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是1919年在德国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它所提出的三大构成教学体系将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推向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成为现代主义发展和现代设计教育之路上的里程碑。本文旨在分析包豪斯三大构成体系的特点,以及其对中国设计教育的影响和反思。
一、包豪斯的基础课程体系
首先,包豪斯对设计教育最大的贡献便是基础课,这一课程最先是由伊顿提出并创立的,也是所有学生的必修课。伊顿提倡“从干中学”,即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际工作来探讨形式、色彩及材料质感,并将上述要素结合起来。除此之外,在色彩方面引入康定斯基、克利等艺术大师作为学院教师,对于完善该教学体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其次,包豪斯基础课程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平面与立体构成上,将设计基础理论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并最终完整形成了一套设计基础体系,使得设计更加科学和理性。例如,在基础课程中进行点、线、面的分解,对物质的色彩、材质、肌理等进行深入学习,从平面与立面的不同角度探索,寻找其变化规律并加以整合。这些课程的教学体系通过运用科学手段,将以艺术创作中的个人意识形态转变成完整且系统化的教学内容,并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设计基础知识,以科学的方式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夯实学生的设计基础。
二、三大构成体系对我国设计教育的影响
我国因社会历史等客观因素,未曾经历工业革命的洗礼,缺乏自身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因此在设计教育方面大量吸收了西方教学体系模式。不可置否,这些教学体系为中国设计教育提供了思路和方法,使得中国设计教育得到了一定发展提升。
但遗憾的是,自三大构成体系传入我国以来,其形式几乎未曾变化过,出现了一种教学模式单一化的状态,而这也与社会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例如,工业化仍处发展阶段的国情和国内市场占主要地位的社会根源导致中国设计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未能形成以创新为中心,完善且成熟的教育体系,还处于一个不自觉的模仿阶段,对西方教学只是简单的生拉硬套,并未真正消化融合。
因此,中国设计教育应随着时代进步的要求而对构成体系课程进行一定改变。告别单一的设计基础教学模式,革新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注重人文内涵的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兼容并蓄,并不断发掘现代技术,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体系。
总而言之,包豪斯虽仅存在了十四年,但它的教学制度和理念对于整个现代设计发展都有着深远影响。而我们除了从其教学体系中汲取精华,还要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内容,以适应时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