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sober
重大-sober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注册于 2年前

回答
7
文章
0
关注者
1

论述题:请简述设计的价值,并进一步阐述设计如何引领人们走向智慧生活方式,提升市民生活质量
总:设计的价值在于满足人的需求,为人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引领人们走向美好未来
1.科技赋能设计前沿
2.文化丰富市民生活
3.人性化提升生活质量
4.可持续引领美好未来
5.展望

设计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其价值在于满足人们的需求。原始时代刀耕火种,造物是为了满足生存和实用需求;传统手工艺时代人们生活条件改善,设计融入了时代风貌和审美因素,器以载道,物以传情;工业革命后,真正意义上的设计概念产生,设计与制作分离,批量化生产的洪流势不可挡,设计价值由上层权贵走向普罗大众,现代主义高举设计为大众的旗帜将功能主义推向高潮;而后工业社会随着物质生活的丰裕,人们对单纯功能化的设计逐渐厌倦,复古风潮此起彼伏,设计的价值转为功能基础上的的精神情感需求。而今随着工业由3.0向着4.0迈进,设计概念变得更加多元化、复杂化,如何以设计引领人们走向智慧生活,提升生活质量已成为时代焦点。
一、科技赋能设计前沿
当下面临着万物互联、与5G融合共生的问题,以科技赋能设计成为大势所趋。设计趋势从造型设计转向了服务与体验设计,物质设计转向非物质设计,视觉设计转向了交互与过程设计,面向个体的设计转向面向群体的社会化设计。同时,未来设计还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与挑战性,设计跨学科多领域融合。未来设计将更加注重虚拟与现实结合、人机交互的体验感,设计师需用更加前瞻性、预见性的眼光关注设计未来,以科技赋能设计。如小米公司的智能家居通过AI、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推出了家庭安防、智能灯光、智能家电等产品。智能传感器感应到消费者回家便会亮起温暖的灯光、热水器自动加热、电视自动播放等,使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感受到家的温馨,体验心灵的舒适,赋予产品便捷的使用体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我们可以从中窥见未来设计发展趋向,把握时代脉搏,运用最新的科学技术,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引领人们走向智慧生活方式。
二、文化丰富市民生活
万物有所生,而独之守其根。华夏民族泱泱五千年,源远流长,通过设计挖掘历史文脉价值,可以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提升生活质量,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福州三坊七巷形成于唐宋、成熟于明清,历史文化底蕴丰富,但曾一度因发展需要而使古建筑遭到破坏。后经过修复,以石板路面街道、白墙青瓦,配以古色古香的景观小品,延续了原有曲折凹凸的收放空间,成为丰富市民生活的重要场所。设计既是民族的,又是时代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从地域文脉中汲取营养,是为了传承城市文脉,也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
三、人性化提升生活质量
设计若想深入人心,必要以人为本,深谙人性。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随着物质生活的丰盈,设计的重心由“物”转向“人”,满足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设计将成为主流。未来设计将更加注重人文关怀的情感化设计和人性化设计,为人们更美好的生活服务,服务设计、体验设计将成为未来设计的新趋向。同时设计要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情感需求以及不同能力的人的需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适老化设计提上日程。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生活中有诸多不便,日本TOTO公司针对老人排泄结束后站不起来的困境,设计了可以升降、移动、侧墙装有操作按扭的坐便器。同时,以人为本的设计还包括对残疾人的关爱,全设计、通用设计、无障碍设计兴起,旨在使人享受到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愉悦,提升不同人群的生活质量。
四、可持续引领美好未来
何可人先生说:“设计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资源、环境的消耗,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极大破坏。”工业革命后,设计始终围绕人的需求和经济发展,而忽视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等问题亮起红灯亟待解决。帕帕纳克在《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一书中强调设计师应该考虑地球的有限资源使用问题,为保护地球资源服务,考虑设计的长远效应和社会影响,为人们敲响了警钟。当前绿色设计、可持续设计兴起,正是人们通过设计对过往忽视环境问题的纠正。我国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北京冬奥会火炬全部应用氧燃料、薯类及秸秆等可再生资源为原材料生产的可降解餐具,代替塑料制品为冬奥会提供服务。以可持续设计重续与自然的美好约定,与自然握手言和是时代所趋,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关键。

