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纲:
人与环境的关系——工业设计(绿色设计)
人与社会的关系——视觉传达设计(人性化设计
社会与环境的关系——环境设计(系统设计,协调发展)
人类与之衍生发展出来的社会存在、社会关系以及自然生态环境三者互相依存,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根据不同的联系关系,也可以将设计分为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以及环境设计。
一、工业设计——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
工业设计是对产品造型、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综合性设计,而今工业设计的概念已经延伸到:将策略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应用于产品、系统、服务及体验的设计活动,旨在引导创新,促进商业成功和提供更高质量的生活。在当代工业设计中,应注重人与环境的关系、人的需求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问题,引导工业设计商业成功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发展,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强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不断追求更高程度的和谐。
二、视觉传达——研究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视觉传达设计是利用视觉符号来进行信息传递的设计,包括字体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以及广告、影视设计等。视觉传达设计重点研究人与社会之间的沟通联系,本身具有着传播思想观念、塑造社会价值的重要属性,视觉传达设计所创作的内容同时也是社会集体价值趋向的外在表现。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设备更新迭代的今天,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以各种图形化、标志化的视觉语言帮助人们理解并使用新兴的电子产品,使使用者在轻松诙谐的氛围中简单掌握各种应接不暇的新产品。
三、环境设计——研究社会与环境的关系问题
环境设计是对人类生存空间经营的设计,包括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以及公共艺术设计等。无论是人类社会还是自然生态环境都是完整而又庞大的整体,环境设计在研究社会与环境的复杂关系问题时,要注意各种价值观念的协调,以社会性的、系统式的观念整合和企划。以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引导与重新规划,在更高的层次上使人类社会适应于自然生态环境。
设计是人最基本的活动,而社会生活是设计的先天价值,也是设计活动的基本模型,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制约着设计的发展,并时刻警醒设计师为社会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而设计,三者复杂而又统一的关系奠定了不同设计学科的分类,并共同为更加美好的生活与世界服务。
1.列举赖特的三个作品,并阐述其有机建筑的理念,以及形成与发展
赖特是美国现代主义先驱,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被誉为美国本土建筑的开创者,是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美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筑运动有明显差别,明确提出了“有机建筑”的理念,代表作品有东京帝国饭店,流水别墅,纽约古根哈姆博物馆。其有机建筑的理念为:
1.简练应该是艺术性的检验标准;
2.建筑设计的风格应该多种多样,就像人类一样;
3.建筑应该与它的环境相协调,他说:“一个建筑应该看起来是从那里成长出来的,并且与周围的环境和谐一致。”
4.建筑的色彩应该和它所在的环境一致,也就是说从环境中提取建筑色彩因素;
5.强调建筑材料本质的表达;
6.强调建筑中精神的统一和完整性。
他的有机建筑的观点并不是呆板的,而是充满了灵活性的方法。赖特信仰真、纯、诚、朴的设计艺术理念,认为“土生土长是所有真正艺术和文化必要的领域”。
赖特最初的理想是“工业技术通过艺术的转化”,之后又和其师沙利文一样在古典秩序与非对称形式之间犹豫不决。他们迫切的想要找到一种崭新的建筑语言,好符合美国这样一种年轻、平等、有别于旧文化的新世界。基于此种渴求,赖特同沙利文研究了琼斯的《装饰的法则》,这部著作涵盖了中国、印度等非西方文化的装饰,并借此突破传统思想。这之后,赖特花了两年消化整合,并提炼出属于自己的综合住宅风格,即草原风格,同时,赖特自己的一套理论也发现成熟。不过此时赖特依然在漫步式的和严谨的表现形式之间摇摆不定,后在《机器的艺术与工艺》中,提出了“有机”这一概念,并以此为建筑核心,以自然为学习对象而非机器。在这种“有机建筑”思想理念的指导下,赖特的建筑设计不仅与周边的环境和谐相处,仿佛是从地里生长出来的一样,而且其非对称手法也给人以“气韵生动”的感觉。
2.设计师应该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的现实需求
无论是设计行为的出现,还是设计师作为一个社会角色形成,都是基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现实需求产生的,所以设计师应该善于面向不断变化的现实需求,来满足人们日益精微的需求变化。
