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水晶宫对中国设计的启示 — KK1的回答

我们可以发现一场以英国为起源地的设计运动,即19世纪末的工艺美术运动,这次运动针对当时工业化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平下降引发的一场设计改良运动。导火索为1851年在伦敦海德公园举办的时间上第一次世界博览会-水晶宫博览会。这次运动中理论家拉斯金在《建筑的七盏明灯》和《威尼斯之石》中写出了其艺术思想和理论“主张大艺术与小艺术相结合,设计回归自然,设计为大众服务,同时反对工业化。”文章中提及为大众服务,是进步的思想提现。打破了以往各类艺术只为上层阶级,权贵人士的设计理念。这个设计观念值得为现如今中国的设计带来一些启示。

 可是当时的工艺设计运动虽然打着为大众设计的设计理念,主张恢复手工艺,使们重新重视手工艺。然而手工艺毕竟无法与工业化大批量的生产所比较,制造出来的产品虽然精美,但是造价却极其昂贵,有承受能力的消费者无疑只是“小众”的一部分精英人士和贵族人士而已。这与运动之初所提出的设计理念所违背。

反观今日的中国设计,中国当代设计仍然没有形成自身的特质和属于自己并与我们伟大传统文化和悠久历史想适应的精神取向,显著表现就是对西方设计的模仿。这样的模仿使得产品具有明显的外来气息,与传统大众一直接受的中国传统文化格格不入。普通大众无法欣赏其好处,无法懂得其产品的美。只有少数特定人群可以看懂其中的美,为其买单。现如今,设计早已是多元化的时代,不仅仅还只是仅限于设计风格问题,就连工业化生产也早已是基础性的设施。再分析当年工艺美术运动的工业化问题意义不大。工艺美术运动时期与现如今的应该都面临同样的问题,设计没有完全为大众服务,当时的设计师受限与但是都工业化发展,而如今我没有这样的限制。我们应该从中得到启示,一个好的设计师一定具有社会责任感。从设计的社会责任感层面进行分析当今的设计,可以分为2种属性。一种是商性,一种是大众性。我们要承认设计的商业性,一个设计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看其商业价值的大小来判定。如果人民只追求商业性,而模仿外国的设计,来取悦中国的少数特定人群来获得高收益,忽视大众性,就会陷入极端的情况。1851年水晶宫就出现这样情况,所以我们要以史为鉴。

 将我们的传统文化思想与设计想结合。设计需要特点的文化内涵,丰富的情感体验以及独特的价值取向,这样的设计才具备生命力。设计的发展才会更加注重人文情怀和大众审美取向。真正做到设计为大众服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革命到来,未来的设计必须基于人工智能,绿色可持续发展,同时重视伟大的传统文化思想,注重社会审美以及大众所共同参与的设计。
 工艺美术时期的设计师是实现社会需求的一个职业,而当下的设计师不只是利益相关者,需求者也可以参与进来,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从而产生创造性设计。设计为大众服务,为大众解决问题。
相关答案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