综上所述,设计的价值是满足人们需求、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价值。柳冠中先生在《为真实世界设计》一书中说:“设计是一种创造行为,是创造一种更为合理的生存方式”。当代设计师应为全人类的利益设计,以人为本,以当代人真实的需求为指南,运用最新的物质技术文明,挖掘地域民族之美,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助力“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引领人们走向智慧生活方式,提升人们生活质量。

总:传统文化是基石,设计的民族性是传统文化的结晶。需要挖掘传统文化精髓并赋予其时代精神,使其创造性继承发展,使其蕴含文化内涵,彰显民族精神,树立文化自信
1.从工艺之美中探寻设计的民族性
2.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3.其他国家设计民族性和传统文化融合的案例(斯堪的纳维亚、日本)
5.展望

万物有所生,而独之守其根。传统文化凝聚了先人造物的智慧,浸染了地域文化的独特风情,是设计民族性的根与魂,设计的民族性又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了传统文化,使其焕发新的生机。现代设计的竞争主要是文化的竞争,当代设计唯有以传统文化为基石,为其注入时代精神使其创新性发展,才能使其具备民族性内核,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和人文情怀,树立文化自信。
一、借古访今,溯源传统文化之美
华夏民族泱泱五千年,源远流长,其积淀的传统造物文化成为设计民族性的基石。器以载道,物以传情,从繁缛诡奇的殷商青铜器,到汉代灵动巧妙的长信宫灯,从魏晋清雅超脱的画像砖,到富丽华贵的唐锦,淡雅清新的宋瓷,典雅洗练的明式家具,寓意吉祥的吉祥图案等,无不体现着各时代手工造物的精神,值得设计师仔细品味。同时,传统思想文化如儒家谦逊的和谐之美,道家脱俗的自然之美,佛家宽厚的仁爱之美等亦可以给予当下设计师以启发,为其设计增光添彩。老子曰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无”的存在,凸显出了“有”的价值。靳埭强的《汉字》 系列海报,利用中国水墨元素和写意手法,大量留白使人产生一种寂静空灵的感觉,富含灵动的意境之美,深具民族文化内涵与情感,又契合当代人审美。因此,唯有借古仿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遗产,才能找到促进当代设计发展的康庄大道。
二、民族与时代交融,树立文化自信
设计既是民族的,又是时代的。设计的民族性不是单纯地复制模仿,而是需要设计师取其精华,为之注入时代精神使其创造性发展,契合人们的审美需求和审美理想。商代青铜器华丽厚重,繁缛诡奇,是奴隶主震慑人民的象征;周代青铜器严整规矩,体现着重礼乐纲常、等级森严的“道”;而当下北京冬奥会火种灯则既承袭古人低碳环保的理念,灯体采用环保材料,方圆嵌套象征天圆地方,又融入冬奥主题,象征拼搏进取、自信开放。它们无不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在各自的时空中熠熠生辉。当下设计师探寻传统文化,并赋予其时代精神,使民族文化与时代风貌相交融,有助于树立民族的文化自信。
三、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传统文化亦深深植根于其人文风土,滋养着他们的设计。日本设计师柳宗理设计的蝴蝶凳由两片相同的模压胶合板制成,浑然天成,灵感源于翩翩欲飞的蝴蝶,造型可追溯到早期神道教的拱门,亦是日本禅宗思想的体现。它将手工艺的温暖融入到冰冷的工业设计中,返璞归真,实现了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又如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立足于本民族的崇尚实用、民主思想、关注人性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传统工艺和传统材料,崇尚自然,有机形态与功能主义相结合,注重人情味,形成了一种富于人情味的现代美学,成为优雅设计的代名词。如此种种,不胜枚举,我国设计师应打破设计原创性不足、“拿来主义”、设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瓶颈,从中得到启发,顺应时代潮流,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接轨,找到本国设计的发展出路。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是设计民族性的基石,设计民族性是传统文化沉淀传承创新而得到的的结晶,是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的重要保证,二者相辅相成。唯有借古访今,推陈出新,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应时代之号召,正确把握二者的关系,可以使中国设计绽放出万千光彩,树立文化自信,走出自己的设计发展之路。中国设计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各位的共同努力。

