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浙工大-池文欣
61-浙工大-池文欣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注册于 1年前

回答
8
文章
0
关注者
0

斯堪的纳维亚风格中的有机现代主义设计思想、功能主义原则和兼容并蓄的特点均对现代产品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现代设计非常有特色,从1950年代起,在国际范围内拥有崇高的声誉,并被冠以斯堪的纳维亚风格。与其他追逐商业主义价值的形式主义不同,它不是一种流行的时尚,而是以特定文化背景为基础的设计态度的一贯提现。斯堪的纳维亚风格将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与传统的设计文化相结合,既注重产品的实用功能,又强调设计中的人文因素,避免过于刻板和严酷的几何形式,产生一种富于“人情味”的现代美学。
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的一个特点是对传统的继承。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在建筑上的取向,与其他欧洲国家不太一样 他们一方面强调现代建筑的功能性、造价低廉和民主形式,同时也注意建筑形式和材料的人情味,强调采用某些有机形式和采用部分传统材料,特别是砖和木材。例如1931年丹麦建筑家凯·费斯克设计的奥胡斯大学校舍建筑,进一步发展了这种以砖块为主要材料的方法,虽然材料是传统的,但是他的设计却保持了现代主义建筑的简单、功能性、非历史风格的面貌,很好地结合了传统材料与现代结构。
斯堪的纳维亚风格影响下的产品设计不单单具有很强的外形美感,同时还具有很强的功能性,在斯堪的纳维亚风格中功能性永远是最重要的设计要素。例如阿纳·雅各布森的“蛋椅”、“天鹅椅”、“蚁椅”的造型都十分美观,且兼顾了功能设计;汉宁森的代表作品PH灯外形美观,且所有光线必须经过一次反射才能到达工作面,以获得柔和、均匀的照明效果,避免眩光刺目。这样的设计既保证了设计的精美构思和造型上的现代美学,同时实用性和功能性上也是最大的亮点。
斯堪的纳维亚风格具有兼容并蓄的特点,通过借鉴其他优良设计来获取灵感,并基于原先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改良,从而设计出新的产品。丹麦家具设计大师汉斯·维纳所设计的Y-Chair的灵感就源于中国明式家具,在设计中以轻盈的形式来表达,除去繁琐的细节,使得Y-Chair比明式的“圈椅”更加具有实用性和功能性,同时结合现代美学造型与特点,并在材料上添加天然纸纤维坐垫,成就了产品优美的线条与触感,达到了意象上的抽象美与功能上的人机结合。
综上所述,斯堪的纳维亚风格对现代产品设计的影响巨大,时至今日依然深受大众喜爱。斯堪的纳维亚风格不仅强调了现代产品设计的实用性和功能性,也保留了对传统的继承,强调自然、人文气息,为现代产品设计增添了人情味,同时还兼具很强的外形美感,保证了造型上的现代美学。

芝加哥学派是19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建筑界的一个重要学派。1871年芝加哥大火,三分之二的房屋被毁,重建的工作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建筑师,为了在有限的市区中心内建造更多房屋,现代高层建筑开始在芝加哥出现,芝加哥学派由此诞生。芝加哥学派包括了众多建筑师,他们建筑设计的共同特点是注重内部功能,大胆采用新材料,强调结构的逻辑的表现,立面简洁明确,并采用了整齐排列的大玻璃窗,突破了传统建筑在设计上的沉闷质感。
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有路易斯 · 沙利文和弗兰克 · 赖特。路易斯 · 沙利文是芝加哥学派的中坚人物和理论家、美国现代建筑的奠基人。他最先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成了现代设计运动最具有影响力的信条之一。其代表作有施莱辛格-马耶信托大厦和罗特斯切尔德商业大厦。弗兰克 · 赖特师承沙利文,他是美国最著名的建筑大师、美国现代主义先驱。他认为建筑的结构、材料、建筑的方法融为一体,合成为一个为人类服务的有机整体。其代表作有流水别墅和东京帝国饭店。弗兰克 · 赖特继承和发扬了沙利文的设计思想和理论,并有所创新,提出了“有机建筑六原则”;他打破建筑传统的封闭六面的传统观念,主张空间的内外贯穿,自由划分;运用新技术、新材料玻璃与钢筋水泥土、新传统方式,为后来现代主义在美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14年在科隆召开的德意志制造联盟博览会的联盟大会由以赫尔曼·穆特休斯和亨利·凡·德·威尔德为代表的两个阵营针锋相对的激烈争论,史称科隆论战。
亨利·凡·德·威尔德主张:①否定产品标准化,强调个人艺术性;②提倡独立性、艺术自由创造性(新艺术运动);③艺术家本质是热情的自我表现者。赫尔曼·穆特休斯主张:①遵循科学原理、进行标准化的大工业原则;②艺术家凭借标准化把握(现代主义)工业发展;③让公众接受标准化。
事实证明,设计标准化和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这场论战为德国艺术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德意志制造联盟在实践中实现了这一主张。德意志制造联盟把底特律的美国福特汽车流水线引入德国,使流水线生产和标准化进入德国工业设计。
科隆论战从艺术理论和实践取得突破,将机器和工业化理性地结合在一起,奠定了德国重产品质量的基础,为包豪斯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它表明了对工业社会的肯定和支持,使德国在工业设计方面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过度的标准化所产生的千篇一律的单调风格过于冷漠且不近人情,导致设计多元化的丧失,会引起大众的反感和厌恶。

