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设计”概念起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初的设计只是艺术的一部分。而伴随 着时代的发展,设计的内涵与外延在被不断地丰富-在涵盖着艺术的基础上设计开始考量 着人因,商业,科技,乃至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如今的设计概念是为某种产品、体验、服务或 系统构建而进行规划与标准制定的造物活动。而在古代汉语中,与西方“设计”-词相似的 概念是“经营”与“造物”。“经营”强调位置,布局,与安排的艺术;“造物”意味着“创 造万物”,这两个概念结合起来便涉及到了设计的内涵--“为满足人的特性需求而进行的 从构思到实现的活动”。“经营”与“造物”和西方“设计”的概念不仅深刻体现了当时的设 计思想与审美需求,也能给当代设计带来重要的参考与启示。 1.当代的设计应兼具商业性和公益性 现代设计概念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兴起而诞生,与大规模生产和新型销售模式密切相关。 从一开始,现代设计就与商业紧密相连。在20世纪50至60年代,为满足商业需求和促进 消费,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采取了一种策略性的设计更新制度,即“有计划的废止制度”。这 一制度通过每三到四年对汽车设计进行重大变更,有意识地缩短产品的使用寿命,从而刺激 消费者对新款式的不断追求。这种做法虽然极大地推动了商业化设计和消费增长,但对环境 造成了严重伤害,并且浪费了大量资源。 当代的设计应考量《考工记》中“天时,地利,人 和”的设计思想,寻找设计商业性与公益性的平衡点。既承认设计商业性的合理性,又要思 考设计公益性的可持续原则,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当代的设计应平衡形式性与功能性 在中国古代。“技以载道”的概念指出技术和技艺不仅仅是实现功能性的手段,更是传 达文化和哲学思想的重要载体。这一理念反映了古代设计者对美的追求,以及他们如何通过 设计来表达深层的文化价值和生活哲学。例如,中国的园林设计不仅展现了极高的艺术美感, 还融入了道家的自然主义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而从工业革命以来,西方 设计开始不断进行功能与形式的思考,到了20世纪初,现代主义设计理念将简洁性和实用 性推向了极致,如包豪斯学派的“形式随功能”原则。而后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开始反思过 于强调功能性可能带来的人文关怀的缺失,后现代设计思潮开始探索更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表 达方式,强调设计应与人的情感和社会生活相连接。 在当代社会,技术的进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在此背景下,设计更应找寻技术与 艺术之间的新平衡,即利用新技术增强设计的创新性和功能性,同时保持设计的艺术价值和 文化意义。例如,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个性化设计成为可能,消费者可以参与到设计过程中, 使产品更好地反映个人需求和审美偏好,这本身就是一种新时代的“技以载道”。 总之,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古代还是现代,设计始终是技术,人性与商业多方面交 汇的领域。当代设计要结合东西方设计思想,探索各个领域之间的平衡,从技术,人性与商 业三个领城寻求价值交集,从而突现个体与社会总体价值的增加与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