论述未来设计教育的从业者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修养
总:时代发展给设计师的能力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使命
1.设计前沿与交融创新
2.挖掘地域民族之美
3.设计教育理念转变
4.以人为本、可持续设计、社会责任
5.展望

当前处于工业3.0向工业4.0转型的接口,时代发展对设计师的能力和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化背景下设计由"物”的范畴扩展到“非物质”范畴,设计概念变得更加多元化、复杂化,单纯功能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群众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设计师需用更加前瞻性、预见性的眼光关注设计未来,多方面多角度提升设计修养与能力。
一、设计前沿与交融创新
随着新兴技术崛起,大数据、数字创意、人工智能等异军突起,设计从解决物质表层到解决非物质,从单一线程到系统性问题,将更加注重虚拟与现实结合、人机交互的体验感。设计解决的问题更偏向于网络化、全局化、多元化,物联网和5g技术的发展推动万物互联成为可能。同时,设计不再是单一学科,而是跨学科多领域融合,是理工科与人文学科的交叉学科,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具备基本设计知识素养的同时转变设计思维,提升综合素质,关注科技发展最新趋势,关注相关学科的新动态,与科学家、工程师、经济师等合作交流学习,使设计作品具备时代特征。
二、挖掘民族地域之美
万物有所生,而独之守其根。历史文脉凝结着先人的智慧和对生活的希冀,是人们精神诉求的外化载体。冬奥会服装深具中国式的浪漫,取自《千里江山图》的青绿山水和冬奥会核心图形中的赛区山形,制服分别采用 “山河映朝霞”和“河山初春霁”的设计理念,运用水墨韵味的笔触、浓厚淡薄的线条、远近虛实的层次,将传统美学和冰雪运动巧妙的联系融合在一起。挖掘民族地域之美并使之具有时代风貌,能够树立文化自信,增加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现代设计的竞争主要是文化的竞争,设计师应立足当下,回溯历史,传承中华文明之美,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寻找设计素材,以美育人、以文化育人,不让先人智慧于时光中湮没。
三、设计教育理念转变
“包豪斯不会落伍,落伍的只有对待历史和设计的目光。”20世纪初的包豪斯对于时代精神的创新思维和对于设计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强调,为后人提供了启发。设计绝不是固步自封,时代精神和创造力是设计的永恒主题。当前,信息化背景下设计教育应由传统的被动式学习转为交互式、互动式的学习方式,倡导产教融合育人新模式,启发设计思维和创造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创新型综合人才。
四、时代赋予设计责任
时代发展使得设计不再仅仅是功能的满足,当前服务设计、体验设计、适老化设计、可持续设计都是设计师应关注的方向。设计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满足用户的体验和诉求的个性化多元化设计,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如疫情期间的小绿袋包装袋,采用人性化的一次性拉链设计,外层涂有可降解的抗菌抗病毒涂层,可有效隔绝病毒与细菌,避免了冷藏和运输带来的病毒风险,为消费者增加了安全感,满足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体现了设计师社会责任的回归。未来设计教育的从业者应从设计伦理、设计责任方面培养设计人才,为人类的共同利益而设计,满足当代人需要又兼顾保障子孙后代永续发展。

综上所述,时代发展对设计师的能力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设计教育应从长远目光出发,以更加前瞻性的目光与时代接轨,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柳冠中先生说:“设计是一种创造行为,是创造一种更为合理的生存方式”。设计教育应顺应时代趋势,转变设计师的设计思维,培养综合性创新人才,为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服务。

论述题:论述二战后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模式及成功经验,对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有何启示。
1.主论点:日本设计的特点是双轨制
2.分论点(调查法):历史背景-历史悠久、战争,岛国,模仿+探索
3.事件(观察法):特点
4.个案研究法:无印良品
5.对比中国(实验法):对中国的启示
6.展望

日本现代设计的最大特点是双轨制的设计制度。它具有传统与现代并行的双重特性,在二战后为日本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提供了极大助力,使日本迅速跻身世界大国之列,这种发展模式对中国现代设计具有一定的学习借鉴意义。