一、设计师要适应不断发现新缺点
设计本身是一种尝试拉近对器物的现实需求与理想状态的过程,每一个设计对象多多少少都有改善空间,因此设计师需要不断改善设计来适应不断发现的缺点。优秀的设计师既是对生活体察入微的发现者,更是对现实需求极为敏感的改良者。作为器物缺陷信息的整合者与管理者,不仅要了解设计对象的变迁发展史,更要明确生产技术沿革的本质以及现代复杂科技运作,在实践中使器物一步步接近理想状态。
二、设计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宝库
设计既不是纯艺术也不是说纯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而是多种学科高度交叉的综合型学科。面对不断变化的现实需求,作为设计创造主体的设计师也应该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宝库,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以适应多元发展的市场变化,将知识进行整合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升工作能力。
三、设计师要致力于做需求变化的引导者
主动改变永远比被动接受更加积极,同理,做需求的引导者永远比做需求的追随者更加具有积极效果。随着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精细化,传统的产品设计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设计师应该面向全面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系统化设计,利用劝导型设计来引导人们的需求甚至生活方式,通过具有引导导向的设计来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使社会更加和谐。
论述题
主体性是指人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个人看法及地位,即人的自主、主动、能动、自由、有目的地活动的地位和特征。作为人,在与世界的关系中是作为主体而存在的。而工业设计中探寻人的重要性的问题,自然要从人作为设计内容的主体的性质而出发,来认识人与人造物的关系。人在工业设计中的主体性地位决定了工业设计不能仅仅只是单纯的产品设计,工业设计不能割裂地存在,也不能忽视人与人造物的无数的自然互动,在这个过程中,人的行为作为主体对工业设计的产物进行塑造,工业设计又反过来塑造人的生活习惯,并且受到经济、政治制度、人类社会以及自然环境等其他事物的影响。
作为具有主体性意识的设计师,应当明确自身在设计中发挥的作用,准确定位自身在工业制造系统中甚至是人类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做有能力、有责任、有素养的设计师:
一、设计师应具有社会责任感
现如今,设计早已是多元化时代,面临着各个层面的因素,需要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设计已不再像以往只为解决简单的造型及功能问题,设计师所具备的社会责任也不再是简单地满足用户的需求,而是面向社会和全人类的发展性问题,这需要我们看到第三世界的人民,以及地球有限资源的使用问题,特别是那些濒临灭绝的的动植物。石油泄漏等安全性问题以及日本排核污染等恶性事件已经向全体设计师发出了新的挑战,设计师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了设计活动的新课题,设计师的职责方向也已经从以用户为中心,逐步形成了为以人和生物体为中心的设计范式。
二、设计作品应兼具商业性和公益性
发展是社会的首要任务,而设计创新也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不仅要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要关注设计的公益性。如阿里巴巴U design设计周的“用爱能浇灌的有“益”思花园,是从阿里巴巴百余项公益项目中精选的乡村振兴、儿童美育、关爱弱势群体三八板块,展现了设计赋能公益下沉过程中的经验与情感。设计的商业性和公益性本应该是一体的,如同正反无法割裂,我们需要努力寻找设计商业性与公益性的平衡点。既承认设计商业性的合理性,又要思考设计公益性的可持续原则,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三、设计师应关注设计的未来性
设计不仅仅要考虑简单的造型设计与功能性设计,更要考虑设计对社会、经济、环境、文化以及人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单个的设计可能看起来微不足道,但需求设计师引发的设计思潮却拥有巨大的能量,对时代有这强有力的冲击。在地球资源与环境、战争与和平等、矛盾与对立等复杂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设计师更应该关注设计所带来的短期或长期的社会影响,考虑设计的未来性。
随着信息革命和科技的迅猛发展,设计师应该认识到未来的设计必然是基于人工智能,绿色可持的发展,同时重视人文情怀与本民族特色,引领社会大众的审美,促使社会大众一同参与设计。
主体性是指人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个人看法及地位,即人的自主、主动、能动、自由、有目的地活动的地位和特征。作为人,在与世界的关系中是作为主体而存在的。而工业设计中探寻人的重要性的问题,自然要从人作为设计内容的主体的性质而出发,来认识人与人造物的关系。人在工业设计中的主体性地位决定了工业设计不能仅仅只是单纯的产品设计,工业设计不能割裂地存在,也不能忽视人与人造物的无数的自然互动,在这个过程中,人的行为作为主体对工业设计的产物进行塑造,工业设计又反过来塑造人的生活习惯,并且受到经济、政治制度、人类社会以及自然环境等其他事物的影响。
