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ma爱玛
Emma爱玛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注册于 1年前

回答
27
文章
0
关注者
1

1、简述功能与形式的关系密切,一直是设计界探讨的重点

2、拉时间轴,功能与形式关系的变化

3、论述功能与形式为什么要相结合

4、应该怎么做

5、自己的理解

1、一项优秀的产品设计,必然拥有合适的功能与恰当的形式,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2、1851年水晶宫博览会后,设计界对于功能与形式的讨论就不绝于耳,功能与形式的关系随着社会背景的变化而变化。工艺美术运动期间,以拉斯金、莫里斯为代表的评论家就强烈抨击那些滥用装饰、只在形式上下功夫的参展产品,他们强调“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注重艺术性的同时也注重实用性,莫里斯曾言“不要在家中放一件有用,但你认为不美的物品”。19世纪7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路易斯.沙利文明确提出“形式追随功能”,在欧洲设计师还在为形式与功能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他明确了功能的第一性。随后,德国青春风格、包豪斯以及乌尔姆设计学校都相继推动了功能主义在现代主义中的重要地位,他们都强调功能,崇尚简洁、去除多余装饰的形式。而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商业性设计,却提出了“形式第一,功能第二”、“形式追随销售”的口号,他们兴起样式设计,不断用新奇、夸张的产品形式来吸引消费者,而产品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并没有多大变化。英国和意大利也兴起反抗“功能至上”的现代主义设计的运动,他们对形式的追求不再限制于功能,喜欢采用明亮的色彩和新奇、混杂的形式。

3、随着现代科技发展到了电子信息化时代,功能与形式的关系也进一步发生变化。电子元器件的微型化使得许多电子产品的形式不再受功能的制约,消费者也不仅仅为产品的功能的买单,产品形式所隐含的文化符号、艺术符号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艺术设计带来的产品附加值取得越来越高的经济效益。

4、在现代设计中,只考虑形式与功能中的某一个因素,都会造成设计的失败。单纯为形式而设计,否认设计的功利目的,把设计的产品当做一件艺术品,就会使设计成为纸上谈兵之举和架上欣赏之物,1925年巴黎国际装饰艺术暨工业博览会的设计就因其奢华的形式和华而不实的本质遭到了全面的批评。单纯为功能而设计,否认物质产品的精神功能,否认设计的艺术特征,把产品当做纯粹的工具,忽略人的情感需求,就会使设计变得冷漠、无聊。日本山崎宾设计的“普鲁蒂艾格公寓”被炸毁,就证明了这种简洁到极致、毫无人情味的设计不符合人们生活的需求。

5、因此,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形式与功能,而应该谋求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这一点,我们可以向古代的优秀设计汲取营养,如明代的家具设计,讲究“精、简、雅、厚”,形式简约优美,功能良好,兼具艺术格调和满足日常使用。而现代设计中,日本设计一直是功能与形式结合的典范,在形式上,他们结合自身民族特征,在设计中传达禅意,使产品具有朴素的质感;在功能上,他们注重挖掘人的需求,索尼随身听、日本文具都是功能创新的典范。

6、作为工业设计的学生,受现代主义设计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常常使我们陷入极端功能主义的误区,在多元化的发展潮流下,我们更应该拓宽视野,接受新鲜事物的冲击,探讨功能与形式结合的多种可能性,不应该局限于某一种理论或某一种学说。

1、简述什么是设计伦理

2、分述:①绿色设计——对环境负责

②平衡商业性和公益性——对社会负责

③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对人负责

3、总结:随着时代变化,设计职责发生变化,设计师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

设计伦理是艺术设计的时代性的实际理论指导,由巴巴纳克在《为真实的世界而设计》艺术中提出。设计伦理要求设计中必须综合考虑人、环境、资源的因素,着眼于长远利益,发扬人性中美的、善的、真的方面,平衡好环境、社会、人的关系。

一、绿色设计——对环境负责

绿色设计指以环境和环境资源保护为核心,以保护人类生态环境、维护人类身体健康为目的的设计理念及行为。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同时也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破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空间,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以环境污染为代价而换取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巨大危害。绿色设计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要求设计应该遵循3R原则,即reduce(减少)、recycle(循环)、reuse(再利用),尽量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及零部件能够方便地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利用。