任何一种经济模式的形成背后都有其深层次的原因,日本的双轨制也不例外。首先,日本作为二战的战败国,战后国民经济受到重创,政府为了复苏经济,派出考察团造访欧美。最终,日本以德国为模版,以德国功能主义的设计理念为核心来学习它的模式,同时日本的市场又是学习美国的商业主义与实用主义。起初日本设计基本上是模仿,而后结合本土文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次,日本与中国一样,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它十分重视本土文化的同时又对其他优秀文化兼收并蓄,具有典型的地方底蕴的同时契合现代设计的要求。最后,作为岛国,日本资源匮乏,出口电器是它的重要经济来源,设计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受到全民族的重视。

双轨制是用两条腿走路,具有东西方并行的双重特色。一条是以高科技为主按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进行设计,这些设计在形式上与传统没有直接联系,但设计的基本思维还是受到传统美学观念的影响,如小型化、多功能、人性化、对细节的关注等;另一条是民族风格的,在家居、室内设计等领域较为常见,以求保持传统风格的延续性。以柳宗理为代表,他的蝴蝶凳堪称功能主义与民族艺术的完美体现,名字来源于展开翅膀的蝴蝶,由两片相同的模压胶合板制成,两片胶合板接合的部分在受力情况下,不仅不会破坏胶合板层与层的粘合力,反而会使其加强。虽然是手工制作却浑然天成,设计轻巧便携,采用了现代材料与技术,实现了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这个设计对于同样具有悠久文化且希望发展民族特色设计的中国,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无印良品是日本双轨制美学的代表,完美体现了其现代设计的特点。它结合了日本文化中的禅意,崇尚自然,返璞归真,以人为本,绿色环保。在设计中尽可能遵循人体工程学原则并兼顾人的心理需求。原研哉提出,“无,亦所有”,无印良品省去不必要的装饰,让人的注意力集中于产品本身,它运用了本国民族性的传统:崇尚自然、重视材料本身,化繁为简,“看似空无一物,却可容纳百川”,将日本禅意融入品牌设计中,实现了极大的商业成功。其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巧妙结合,根植于本国文化,又符合理性的可持续生活方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现代设计的竞争主要是文化的竞争。我国同样是历史悠久的国家,于千年历史的波涛中沉淀了无数的灿烂文化和伟大发明,却曾经因“闭关锁国”政策和战争暂时搁置了民族发展的进程,忽视了对本民族文化的创新,设计原创度不足,没有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现在中国正处于和平稳定发展的繁荣时期,社会各界也开始关注设计,设计师们应从日本双轨制的经济模式中找到启发,顺应时代潮流,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和优秀设计,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取其糟粕,找到本国特色的设计发展道路。

综上所述,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价值,但设计发展的本质是创新,我们不能一味模仿,要结合本国文化传统和现代设计创新发展出自己的特色,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和现代科技、先进设计思想相结合。中国设计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各位的共同努力。

结合具体例子,论述庄子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主论点:庄子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与可持续发展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分论点(调查法):各自的历史背景及各自介绍
3.事件(观察法):关系+案例
4.总结:展望

庄子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是我国古代道家的主要思想,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辩证关系,其对我国传统造物设计中发挥了重要影响作用,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工业革命后针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不平衡关系而提出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有着内在的统一性,本质上它们都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的体现。

可持续发展理念最早见于20世纪60年代巴巴纳克的《为真实的世界而设计》,是针对当时工业设计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导致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提出的。他强调设计应考虑地球的有限资源使用问题,设计应为保护我们居住的地球有限资源服务,从而引起设计界的深刻反思,绿色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后,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我们的未来》,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评估,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由此,可持续发展也对当代设计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设计伦理和社会责任的承担。

