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未来设计教育的从业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素养 — 重大-sober的回答

论述未来设计教育的从业者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修养
总:时代发展给设计师的能力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使命
1.设计前沿与交融创新
2.挖掘地域民族之美
3.设计教育理念转变
4.以人为本、可持续设计、社会责任
5.展望

当前处于工业3.0向工业4.0转型的接口,时代发展对设计师的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化背景下设计由"物”的范畴扩展到“非物质”范畴,设计概念变得更加多元化、复杂化,单纯功能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群众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设计师需用更加前瞻性、预见性的眼光关注设计未来,多方面多角度提升设计修养与能力。
一、设计前沿与交融创新
随着新兴技术崛起,大数据、数字创意、人工智能等异军突起,设计从解决物质表层到解决非物质,从单一线程到系统性问题,将更加注重虚拟与现实结合、人机交互的体验感。设计解决的问题更偏向于网络化、全局化、多元化,物联网和5g技术的发展推动万物互联成为可能。同时,设计不再是单一学科,而是跨学科多领域融合,是理工科与人文学科的交叉学科,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具备基本设计知识素养的同时转变设计思维,提升综合素质,关注科技发展最新趋势,关注相关学科的新动态,与科学家、工程师、经济师等合作交流学习,使设计作品具备时代特征。
二、挖掘民族地域之美
万物有所生,而独之守其根。历史文脉凝结着先人的智慧和对生活的希冀,是人们精神诉求的外化载体。冬奥会服装深具中国式的浪漫,取自《千里江山图》的青绿山水和冬奥会核心图形中的赛区山形,制服分别采用 “山河映朝霞”和“河山初春霁”的设计理念,运用水墨韵味的笔触、浓厚淡薄的线条、远近虛实的层次,将传统美学和冰雪运动巧妙的联系融合在一起。挖掘民族地域之美并使之具有时代风貌,能够树立文化自信,增加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现代设计的竞争主要是文化的竞争,设计师应立足当下,回溯历史,传承中华文明之美,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寻找设计素材,以美育人、以文化育人,不让先人智慧于时光中湮没。
三、设计教育理念转变
“包豪斯不会落伍,落伍的只有对待历史和设计的目光。”20世纪初的包豪斯对于时代精神的创新思维和对于设计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强调,为后人提供了启发。设计绝不是固步自封,时代精神和创造力是设计的永恒主题。当前,信息化背景下设计教育应由传统的被动式学习转为交互式、互动式的学习方式,倡导产教融合育人新模式,启发设计思维和创造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创新型综合人才。
四、时代赋予设计责任
时代发展使得设计不再仅仅是功能的满足,当前服务设计、体验设计、适老化设计、可持续设计都是设计师应关注的方向。设计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满足用户的体验和诉求的个性化多元化设计,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如疫情期间的小绿袋包装袋,采用人性化的一次性拉链设计,外层涂有可降解的抗菌抗病毒涂层,可有效隔绝病毒与细菌,避免了冷藏和运输带来的病毒风险,为消费者增加了安全感,满足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体现了设计师社会责任的回归。未来设计教育的从业者应从设计伦理、设计责任方面培养设计人才,为人类的共同利益而设计,满足当代人需要又兼顾保障子孙后代永续发展。

综上所述,时代发展对设计师的能力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设计教育应从长远目光出发,以更加前瞻性的目光与时代接轨,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柳冠中先生说:“设计是一种创造行为,是创造一种更为合理的生存方式”。设计教育应顺应时代趋势,转变设计师的设计思维,培养综合性创新人才,为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服务。

相关答案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