绿色设计的价值不仅在于技术层面的考虑,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了一种观念上的革新,要求设计师们放弃那种过分强调产品外观的做法,而将重点放在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层面,以一种更为负责的方法去创造产品,尽可能地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使之对环境更加友好。

二、平衡商业性和公益性——对社会负责

随着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兴起,设计大多是为消费服务的。

但是优秀的设计应该兼具商业性和公益性。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应该关注设计的公益性,关注设计是否对社会起到了正向引导作用。

上世纪50年代美国兴起商业性设计,许多企业采取“有计划地商业废止制”的策略,即通过设计,使特定产品在一定使用年限之后显得过时、陈旧,或有意为产品设计有限的使用寿命,过期后需要报废更新,从而促使消费者产生新的购买需求和消费欲望的一种企业策略。这种导致了一种极其有害的、用毕即弃的消费主义浪潮,造成了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以及对环境的破坏,受到了许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的批评。

而阿里巴巴开展的“蚂蚁森林”公益行动就很好地平衡了产品的商业性和公益性,它与多家企业进行合作,使用户平常的低碳行为(如:乘坐公交、线上缴费、扫共享单车)具象化为“蚂蚁森林”中的“绿色能量”,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合作的公益组织就会在地球上种上一颗真正的树木,从而使用户更愿意使用合作企业的产品,达到了经济和公益的双重收获。

三、践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对人负责

随着设计概念的转变,设计的对象由物变成了人。设计不再只

是对产品的材料、色彩、结构进行研究,而是解决人的需求,要求以人为中心,面向社会和人类的发展性问题。设计涉及的范围也不仅仅局限于物,也包括以内容、服务、交互、用户体验为主的非物质产品。体现了设计对人的关怀,不仅是物质上的,也是精神上的。

近年来兴起的“服务设计”,其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服务设计指有效地计划和组织一项服务中所涉及到的人、基础设施、通信交流、物料等相关因果,从而提高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的设计活动,目的是为客户策划一系列易用、满意、信赖、有效的服务。如“智慧医疗”系统将传统的线下挂号、缴费、拿取报告等行为转移至线上,整个就诊流程指示清晰、简洁,提高了医生的诊疗效率,缩短了病人的就诊时间,使双方都得到了更好的体验。

随着时代的发展,设计的职责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设计师们面对的不再只是单一产品。未来设计师们有责任和义务引导人们和社会形成良好的消费风尚,推动新的健康生活方式,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从设计影响消费者和设计塑造品牌形象两个方面来阐述好设计带来好生意
2、设计引领消费(美国商业性设计的通用汽车公司)
3、设计增加产品附加值(米家智能家居的设计)
4、总结陈述
设计与经济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好的设计不仅可以引领一时的消费,还可以增加产品附加值,让消费者为其品牌文化或艺术内涵买单,这些都可以促进消费,增加企业利润。
设计引领消费。设计可以创造消费,扩大人们隐形的消费欲望,从而使消费者购买更多超出实际需要的产品,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利润。其次,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细分,一些微小的、甚至不存在的需求被企业发掘,使消费者意识到这些需求并且为此付费。“有计划地商业废止制”就是其中的典型策略,即通过设计,使特定产品经过一定年限后显得过时、陈旧,或有意为产品设计有限的使用寿命,过期后需要报废更新,从而促使消费者产生新的购买需求和消费欲望。
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创造了这一企业策略,在此期间不断地推出新的汽车样式,几乎是两年一小换,三年一大换,汽车造型也趋向华丽、夸张和富有未来科技感。这些不断更新的汽车外形,极大地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旧的汽车在新款式的衬托下显得陈旧过时,消费者抛弃还能正常使用的汽车购买新的汽车。事实上,这一策略显著提高了当时通用汽车公司的销售额。直到今天,企业利用设计来扩大消费者的需求,仍是提高利润的重要手段。
此外,设计还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使产品可以卖出更高的价格。产品的高附加值不仅通过基础的功能来体现,还通过产品的发行数量、品牌价值、文化内涵和艺术内涵来体现,而设计是增加品牌价值、文化内涵和艺术内涵的重要手段。一个成熟的企业往往有自己的设计管理,使企业的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等有一个统一的面貌,树立企业自己的CI形象。此外,高附加值的产品还具有特殊的文化和艺术符号,它们象征着某一文化认同、艺术理念或是生活观念,认同这种符号的消费者就可能为此买单。
米家智能家电系列产品,在品牌塑造上,米家坚持大而全、高性价比的产品策略,产品造型简约干净,色彩上多使用黑白灰等中性色彩,让消费者花较少的钱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因此,在消费者不熟悉的家电领域,凭借米家品牌经济、优质、设计精良的形象,消费者往往不加考虑地选择米家旗下产品。
归根结底,设计是为消费服务的,如何利用设计增加消费、提高利润是设计师的首要考虑因素。企业的品牌塑造、产品的文化理念和艺术内涵、样式的更新最终都会包含在商品的价格之中。