而我国古代道家的庄子早在战国时期就认识到了这种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并在他的《齐物论》中提到“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理念,表达了古人对自然的态度,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人与自然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如果自然环境持续恶化,那人类也将不复存在。这一观念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同时可以为我们的设计创作提供很好的启示作用,与现代人们在反思工业文明后提出的绿色设计、可持续发展理念不谋而合,体现了其内在统一性。如我国古代园林艺术,注重自然美,有法无式,恍若天成,将人造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其中苏州拙政园就是因地制宜的代表。它在有限的空间里叠山理水、栽植花木,在不同季节运用不同象征意义的植物表现不同的意境,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柳冠中先生在《为真实世界设计》一书中说:设计是一种创造行为,是“创造一种更为合理的生存方式”。无论是庄子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还是当代工业文明衍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其背后深层次体现的都是反对竭泽而渔、承认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呼吁人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思想。同时,习近平总书记现在也在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他指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这与庄子天人合一的思想有共通之处,揭示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对我国经济转型提升,建立生态经济体系以及设计的长远发展具有指导作用。如我国2022年冬奥会的冬奥会接力火种灯的设计,它的设计理念来自于我国汉代的长信宫灯,灯体使用了环保材料再生铝合金,首创双层玻璃机构,采用环保清洁的氢原料,体现了绿色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庄子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遥相呼应。又如国外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近几年的苹果公司已经开始买手机不送充电器、耳机等配件,通过减量来给世界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同样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综上所述,庄子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内在统一的关系,均是对人与自然平衡关系的理解。我们当代中国应该顺应时代潮流,秉持“天人合一”和可持续发展的深刻认识,强化设计伦理和社会道德,创造出符合我国发展需要的、为大众利益的、可持续的设计。同时,可持续设计任重而道远,需要各位的共同努力。

1.总述:绿色设计
2.绿色设计案例
3.引言+设计师怎样做
4.总结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技术潜能化、需求地域化、消费个性化逐步发展,但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等问题也亮起红灯,人类成为环境恶化的最大黑手。工业革命后,设计始终围绕如何满足人的需求为中心,而忽视了对自然的破坏、生态的污染、能源的过度消耗。为了解决这类问题,设计界掀起旨在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设计理念。
绿色设计,又称生态设计,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设计方式。虽然它迄今仍处于萌芽阶段,但却已成为一种极其重要的新趋向。它指在产品及其寿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在充分考虑产品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及成本的同时,更要优化相关因素,使产品及其制作过程中对环境的总体负影响降到最小,使各项指标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绿色设计的核心是3R原则,即(reduce、reuse、recycle),减少环境污染,减少能源消耗产品的零部件的回收再生或重新利用。但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就在《为真实的世界而设计》一书中强调设计师应该考虑地球的有限资源使用问题,为保护地球资源服务,强调设计师的社会责任,奠定了绿色设计的基础。
柳冠中先生在《为真实世界设计》一书中说:设计是一种创造行为,是“创造一种更为合理的生存方式”。近年来,我国一些优秀的设计师在疫情和冬奥会中都通过绿色设计为人们提供了创造性的典范。如小绿袋的设计,它是一种抗菌抗病毒的外包装纸袋,采用了绿色环保可降解的纸质材料。同时,它表面又涂有新型涂层,防水防潮,在疫情期间为我国食品安全做出了贡献。又如冬奥会中的绿色设计,冬奥会接力火炬全部应用氢原料,场馆全部采用绿色电能,选用二氧化碳制冰技术,碳排放接近于零,同时以玉米、薯类等可再生资源生产的可降解餐具代替塑料制品,以科技创新践行了绿色设计的理念,成为首个真正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奥运会。
何可人先生说:“设计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资源、环境的消耗,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极大破坏。”目前我国在绿色设计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仍不可忽视,绿色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理想主义的色彩,要达到舒适生活与资源消耗低平衡以及短期经济效益与长期环保目标的平衡并非易事。这不仅需要消费者自身自觉的环保意识,也需要政府从法律、法规方面予以推进,更需要作为设计师的我们增强社会意识和责任感,遵循设计伦理,为人类的共同利益而设计,即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需要的发展。毕竟,设计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商业价值,也不是包装和风格的竞争,而是一种适当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元素。
在漫长的设计发展史上,设计为人类创造了极大的商业价值,创造了现代化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加速了环境污染、资源衰竭,对地球生态平衡造成了极大破坏。传统设计更偏重设计的美学价值和经济价值,往往忽略其社会和生态价值。有鉴于此,当代中国必须创造符合我国发展需要的、为大众利益的、可持续的设计,而不是满足少数人所需求的“奢侈品”。 作为新时代的设计师,我们应着眼未来,而不仅仅是眼前的利益,关注绿色设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全人类的福祉设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发布
问题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