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区别。结合未来交互设计说明其意义。(60分)
一.具身智能与人工智能区别
具身智能 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前沿分支,强调智能体通过与物理世界或虚拟环境的实时交互来学习、推理和决策。与依赖纯数据训练的传统AI不同,具身智能的“智能”源于多模态感知,其核心在于“具身化”——即智能必须依附于一个能与环境互动的载体。而人工智能是基于数据,通过算法进行集合,以人的意愿为主,借机器辅助进行基于大数据的分析的一系列活动,本质上,人工智能是需要人类智能去完成制定的任务的计算机程序,人工智能只能将硬性信息数据化,而不能将人的情感数据化,这是未来设计需要把握住的另一个核心竞争力,即更多地关注和思考产品、服务给用户带来的情感感受,满足人类深层次的情感需求。(17)
二.新质社会下的多维范式转变
2.1从“以任务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情感化交互
具身智能是数字时代下人和计算机共生的新形态,是人的思维和数字技术之间建立的一种新型关系,但其内在逻辑和计算背后的算法仍旧是以人为主体去设计和实现的。因此,面向元宇宙与未来媒介传播,要始终以人为基础,让技术能更好服务于人的需要,以人本思维引导未来传播。
在人机代替人力的同时,人们就期盼着更多情感化、个性化的设计能够与之共同出现。用户对情感的需求,使“以人为本”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对人的精神和心理关怀。在智能化交互水平不断增产的当下,人们对产品的选择从“满足需求”到“满意需求”,产品设计由“以人的使用为本”向“以人的情感为本”转化。
AR眼镜VisionPro颠覆了人和机器的交互方式,对于 Vision Pro ,苹果首席执行官将其描述为空间计算机,这是与其他虚拟现实设备最大的不同 。VisionOS具有全新的三维界面,它利用摄像头和传感器带来颠覆性体验: 在用户周围的实时环境中置入用户熟悉的IOS 应用。操作无需任何手柄,仅通过眼动和手势就能执行,真正以简便的方式实现用户与空间内容的交互,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未来交互新范式。(27)
2.2构建跨学科思维方式
信息时代下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不断产生与发展 ,我们已经进入了后产品时代。很多时候用户不仅需要单一产品,更需要整体的服务体验。 服务设计就是这样一种跨学科的思维方式 ,是用全局化、 系统化的视角看待问题 , 通过一段服务过程中的触点体验进行系统、 有组织地挖掘优化,让各个利益相关者都能有效协作, 最终取得完美用户体验的过程。
从服务设计的视角看,未来的交互设计将彻底超越对单个屏幕或产品的装饰,进化为对整个智能服务生态的规划与塑造。交互触点不再局限于屏幕,而是分布在环境中。用户不再是服务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与AI共同创造体验和价值的主动参与者。
星巴克通过引入移动端,将线性的服务流程拆解,创造了全新的“线上+线下”服务触点。 对于老顾客, APP定制饮品的交互流程设计得非常清晰。通过列表、选项按钮和清晰的图标,引导用户一步步完成糖度、奶制品、配料等复杂选择,而不会感到困惑。同时, App会自动定位并列出附近门店,并在你靠近准备取货的门店时,主动推送通知提醒你。这是一个典型的 “隐形交互” ,利用了技术来主动服务用户,而非等待用户操作。
它没有把交互设计孤立看待,而是将其作为驱动整个新服务模式的核心。通过服务设计思维重新规划了用户体验,再通过精良的交互设计转化为用户手中直观、可靠、的数字购买模式。这正是在商业实践中,服务设计与交互设计协同作用的典范。
(25)
三.未来设计理念转变
未来交互设计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我们逐渐开始从工业3.0的信息化时代向工业4.0数字化时代迈进,而如何实现人机共生交互也成为了各个领域备受关注的焦点。在设计领域,人机交互的应用使设计与用户之间的交互环节产生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催生了新的用户认知模式和新的需求偏好,从传统的界面交互需求到沉浸式体验需求,从单一感官刺激设计到多感官融合设计,这也要求设计师重新审视和调整自身的设计理念,形成全面的、以满足未来交互时代用户认知需求为目的的创新设计新思路。
综上所述,设计师必须认知到未来的设计必然基于人工智能的发展,设计师成为虚拟世界的翻译者,在虚拟世界中找到新的设计语言和范式,以虚拟世界的视角和方法解决物理世界的问题,用新的思维和方式在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间建构更顺畅有效的沟通渠道。同时重视人文关怀,注重社会审美以及大众所共同参与的设计。未来设计要探讨的不只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还要拓展到各种价值观念的协调,构建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1h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