第一段:总述对设计哲学的理解
第二段:简述设计哲学的历史渊源
第三段:论证设计哲学引导新的设计风格
第四段:论证设计哲学多元化、不断创新融合的特点
第五段:总结对设计哲学的理解
口口哲学本质上是对世界基本和普遍问题研究的学科,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那么设计哲学也应该有关于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研究,是关于设计的理论体系。对设计哲学的研究,指导着人们进行设计活动,逐步建立起有关于设计的理论体系。
口口追溯设计哲学的发展,对比东西方的设计思想,我们会发现不同设计哲学背景下产出的作品也不同。西方强调科学、比例、结构、程式化的设计哲学。早在16世纪,西方艺术史之父瓦萨里就已经将设计与比例关系联系在一起讨论,说明“美”是有一定规则的。而中国古代哲学的主题之一就是“天人合一”,体现在设计上就是追求自然、人的和谐统一。例如:中国古代苏州园林设计讲究移步异景,园林造作应该顺应自然,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而欧洲园林讲究对称与均衡,典型代表凡尔赛宫园林其布局呈现规整性的几何图案,花坛、道路、修剪过的矮树组成几何形花纹图案。(例1)
口口而在现代,设计哲学上不断地发展创新,促使新的设计风格产生。例如解构主义最开始由哲学领域提出,而后传播到设计领域,由一种设计哲学发展为一种设计风格。解构主义的代表作品之一就是盖里设计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这座建筑由几个粗重的体块相互碰撞、穿插而成,形成了扭曲而极富力感的空间,外表大量使用钛、锌等金属材料,形成特殊的表面质感。表现了解构主义散乱、残缺、失重、超常的风格特征。(例2)
口口新的设计哲学在旧的设计哲学上发展,各种新的设计哲学又相互碰撞,形成了现代多元化的浪潮,没有一种单一的、统一的设计哲学。当代较为主要的设计思潮有符号学理论、结构主义、解构方法、混沌理论、绿色设计和信息技术等,它们中符号学理论从哲学领域中发展而来,而解构方法又是从符号学理论中引申而来,混沌理论最初来自于自然科学界,绿色设计则是对当前设计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而做出的反应。它们相互影响,相互碰撞,也许一件设计作品中可以体现不同的设计哲学。
口口设计哲学的发展既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又在现代不断融合创新,设计领域也常常吸取其他学科的理论成果,拓宽人们对设计哲学的研究。设计师们受不同设计哲学的影响,创造出不同的设计作品,形成当今世界多元化的设计浪潮。

