、早于艺术,那时科学没有诞生,艺术没有载体,人 类最早的智慧与冲动,最早的创造行为就是设计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上述两者在概念上看似没有绝对的联系,实际上,在浩瀚的人类历史发展的长 河中,从人类有意识的制造工具、使用原始工具再到具有审美意识开始,设计与 艺术便开始相辅相成的改变着我们的世界。 技术与艺术的分离与统一 技术与艺术在古代是统一的。实际上在古代还没有设计一词,也没有设计师的 概念,把制造工具的人统称为工匠或者技师。在中国古汉语中艺术的“艺”最早是 一种技术。在先秦时代“艺”有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计算)六种 科目,这里有相当一部分是技术性的东西。西方很早以前也是艺术与技术没有严 格界限,比如米开朗其罗也不知道自己是画家和建筑设计师,所以不难看出那个 时代艺术与技术是统一的。然而17世纪以后,随着技术与自然科学的结合以及 美学学科的形成,纯艺术与手工艺逐渐分离,贝多芬、梵高等开始有了自己是艺 术家的意识。但是19世纪中期英国为了炫耀工业革命的成果而举办的水晶宫博 览会以及会中粗制滥造的展品显示出人们在使用工业产品时审美还停留在古典 装饰中,工业产品上装饰古典饰样掩盖机制产品的丑陋,暴露出艺术与技术分离, 引起了拉斯金、莫里斯等人的思考,拉斯金呼吁艺术与技术统一,反对将艺术分 为大艺术与小艺术,莫里斯在拉斯金“艺术与技术的统一”的思想基础上领导工艺 美术运动,提倡艺术家从事设计,反对纯艺术,这是艺术与技术的有一次统一, 同时工艺美术运动也是现代设计的先声,为现代设计奠定了基础,使得艺术与设 计再次共同作用。 设计是艺术的载体 由格罗皮乌斯1919年在德国魏玛创办的包豪斯院校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开设 了以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为基础课程,它是由形式大师伊顿创立的, 是包豪斯所有学生的必修课,伊顿要求学生用韵律线来分析艺术作品,目的是为 了让学生把握原作品的内在精神与表现内容。康定斯基本人的绘画作品也运用了 大量的抽象语言来表达无穷无尽的艺术境界,它的几何形状,语言的精妙运用, 极大地影响了包豪斯的设计。例如,包豪斯的第三任校长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 罗那椅,两条相互交叉的椅子腿、镀铬扁钢与皮革的材料碰撞体现了椅子的优雅 简约的美感;再如包豪斯学生设计的华根菲尔德台灯打破传统,回归最本质的圆 和方,既满足了实用功能同样具有美感。两者都成为现代设计的经典作品,被展 览与收藏。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设计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艺术,他的创造过 程是遵循实用化求美法则的艺术创造过程,设计对美的不断追求,决定了设计中 必然含有艺术的美学元素,设计出的一幅草图,一个模型,其本身就具备着独立 的审美价值,设计中的美学元素源于艺术,设计是艺术的载体。 艺术推动设计的发展 首先,包豪斯是当时及欧洲设计探索之大成的中心,其早期受到德国的表现主 义艺术影响后来又受到俄国的构成主义艺术和荷兰风格派艺术运动的影响,在这 些艺术流派的影响和推动下,包豪斯最终成为欧洲现代主义设计的中心。荷兰风 格派的杜斯伯格曾去包豪斯教学,为包豪斯带去了新的气象和设计语言,从包豪 斯的图章中可以看到风格派的影子。其次,由荷兰设计师里特维德设计的施罗德 住宅明确的功能分区、三原色的运用以及外立面用纵横方格的形式构筑,很难不 把它与画家蒙德里安的《红黄蓝》联系在一起。最后,著名的法国设计师、现代 设计重奠基人勒.柯布西耶同样也是受到艺术家毕加索立体主义的影响,形成 了早起他的理性主义风格,提出机器美学思想,奠定现代建筑基础,影响了后来 伟大的设计师贝聿铭和安滕忠雄。因此,艺术是推动着设计发展的。 设计与装饰艺术 在旧石器时代的晚期,随着工具制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作为装饰品 的骨质头饰、耳饰、项圈等器物类型,装饰品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另一类需求的 产生,这就是对“美”的追求。纵观设计史,不管中外古代工艺美术、还是现代设 计,都可以看出装饰是设计不可分离的内容和结构要素。仰韶文化的陶器之妙在 于它本身达到了实用与装饰的统一;清代铜胎掐丝珐琅更是集技术、装饰艺术、 功能于一体,大气华美,雍容华贵;西方的巴洛克风格建筑、洛可可风格室内装 饰繁琐复杂、富丽堂皇,满足了当时宫廷贵族奢侈生活的审美要求。虽然过多的 装饰遭到后来者批评,如阿道夫.卢斯就提出“装饰即罪恶”,密斯凡德罗提出“少 即是多”的设计理念,实际上这一时代对装饰的背离,是设计与艺术之间的一种 变革与调整,是自身整体的一种自我适应,更新与发展,是符合时代变化和要求 的,并不是排除装饰,而是形式服从功能,摒弃堆叠无用的装饰。密斯凡德罗设 计的西格莱姆大厦外部的工字型结构即是装饰也建筑结构的体现。密斯凡德罗 “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在美国发展成极端的国际主义,风格干篇一律冷漠无情, 遭到后现代主义的批判,作为后现代主义的代表文丘里提倡装饰,折衷的从历史 中吸取装饰元素并认为:“少就是无聊”。可以看出,设计与装饰艺术一直在否定 之否定中,适应、调整与更新。 总结 综上所述,设计是艺术的载体,艺术又推动着设计的发展。过多的装饰使设计 走上形式主义道路,没有装饰最终也必会导致人们情感需求上的丧失,因此,或 吾以为,设计与艺术不可分离,相互促进,尤其在这个人类文明发达但资源极度 缺乏、环境保护迫在眉睫的时代里,作为一名设计师,更应该考虑好设计与艺术 的关系,既不能盲目追求艺术形式导致资源浪费,也不能排除一切艺术符号不考 虑人们的情感需求,而是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做可持续设计。

9AD372A8-E84F-4CE3-BEEE-F5EAC0FAB0D2.jpeg
1B2E9E41-B762-4140-83C2-93AD59EE6A1A.jpeg

相关答案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