作为具有主体性意识的设计师,应当明确自身在设计中发挥的作用,准确定位自身在工业制造系统中甚至是人类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做有能力、有责任、有素养的设计师:
一、设计师应具有社会责任感
现如今,设计早已是多元化时代,面临着各个层面的因素,需要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设计已不再像以往只为解决简单的造型及功能问题,设计师所具备的社会责任也不再是简单地满足用户的需求,而是面向社会和全人类的发展性问题,这需要我们看到第三世界的人民,以及地球有限资源的使用问题,特别是那些濒临灭绝的的动植物。石油泄漏等安全性问题以及日本排核污染等恶性事件已经向全体设计师发出了新的挑战,设计师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了设计活动的新课题,设计师的职责方向也已经从以用户为中心,逐步形成了为以人和生物体为中心的设计范式。
二、设计作品应兼具商业性和公益性
发展是社会的首要任务,而设计创新也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不仅要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要关注设计的公益性。如阿里巴巴U design设计周的“用爱能浇灌的有“益”思花园,是从阿里巴巴百余项公益项目中精选的乡村振兴、儿童美育、关爱弱势群体三八板块,展现了设计赋能公益下沉过程中的经验与情感。设计的商业性和公益性本应该是一体的,如同正反无法割裂,我们需要努力寻找设计商业性与公益性的平衡点。既承认设计商业性的合理性,又要思考设计公益性的可持续原则,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三、设计师应关注设计的未来性
设计不仅仅要考虑简单的造型设计与功能性设计,更要考虑设计对社会、经济、环境、文化以及人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单个的设计可能看起来微不足道,但需求设计师引发的设计思潮却拥有巨大的能量,对时代有这强有力的冲击。在地球资源与环境、战争与和平等、矛盾与对立等复杂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设计师更应该关注设计所带来的短期或长期的社会影响,考虑设计的未来性。
随着信息革命和科技的迅猛发展,设计师应该认识到未来的设计必然是基于人工智能,绿色可持的发展,同时重视人文情怀与本民族特色,引领社会大众的审美,促使社会大众一同参与设计。
马家窑马厂类型彩陶的艺术特征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红色陶器,此类陶器被称为彩陶。彩陶陶质细密,表面有光泽,彩绘不易脱落,其分布地域很广,根据时间和风格不同可分为: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几种主要类型。其中马家窑和马厂型彩陶的艺术特征如下:
一、马家窑型彩陶
马家窑型彩陶继承了仰韶文化庙底沟型爽朗的风格,但表现更为精细,形成了绚丽又典雅的艺术风格,比仰韶文化有进一步发展,艺术成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装饰多采用同心圆为中心组成的图案,运用曲线、直线相结合的组合,产生了对比的艺术效果。马家窑型彩陶的艺术特点有:
1.满。从器物口沿到接近底部几乎都饰满了花纹,显得多而满;
2.内彩。内壁绘彩是马家窑型彩陶的一种流行装饰手法,也有内外都加彩的。
3.点个螺旋纹。点的运用成为这个时期的装饰特点,在点的外面围绕以螺旋纹,有动的感觉。马家窑型彩陶的艺术风格旋动流畅,以舞蹈纹彩陶盆最具代表性。
二、马厂型彩陶
马厂型彩陶由半山型发展而来,其发展可大体的行为三个阶段。早期以双耳罐为主,装饰花纹虽流行红黑两彩,但不常用红黑相间的画法,虽运用锯齿纹,但已不甚流行,并且锯齿又粗又钝。中期彩陶壶数量增多,壶体变瘦,颈部加长,四大圆圈纹很流行。晚期的彩绘流于简化,多作用波折纹,小口双耳罐是其典型,装饰纹样以人形纹样为特点,艺术风格刚健粗犷。
马家窑型和马厂型彩陶的演变与发展都充分体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我国劳动祖先的智慧,都是我国工艺美术的一种卓越创造,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祖先伟大的艺术创造力。
北宋李戒《营造法式》的目的、指导思想、内容与意义
《营造法式》是北宋时期李诫编撰的,由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科学专著。该著作全面总结了隋唐以来的建筑经验,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珍贵文献,也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最具有理论体系的建筑技术书籍。
《营造法式》出版的目的是,为宋代建筑提供可以参考的依据,提高建筑整体水平。官方为促进建筑设计与施工的标准化、系统化,全面改善人的居住环境而专门颁布、推广该著作。该著作是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确定了各种建筑标准规范,为我国古代建筑设计施工提供了理论支持。
该书的指导思想为强调设计的灵活性。强调设计者可以按照具体条件,在总原则不变的情况下对构建的尺度比例等作出调整,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全书主要分为5个部分,即释名、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总结了隋唐以来的建筑经验,对建筑的设计、规范、工程技术和生产管理都有系统的论述。书中制定和采用了模数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模数制有详细的文字记载。