第一段简述文丘里,引出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第二段“少就是乏味”的影响
第三段功能主义原则的影响
第四段强调通俗文化的影响
第五段总结
文丘里是美国著名建筑师,是后现代主义的奠基人,也是后现代主义设计师中最重要的理论家之一。他在建筑设计上提出的“少就是乏味”、对功能主义的坚持和对通俗文化的重视都影响了现代设计。
文丘里提出“少就是乏味”,向“少就是多”的现代主义提出挑战,影响着现代设计再次审视功能与装饰的关系。当时国际现代主义风格大行其道,所设计的建筑千篇一律,理性规整,显得有些冷漠。文丘里向这种风格提出挑战,借鉴历史建筑的装饰。现代设计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抛弃了近乎形式主义的国际现代风格,开始重视大众的品味和当地的人文特色,不再一味抵触装饰的使用,减少产品千篇一律的感觉和冷漠的视觉感受。例如:苹果公司在20世纪初推出的手机产品,外壳采用了多种艳丽的糖果色,以此来吸引年轻人的购买。
文丘里引领后现代主义,但是也坚持着现代主义的核心内容,即功能主义,现代设计受此影响,同样重视产品的功能性。虽然文丘里的设计中包含柱式、山花、拱券等装饰元素,但从整体上看,他的设计依然是功能性的。现代设计即使重视装饰的运用,也大都建立在功能性的基础之上,它们的设计遵循着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原则,强调结构多于装饰,并没有一味地复兴古典装饰。例如瑞典家具公司宜家的设计,在经济平价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让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功能性,同时也没有忽略装饰,令人感到温馨。
文丘里提倡将通俗文化应用于建筑中,也一点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现代设计。他曾在著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向拉斯维加斯学习》中都提出过采用折中的、戏谑的、轻松的方式来装饰建筑。他对当时难登大雅之堂的美国通俗文化采取积极态度,启发着现代设计结合大众审美和民俗文化,以简化、变形、夸张的手法借鉴历史建筑的部件和装饰,体现民族特色或特定的文化内涵。例如迪士尼乐园的建筑采用粉红、粉绿等艳丽的色彩,在形式上,借鉴古典建筑的形式,营造出特定的文化氛围,满足消费者沉浸在童话世界中的需求。
总的来说,文丘里作为后现代主义的奠基人,其设计思想和作品对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设计受“少就是乏味”口号的影响摆脱了零装饰的限制,坚持功能主义的原则,擅于融入通俗文化,而没有选择千篇一律的国际现代主义风格。

商业性设计是20世纪20-30年代激烈商品竞争的产物,因此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商业色彩。商业性设计就是把设计完全看做一种商业竞争手段,设计改型不考虑产品的功能因素和内部结构,而只追求视觉上的新奇与刺激。商业性设计在本质上是形式主义的,在设计中强调形式第一,功能第二。
美国商业性设计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大致如下:19世纪欧洲开展工艺美术运动的同时,在美国建筑界兴起了一个重要流派——芝加哥学派,美国的现代设计基本由此发展。20世纪初,受到欧洲装饰艺术运动的影响,在美国发展出了好莱坞风格,以艳丽、奇幻、奢靡的风格著称,这种风格以美国电影院的设计为代表,其装饰绚丽、梦幻,被称为“梦的天堂”,抚慰了经济危机下美国人颓丧的心理,商业性设计已经初见雏形。随后的流线型风格继好莱坞风格后又成为一大流行时尚,流线型设计原本是为了减少物体运动的风阻,而在美国,流线型逐渐发展为一种象征速度和时代的设计风格,即使不需要减小风阻的产品,也喜爱用流线型进行设计,这是商业性设计中“市场决定形式”的一个典型例子。由于商业性设计不符合功能主义的原则,以及造成的资源财富的浪费,在20世纪中期逐渐势微,发展起了有机功能主义,以沙里宁、伊姆斯为代表,他们更注重产品的功能和对人的关怀。
有计划的商业废止制是商业性设计的核心,由美国设计师厄尔提出。有计划的商业废止制是指通过设计,使特定产品经过一定的使用年限之后显得过时、陈旧,或有意为产品设计有限的使用寿命,过期后需要报废更新,从而促使消费者产生新的购买欲望和购买需求的一种企业销售策略。它大概分为三种形式,一种是功能型废止,企业推出的新产品具有更多、更完善的功能,从而让先前的产品老化。一种是合意型废止,由于企业经常推出新的流行款式,使原来的产品过时,不符合消费者的意趣而被废弃,一种是质量型废止,指为产品有意设计一定的使用寿命,使其在一定时间后无法使用而被废弃。有计划的商业废止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畸形儿,导致了一种极其有害的,用毕即弃的消费主义浪潮,造成了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还有对环境的破坏,在设计上产生了一种只讲式样,不讲功能的形式主义设计的恶习,偏离了现代设计功能主义的轨道。上世纪50-60年代,商业性设计再度复兴,为二战后的美国人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而后商业性设计逐渐势微,多元化的设计浪潮逐渐形成。
商业性设计不仅影响了战后美国的工业设计,对当今世界的设计仍有影响,直到现在,许多企业仍旧使用着有计划的商业废止的企业策略。

