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20世纪60-70年代,科技的发展给设计风格带来了什么变化 — 江南大学-许铭纯的回答

设计是科技和艺术结合的产物,科技与艺术的对立统一也是设计的最本质特征。科技通过设计的参与来找到与社会生活的结合点,而设计也通过科技有了心智和动力学的内容。所以,技术的发展变化必然影响着设计思想,设计风格,设计方向,设计载体等方方面面。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科技与设计深度融合的关键时期,这时的新技术不仅带来了新工具,新材料,新方向,还由此催生了多样化的设计思潮和风格,既有对现代主义设计延续与拓展,也有对消费设计的追求,并为后续的后现代主义设计和数字化设计铺就道路。

(一)二十世纪60-70年代科技发展背景与概况

二十世纪60-70年代属于战后经济蓬发期,工业系统的进一步发展与自动化生产线的完善使生产力获得大幅提高,对市场的追求空前高涨,也由此催生了以美国为代表的消费主义。同时,电子工业崛起,涌现了如索尼,尼康等消费电子产品,并推动摄影等行业,造就电影业,音乐业的繁荣。出现磁悬浮列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改变人们对出行的认知。CMF方向新发明了塑料等运用范围广阔的新型材料。技术理论也有所突破,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与发现影响交通工具的发明与设计,人体工程学研究带来为人设计的自然尺度深挖,由市场消费主义催生的设计伦理与设计批评也推动了设计的新方向新风格。

(二)带来国际主义,减少主义风格的流行垄断

在这个时期,现代主义设计领军人物经由二战,迁至美国,并受到美国新技术,新市场,新消费的影响,逐渐形成国际主义风格。电子工业的崛起带来新的消费电子产品与公司的大量涌现,以及信息辅助技术CAD等的出现,都推动设计往简洁高效的方向走去,并异化了现代主义的初衷,不再以功能为导向,而是以功能第一原则的表现形式,极简主义,减少主义的形式为导向;从为大众服务的理想化的设计风格,变为崇尚密斯“少即是多”极简的,代表金钱权利高智的国际主义,企业化美国风格。并且影响建筑,产品,平面等各个领域,形成垄断式影响力。例如密斯设计的席格拉姆大厦,具有简化的结构体系,精简的构件,理性的结构逻辑,内部为没有屏障的可自由划分的大空间,外部表现为追求纯净,透明,施工理性精确的纯粹钢铁玻璃盒子,并且这一形式影响后世甚至直至现在的高层办公建筑设计。

(三)带来戏谑的后现代反叛萌芽

这二十年间,除了设计大师们,还涌现许多青年设计师与年轻消费者,生产力的提高与消费文化的流行使他们开始不满足于国际主义的垄断风格,想要追求个性化装饰的风格,掀起了后现代主义风格序幕,而这时塑料等多样化,鲜艳,廉价的材料的发明也帮助成为他们的抓手。如起源于英国流行于美国的波普艺术,吸收由电子工业繁荣而发展的好莱坞电影,摇滚乐等大众文化,发展出拼贴的,追求消费趣味的,夸张戏谑的通俗设计形式风格,代表有索特萨斯的卡尔顿书架,使用鲜艳廉价的塑料,造型奇特恶搞,比起书架更像奇特机器人,吸收拉斯维加斯通俗文化营造廉价有趣的商业感。还有受到摇滚乐与波西米亚风格影响的英国的嬉皮士风格,以怀旧的,繁复的乡村的,常人严重不整洁的风格,有力的反叛主流风格的简洁纯粹,来体现对个性的追求。

(四)带来对高科技形式风格的崇拜

而有反对就有顺应,在建筑领域,随着航空航天技术和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基于国际主义风格的流行与太空美学的逐渐兴起,部分设计师在此基础上开始更极度崇尚科技的力量,并以此彰显其高品位,出现了在建筑形式上直接突出当代技术结构特色,凸显科学技术高品位精英感的象征性内容,用夸张形式来突出高科技是社会发展动力的高地位的高科技派风格。例如巴黎的蓬皮杜文化中心,全部采用标准构件,以金属结构系统作为建筑构造,且将结构钢架与管线直白裸露。

(五)带来人性化与绿色的反思

除了应用科技的发展,科技理论也有所突破。如研究人自然尺度的学科,人机工程学的发生发展。其是在理解和把握人体自然尺度的基础上,充分了解人类的能力及限度,使之合乎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等科学的学科。使人体尺寸与人体生理体验成为设计的重要依据,推动有机设计风格的成熟与发展。如北欧设计师雅各布森设计的蛋椅,采用仿生蛋形结构,消除棱角的同时,其有机曲线结构,包裹感极强,顺应人类舒适坐姿,并配合其表面纤维材料,给予用户除了生理上的舒适以外还有心理上安全感,归属感的提供。

而科技的迅猛发展,除了带来对未来的憧憬与当下的沉浸,还有对科技的反思。科技的滥用,与追求消费的有计划废止制,带来的资源的浪费,都直接引起了巴巴纳克《为真实的世界设计》,雷切尔《寂静的春天》等对设计伦理,生态与自然资源的反思。加上自然科学,生态理论的发展,推动产生了生态设计,绿色设计,可持续设计等。设计风格上都偏向于简洁质朴自然,运用可持续材料与可再生能源,整合生态系统循环,推广绿色理念。如70年代帕萨狄娜的生态屋,最早最完整生态设计住宅实验,使用废水循环系统和能源自给,使用木材和砖石等可回收材料,使其成为融入自然的微型生态系统而非单纯居所,启发未来的生态建筑和永续农业设计。

20世纪60-70年代作为科技发展以及战后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设计上不仅有对现代主义风格的延续与异化,也有消费主义带来的反叛与反思,这些都体现科技的发展带来社会风向,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带来设计变化的动力。而当下也正处于,由工业3.0到工业4.0,从信息技术时代到人工智能时代的数字化转型关键时期,设计师也要积极拥抱技术,且对由其引发的各种诸如市场需求,社会需求等的敏锐洞察,拓展设计边界,创造这个时代的新风格。

相关答案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