韦德伍德瓷厂成立于1759年,由韦德伍德创立,运营至今。韦德伍德陶瓷公司是一家私人企业,却因为获得英国皇家工艺局订单生产皇家专用的瓷器而声名大震,成为世界最著名的陶瓷品牌之一。
韦德伍德陶瓷工业设计背景一是组织化影响了陶瓷业的生产结构与生产效率,二是当时的人们更加喜欢饮用热饮与食用热菜。同时也受到中国出口的瓷器的影响,因而造成了瓷器在英国市场的需求。
韦德伍德陶瓷工业的特点有:①将生产分为两类:一是为上流社会生产的极具艺术性的装饰产品;二是设计出适合批量化生产的产品,使之满足普通人群的需求。这是最早的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市场定位。其先进的管理方式,是韦德伍德瓷厂能够运营至今的因素之一。②新技术的运用:一是通过洗的方法改善陶泥混合比,使陶器更加白,使之更接近于白瓷;二是在模具中重复浇筑泥浆使之成型,效率较高。
综上,韦德伍德公司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进行市场定位,针对不同类型的人群的需求和审美设计不同的产品,扩大公司生产的产品受众范围。同时,韦德伍德陶瓷工业不断研发新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并增大生产效率,扩大生产规模,赢得市场。结合当下,在这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好的设计离不开新兴技术的支持,同时也要注意目标用户的需求,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

工艺美术运动是19世纪~20世纪初的一个艺术运动,其目的是为了接触工业设计对传统建筑、传统手工业的威胁,并希望复兴哥特式风格为中心的中世纪手工艺风气,通过建筑和产品设计体现出民主思想的一个实验性设计运动,起源于英国,后成为一场国际运动。其产生原因有:①对不负责任的粗制滥造的产品的反感;②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感到痛心疾首;③为产品及生产者建立系列标准。
新艺术运动是流行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一种建筑、美术及实用艺术的风格。新艺术一时风靡欧洲大陆,显示了欧洲文化基本上的统一性,同时也表现了各种思潮的不断演化和相互交融。新艺术运动本质上仍是一场装饰运动,但是它用抽象的自然花纹与曲线,脱掉了守旧、折衷的外衣,是现代设计简化和净化的重要步骤。
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的共同之处在于:①两者都是对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动。②两者都是对工业化风格的反动。③都受到威廉·莫里斯的思想理念和设计实践的影响。④都受到了日本艺术的影响。
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的不同之处在于:①工艺美术运动主张复兴哥特风格为中心的中世纪手工艺风气;新艺术运动较少强调历史风格,但其历史的渊源仍可追溯到中世纪自然主义风格的影响。②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简单、朴实,强调比较男性化的风格;新艺术运动风格细腻、装饰性强,因此常常被称为“女性风格”。③工艺美术运动的宗旨中还提倡“进步”,新艺术运动则仅仅停留在表面装饰上。④工艺美术是影响当时设计风格的主要因素,它的影响遍及欧美各国家,引起对于设计的国际性重视,并催生了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是世纪之交的一次承上启下的设计运动,它的兴起预示了现代主义时代的来临。
综上,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都是对过分装饰的传统风格的反动,但又希望复兴传统手工艺风气。尽管两者都有一定的矛盾和局限性,但其创新的设计风格和理念都对后来的现代设计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欧洲手工艺阶段贯穿了奴隶社会时期、封建社会时期直至工业社会时期。这一阶段的设计反映着不同时代的思潮,会依据不同地域和社会环境而有所变化和区别。
在奴隶制社会时期,最具代表性设计的是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设计。
古埃及信仰原始拜物教,古埃及人沉稳、单纯、朴实与崇尚自然的设计风格不仅体现在了金字塔、方尖碑等建筑上,也体现在他们的家具、饰品上,埃及的家具几乎都带有兽形的腿,且前后腿的朝向一致,这些都体现了古埃及人对自然的崇拜。
古希腊的建筑多采用柱形结构,且注重比例。古希腊建筑在建筑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的一些建筑以建筑物型制、石质梁柱构建和组合的特定艺术形式,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希腊卫城及其中心的帕提农神庙。古希腊的陶器以红、黑两色的陶瓶最为有名,陶瓶上的绘画多半反映当时人民的生活和征战场景。古希腊早期的家具继承了古埃及家具的风格,线条刚毅,装饰有狮子形象,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一种称为克里斯姆斯的靠椅,靠椅的线条极其优美,也很注重和符合力学,与早期希腊和埃及家具的僵硬线条有着鲜明的对比。
古罗马具有代表性的设计是三大柱式的设计,分别为具有强烈的男性阳刚之美的多立克柱式、具有女性轻盈秀美特征的爱奥尼克柱式以及模仿少女窈窕体态的科林斯柱式。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欧洲奴隶社会的结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直到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之前,欧洲的封建时期就被称为欧洲中世纪。
在长达千年的历史中,欧洲封建国家的基督教会在思想意识的各个领域中,设计的目的也直接为基督教的统治服务,其中主要建筑特点为哥特式风格。哥特式风格又称为高直式风格,利用垂直向上的尖锐姿态表现出直刺苍穹的感觉,内部的彩色玻璃与高高的顶部给人以高大飘渺的感觉,从而达到神灵降世的压迫感,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和马丁王银座。其独特的设计特征可以很好地辅助基督教会对子民的统治。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是十四世纪在意大利开始的,十五世纪开始遍及各地。以意大利为中心的资本主义打着“人文主义”的旗号,开始重视人的地位,主张人性高于神性。文艺复兴一反中世纪刻板的设计风格,开始从古希腊与古罗马的古代艺术汲取灵感,曲线得到了大量应用。十八世纪的法国大革命催生了浪漫主义的思潮,巴洛克风格与洛可可风格便是从此思潮中诞生出的。
巴洛克风格一反文艺复兴时代的艺术的庄严、含蓄与均衡,开始追求豪华、浮夸和矫揉造作的表面处理效果,它突破了古典艺术的常规,这种设计风格主要集中体现在天主教教堂上。巴洛克风格早期的设计特点主要用扭曲的腿部来代替以前家具简洁的构架,打破原有家具的稳定感,后期在保留前期的设计特点之上加入了大量的涡形装饰,表现出强烈的热情和奔放。巴洛克风格强调家具本身的整体性和流动性,追求大的和谐韵律,舒适性也较强,具有男性的雄壮、刚毅之感。
从发展根源上来说,洛可可风格是巴洛克风格的延续,同时也受到中国清式设计风格的巨大影响。洛可可家具腿部纤细而弯曲,家具多用平面的贝壳镶嵌和镀金修饰。洛可可风格的设计特点是华丽而矫揉造作的,采用了舒卷、缠绕的草叶等自然主题的装饰题材,体现了纤细、轻巧的妇女姿态的造型。
综上,欧洲手工艺阶段的设计,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设计的动态的,依据不同地域和社会环境而有所变化,并根据大众和上层社会的需求和思想进行不断的变化。