第一段 总结影响
第二段 解释“斯堪的纳维亚风格”
第三段 分别阐述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的哪些特征对现代产品设计产生了哪些影响
第四段 总结第三段
斯堪的纳维亚风格是流行于国际的一种设计风格,以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的设计为代表,其设计思想、功能主义原则和兼容并蓄的特点都对现代产品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斯堪的纳维亚风格是一种现代风格,它将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与传统的设计文化相结合,既注重产品的实用功能,又强调设计中的人文因素,避免过于刻板和严酷的几何形式,从而产生的一种富有人请问的设计风格。它并不是一种流行的时尚,而是以特定的文化背景为基础的设计态度的一贯提体现,以北欧五国的设计为代表,虽然因为这些国家的具体条件不同,设计有所差异,但总体来说,他们也有很多共性。都体现了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多样化的文化、政治、语言、传统的融合,也体现了对于形式和装饰的克制,对于传统的尊重和对自然材料的欣赏。
这些风格特点至今仍然影响着现代产品设计。斯堪的纳维亚风格受现代主义的影响,坚持功能主义原则,保持功能与形式的一致性,而在后续现代产品的设计中,功能主义也是较为主流的设计原则,例如汉宁森设计的PH灯,其松果状的外形结构可以反射几乎所有关线,以达到柔和光线、均匀照明的目的,还可以起到遮挡光源、避免刺激使用者眼睛的效果,这款灯具经过改良,至今仍见售卖,是现代产品中的优良之作。斯堪的纳维亚风格兼容并蓄的特点很大程度上也启发着现代产品的设计;例如汉斯.维纳设计的“中国椅”系列,借鉴了中国明代传统家具的设计,并结合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创造了这样一款传统、简洁、功能良好的新中式风格椅子,在后续的现代产品设计中,随着各个文化之间的交流,不同设计风格的相互融合也十分常见,例如22年北京冬奥会的火炬就结合了中国传统思想和纹样与现代主义简约的造型设计。除此之外,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中尊重传统、重视本土文化的设计思想也影响着后续现代产品的设计,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设计既受国外现代主义和装饰艺术的影响,又发展出本民族特色,例如战后日本的设计发展也是如此,前期借鉴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和美国的工业设计体系,在后期逐渐发展出具有本民族风格特征的设计,同样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中的人文主义更是持续影响着现代产品的设计。雅各布森设计的“天鹅”椅、“蛋”椅,都采用了厚实柔软的织物,鲜艳温暖的色彩,给人以包裹感,体现了对人的关怀。而瑞典现代家具品牌宜家的设计也传承了这一思想,其推出的产品朴素、简约且温暖和煦,致力于营造家的温馨感。
总的来说,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继承了现代主义的特征,又促进了后现代主义的发展,其功能主义的原则、兼容并蓄的特点、对传统传承的重视和其中所包含的人文主义对现代产品的设计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无名性设计是在设计的多元化浪潮中涌现的一种设计思想,它以理性主义和设计科学为基础,其产品产品简练,功能良好,在现代工业设计中占据重要位置。(简介)随着技术的发展、设计的专业化,产品的设计往往由设计团队完成,个人风格难以体现在产品上,并且随着设计管理的发展,许多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长期设计策略,这就要求公司产品的设计保持连续性,这些都推动了无名性设计的发展。(发展原因)无名性设计强调设计是一项集体活动,强调设计过程的理性分析,而不追求任何表面的个人风格,因此体现出一种“无名性”的设计特征。它与早期的现代主义不同,并不着意于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而是试图确定一种科学的、系统的理论,用所谓的设计科学来指导设计,以减少设计中的主观意识。(设计思想)无名性设计强调产品的质量与工艺,将外观细节减少到了最低限度,部分产品甚至连按钮也没有几个,无名性设计更适用于批量生产的产品,适应新时代的工业化特征。(设计特征)索尼、博朗、无印良品等公司是无名性设计的代表企业,推出过许多无名性设计的优良产品,如:博朗公司的打印机、索尼耳机。(代表作品)无名性设计是现代设计的发展和延伸,是较为主流的设计方向,其影响力延续至今。(影响)