《营造法式》一书的大量内容根据官员们的实际建筑经验总结提炼而成,既作为工匠设计施工的规范,亦可作建筑技艺传授、教习的教本。其现代意义在于,当实物遗存减少的情况下,通过书籍记载对当时建筑能够有更加详细的了解,填补了中国古代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结合个人认识,总结1949年以来中国现代设计史的发展已经积累了哪些经验,可以对中国当代乃至未来的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我国的艺术设计事业经历了一个较为曲折但不断发展的过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经济、工业、文化等各个方面迅猛发展,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放领域更加广阔,国际交流不断加深,艺术设计的很多领域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逐渐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准。总体而言,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我国艺术设计在挫折与弯路中总结了属于自己的经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20年代初期不可同日而语。以古鉴今,可以只兴替,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设计发展所积累的经验对现代中国乃至未来中国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一、简洁朴实的外观和较高的产品质量
新中国成立之初,从抗战敌后区及解放区那种简洁实用、朴实无华的设计风格继续保持下来。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助力之一,我国的工业产品设计如交通运输工具、日用产品、家用电器等都保持了较为持续和稳定的发展。由于那时的中国百废待兴,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人们生活较为节俭,工业产品坏了也总是修修补补不舍得更换,故产品生产在质量上有较多的考量,产品也大多结实耐用。反观现代设计界,在经历了美国“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度”以及以商业为中心的设计泛滥后,逐渐影响了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及生活观念。现代中国设计能否在商业设计席卷全球的冲击下保持初心,专注设计的功能与产品的质量,响应绿色设计理念,贯彻可持续设计思想,无疑是设计发展的一大重点。在各种风格流行的今天,中国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低碳环保为社会责任,以简洁朴实为风格特色,以注重功能为亮点,打造“中国制造”这一标签。
二、敢于面向世界,善于学习借鉴
近代中国由于战争影响,经济发展水平较同时代其他国家有较大差距,工业发展起步较晚,并没有形成像西方国家那样对于设计风格的整体思考,也缺乏设计理论的指导,所以在建筑设计、产品设计方面显得尤为乏力。然而,国家建设与改善民生的问题刻不容缓,中国的设计师们敢于面向世界、善于向世界学习和借鉴,以此解决中国迫在眉睫的制造问题。如学习西方的建筑构造以及装帧等新技术,同时也将大量西方文化带到了中国。借鉴永远是设计学习道路上恒古不变的话题,但当代的中国设计应当注意的是,借鉴并不仅仅是风格上的借鉴或是单纯技术上的学习,而更应该学习世界先进的设计理论。现代中国设计在理论上的探索其实并不足够,设计师们要做的应该是学习探索世界上先进的设计理论成果,并将其内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成果,再将其运用到设计实践中来,以先进的设计理论内核外化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
三、积极探索新的“民族形式”
我国的动画事业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老一辈动画设计师和制作人充分挖掘本民族文化,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其设计水平长期位于亚洲甚至世界动画的前列。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猪八戒吃西瓜》就将中国古老的皮影戏、传统剪纸艺术、窗花艺术与电影技术结合在一起,创作了一部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优秀动画电影。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应该追上经济发展的脚步,将中国设计根植于中国上下几千年文化的丰沃土壤中,生长出独属于本民族文化的设计血肉,以传统文化推动优良的设计,再以优良的设计推广中华文化,以此形成良性循环。
总之,近代中国设计经历了艰难的探索期,已逐渐发展出自己的道路,其经验对近代中国的设计有着极高的借鉴价值。中国设计不仅仅要善于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理论,更要从本民族的发展道路、经验积累自己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积极探索新的“民族形式”,着力打造“中国制造”这一民族标签。
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是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是协调人与环境、人和社会、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一种手段。设计作为一种有效的商业手段,与市场消费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一、设计促进消费