中国手工艺阶段是在萌芽阶段后而进入的下一阶段。随着温饱与危机的解决,人类开始寻找更加舒适的生活方式,于是人类的设计就由萌芽阶段跨进了手工艺阶段。人类最早通过化学方式将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的创造性活动,此后,人类社会慢慢转化到了手工艺阶段。中国手工艺阶段有两大特点:
一,由于生活方式和生产力的限制,设计的产品大多是比较简单的生活用品。其生活用品主要依靠手工劳动,设计的产品往往具有丰富的个性和特点,装饰成了体现设计风格与价值的重要手段。例如,人类通过对火的应用,发明了陶器,运用压模法、施加陶衣、压印法等方法进行陶器的表面加工,随着农业和定居生活的发展,谷物的储藏和饮用水的搬运也促成了陶器的发展,如半坡型陶器的底部造型多为弧形、尖底,其底部造型有利于陶器固定在泥土中,半坡型陶器的鱼形花纹,是其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纹样。
二,设计销售一体化,设计者与使用者非常熟悉,因而涌现出大批的优秀作品。例如,随着园林建筑的兴起、优质木材的发现及木工具的发展,家具工艺的发展在明代达到巅峰,明代家具具有精、简、厚、雅为艺术特色,展现了明代家具设计的意匠之美、材料之美、结构之美、工艺之美。
综上,中国手工艺时期的设计受同时期的生活方式及生产力水平的影响,虽受到一定的限制,但也突显了不同时期所特有的设计风格及追求的设计美学。

马家窑型彩陶,距今约5000年,主要分布地区为甘肃、青海部分地区。马家窑型彩陶造型众多,有壶、罐、瓮、盆、钵、豆、碗等。马家窑型彩陶多用同心圆为中心组成图案,并运用曲线和直线的组合做为装饰,产生了对比的艺术效果。
马家窑型彩陶的艺术特点可归纳为一下三点:①满,马家窑型的彩陶装饰,从器物的口延到接近底部,几乎都饰满了花纹,显得多且满;②内彩,内壁彩绘是马家窑型彩陶的一种流行的装饰方法,也有内外都加彩的装饰方法;③点和螺旋纹,点的运用,成为这个时期装饰的特点,在点的外面围以螺旋纹,有动的感觉。因此,马家窑型彩陶的艺术风格,可用旋动、流畅来形容。

发布
问题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