大纲:1、概述两者区别与共性
2、分论共性(列举实例,时间轴,发生原因)
3、分论差异(列举实例,时间轴,发生原因)
4、对2、3段进行概括总结
1、德国和日本都是当今工业体系完备、工业设计十分先进的国家,两者出口的产品都是设计精良、品质较高的代名词。两者的产品设计都具备理性主义、无名性设计的特征,都曾经向其他国家学习设计思想;作为分属欧亚两个大陆的两个大国,两者的设计特征和设计思想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2、从发展历史上来说,两者都向美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学习过先进的设计理论和思想。在18世纪,德国相比于英、法等国,工业革命发展时间较晚,工业化进程较慢,因此,德国设计师穆特修斯曾经拜访英国,学习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回国后开始发展本国(德国)的工业设计;19世纪在美国兴起的芝加哥学派,其建筑设计也影响到了德国,促进了德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而日本自古以来就善于向外国学习,从唐代以来,日本向中国学习儒家文化、佛教文化,这些文化基础都影响到了日本的传统设计,如:奈良的建筑、日本浮世绘、传统手工艺品,近代以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学习了西方的装饰、家具、建筑、工艺品,二战后,日本则向德国学习现代主义设计,借鉴美国的工业设计体系和程序,大力发展本国设计。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就以现代主义大师、“机器美学”奠基人勒.柯布西耶为偶像,他设计的首届东京奥运会场馆就已经具备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此外,芝加哥学派的设计师莱特提出的有机建筑理念也影响了日本许多设计师。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日本是岛屿国家,德国位于欧洲大陆,两国本土的自然资源都较少,十分依赖技术出口,因此,两国都十分重视设计的发展。德国成立德意志工业同盟,其中成员包括不少政府官员,并且大力发展现代设计教育,创立了包豪斯学院、乌尔姆设计学院,这两所学院在现代设计的发展中都发挥过重要作用。日本政府则是将设计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从政府层面扶持工业设计的发展,帮助日本产品打开国际市场。
3、两者的设计也有不同之处。从设计风格和思想来说,德国强调理性主义、功能主义,产品实用、简洁;日本设计在发展现代主义设计的同时,又注重融合本民族传统设计,产品简约、质朴。德国是现代主义设计的发源地,现代主义的关键因素就是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德国设计强调形式与功能的适应性,形式应该服从功能,重视机器的作用,认为设计的过程应该是系统而科学的,强调人机工学。因此,德国产品一直是功能良好、造型简洁的代名词。如德国西门子家电,其系列产品大都具备外形简洁大方、没有多余装饰、使用中性色彩的特征。日本设计实行双轨制,一种是民族化的、传统的,一种是发展的、现代的。日本的传统设计保留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美学,其产品一般具备朴素、简约、富有禅意的特征,如日本设计师喜多俊之设计的TAKO灯,灯罩材料采用日本传统的手写和纸,使透过的光线和煦温暖。日本的现代设计具备理性主义和功能主义的同时,重视技术的发展,强调“无名性”设计,其产品一般具备简练、质朴的特征,如日本居家产品公司“无印良品”的设计,其产品设计直接、简单,希望营造出一种轻松惬意的生活氛围。此外,由于日本本土自然资源匮乏,在设计上对自然和生态环境极其敏感,不乏废旧材料做成的购物袋、新奇而功能良好的抗灾产品等作品。
4、总的来说,两国设计都曾经向外学习,具备现代主义设计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别具特色的本国设计。德国重视科学、功能,日本强调现代和传统的结合,两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都有设计精良的美誉。