设计作为一种创造商品高附加值的方法,对消费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时代进步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日益增长,年轻人作为消费的主力军越来越不满足于仅仅是功能良好的产品,而更愿意为具有高情感价值、人性化的产品消费,为潮流消费。优良的设计正好能满足消费群体的这一需求,从而为商品赋能,极大的促进消费。例如优衣库的白T,每年都会与各流行动漫联名进行再设计,服装版型不变,仅改变印花装饰,就创造出一波又一波的消费高峰。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唤醒了消费者隐性的消费欲,使之成为显性。
二、设计以消费为动力
设计促进消费,而消费是设计的动力源泉,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人类物质消费,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消费与文化消费。站在消费者角度,消费需求的层次大体上分为三类层次,第一类衣食住行等生理需求上的层次,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第二类是流行、模仿等满足人们安全与社会需要的心里层次;第三类是追求个性小众的自我认同与自我实现方面的层次。设计师设计常常以这三个消费层次为出发点,对用户进行细分,对产品进行精准定位与设计。例如清朝年间的珐琅彩,就是以满足宫廷贵族喜爱赏玩精致器皿的消费需求而设计制造的,以宫廷贵族的小众消费需求为动力,并不大批量生产。
三、设计引领消费
设计最大的优势在于设计能够引领消费,创造市场。索尼公司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型电子产品生产企业,一贯秉持独创的设计原则,索公司的设计理念是“创造市场”,一改过去产品“满足市场需要”的被动模式,开辟了现代设计教育消费者、开拓新市场的主动发展方式之先河。索尼设计生产的“Walkman”随身听具有功能单一、使用简单、便携的特点,开创了人们购买使用随身听的新潮流,挖掘了新的消费市场,引领消费者开启新的生活方式。
总之,设计这种创造性工作是建立在以市场导向为基础,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的基础之上的。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消费,而消费又将引起新的设计。设计与消费的关系息息相关,不可分离,他们之间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
青铜器是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其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工艺精美。中国青铜工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起源于夏朝,商周时期得到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工艺达到顶峰,在汉代逐渐衰落。
一、商代青铜器——神秘威严
奴隶社会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成为早期艺术设计发展的契机,青铜器开始逐渐取代原始社会的陶器成为主角。由于商代崇尚宗教迷信,统治者盛行饮酒之风,故多酒器和祭祀用品。商前期青铜器胎薄,纹饰简单古朴,后期多大型重器,器壁厚重。纹样以饕餮纹为主,一般以对称的形式出现且做主纹与地纹搭配使用,充满了宗教色彩,给人以威慑恐怖的效果。其代表作后母戊鼎口沿很厚,轮廓方直,具有浑厚的体量感和雄浑的气势,给人以神秘威严的印象。
二、周代青铜器——质朴秩序
周代强调礼制,工艺美术的制作和使用都反应着森严的等级制度,青铜器是食器的组合,以礼器为主,具有人事意义。西周早期青铜工艺继承商代的风格,后期形成自己质朴的风格。总的来说,青铜器摆脱了浓重的神秘色彩,淡化了宗教意识,礼制特色日益鲜明,造型趋于规矩整齐,装饰趋于简单,具有韵律感。饕餮纹已退居次要,常见纹饰变成窃曲纹,环带纹等,团案组织上采取二方连续的带状纹样,连续反复形成一种秩序感。周代青铜器出现长篇铭文,其代表作毛公鼎是现有铭文最长的青铜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三、春秋战国青铜器——清新华丽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逐渐瓦解,手工艺人从奴隶制度中解放出来,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个时期,青铜器是钟鸣鼎食的组合,失去了祭祀和礼器的特性,应用向日常生活发展,以实用为主。装饰上以蟠螭纹为主,并出现了一些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题材,如宴乐、涉猎等。这一时期的装饰采用模印的方法,团案组织是上下左右连续的四方连续纹样。从艺术风格来看,春秋时期比较疏简,战国时期趋于繁缛。制作工艺上出现了鎏金,金银错等工艺,使得青铜器的铸造更为精美。其代表器物有莲鹤方壶,全器从造型到装饰均充满了灵动的生意,象征了新时代的自由精神,将商代青铜器的神秘威严和西周青铜器的理性典雅转变为自由舒展,活泼灵动的新风格。
汉代由于漆器工艺的发达,轻便的漆器逐渐取代了厚重的青铜器。各个朝代的青铜器都是当时社会变革的时代风貌在艺术上的真实体现,展示了当时成熟的青铜冶炼工艺,标志着中国装饰工艺的新开端。
问 论述题:结合所学专业,论述科技发展对设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