简介德国设计和日本设计:19世纪初,德国出于推动德国工业产品在世界上竞争力的需要,成立德意志制造联盟,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设计师,促进了包豪斯学校的成立,推行现代设计教育,而后成立的乌尔姆设计学院推动设计教育直接与生产挂钩。这些举措使德国产品逐渐成为设计精良、品质过硬的代名词。
日本工业设计主要分为恢复期、成长期和发展期三个时期,在恢复期阶段,日本设计主要学习欧美,在成长期,逐渐规范自己的工业体系,进入发展阶段,日本设计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涌现了一大批设计精良的产品。
分论相同点:在设计发展初期都借鉴学习了美国和欧洲国家的设计理论和产品,如德国在建筑设计上受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影响;日本在设计恢复期,直接学习美国的工业设计程序与方法,在历史的基础上,两国逐渐发展起别具特色的设计风格。都深受二战事件的影响,德国为此曾经关闭包豪斯学院,日本几乎是在二战后才开始发展工业设计。在国家政策层面,两国都同样重视设计的作用,德国建立德意志制造联盟,其中不少成员为政府官员,日本更是将设计作为发展国家的重要手段。
分论不同点:德国是现代主义设计的发源地,涌现了如格罗皮乌斯、彼得贝伦斯等现代主义设计大师,历史深厚,而日本在二战后大量借鉴了美国和欧洲的设计。两国后期发展的设计风格有所不同,德国偏向理性主义、功能主义,产品造型简练、稳重,几乎没有装饰,提倡“无名性设计”,而日本实行双轨制,在现代设计方面,发展出了“高技术风格”,在传统设计方面,保持了自身的民族特色。德国还是现代设计教育的兴起地,强调设计教育应直接与实际生产挂钩,为现代主义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总结:从两国的设计发展可以看出,设计理论和思想不断交叉融合,又产生新的思想,新的思想催生新的设计,设计的发展需要不断学习借鉴。设计对于工业发展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芝加哥学派起源于1871年的一场大火,灾后的重建工作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建筑师,在美国的建筑界兴起了一个重要流派——芝加哥学派。(简介)他们建筑设计的特点是注重内部功能,大胆采用钢铁玻璃等新材料;注立面简洁、明确;常常采用排列整齐的大片玻璃窗,打破了传统建筑的沉闷之感。(风格特征)在建筑形式上,采用钢架结构的高层建筑形式,在建筑理念上,追求“形式服从功能”,明确了功能与形式的主从关系,摆脱了折衷主义的羁绊,使建筑设计符合新时代工业化的特征。(设计思想)芝加哥学派创造的建筑形式树立了高层建筑早期造型的基本风格,为后来的现代主义建筑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评价)

芝加哥学派起源于1871年的一场大火,灾后的重建工作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建筑师,在美国的建筑界兴起了一个重要流派——芝加哥学派。(简介)他们建筑设计的特点是注重内部功能,大胆采用钢铁玻璃等新材料;立面简洁、明确;常常采用排列整齐的大片玻璃窗,打破了传统建筑的沉闷之感;在建筑形式上,采用钢架结构的高层建筑形式。这些建筑特征树立了高层建筑早期造型的基本风格,为后来的现代主义建筑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风格特征)在建筑理念上,追求“形式服从功能”,明确了功能与形式的主从关系,摆脱了折衷主义的羁绊,使建筑设计符合新时代工业化的特征。而“形式服从功能”这一口号,成为后来现代设计运动最有影响力的信条之一,其中蕴含的功能主义,成为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的基础之一。(设计思想)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沙利文则是首先提出“形式服从功能”的人,他是美国现代建筑的奠基人,他所设计的商业建筑更是美国建筑史上的里程碑,影响了后续的现代建筑。他的徒弟莱特,是美国现代主义先驱。(代表人物)总之,芝加哥学派从理论上,强调功能,促进了现代主义的发展,从实践上,树立了早期高层建筑的典范,奠定了现代建筑的基础,直到今天的新建筑,我们仍可以看到钢架结构、大玻璃窗等设计特征。

发布
问题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