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同济大学对于开招艺术设计学的目的和作用 同济大学推出本科设计教育改革新举措 -“增一停三”:即,新增“艺术 设计学”专业,是为应对学科专业日趋交叉融合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更多高水 平、宽口径设计专业人才的切实举措,这将显著提升毕业生的创新胜任力,也凸 显了学校“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的人才培养特色。同时,也是高校对接国 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和创新实践,推动设计学科 的内涵建设与创新发展,为人工智能时代的设计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为中国设计教育的改革创新贡献重要力量。 一、学科交叉-助力传统设计师向新质设计师转型升级 同济大学新设“艺术设计学”专业,是朝向艺工融通、学科交叉的“大设计” 培养模式前进的扎实一步。通过打破专业壁垒,倡导交叉融合,优化了专业内外 学科交叉的生态,提升了学生用设计介入不同类型创新挑战的能力。学科交叉是 指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融合、渗透出现的新兴学科,在工业革命1.0到 4.0科学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设计的对象由可见延伸到不可见,由物质延伸到非 物质,而设计也变得更加多元化以此来满足经济与文化的繁荣、需求与环境的变 革、思想与理念的跃迁等多方面的变化。 设计发展日新月异,当下的设计早已是多元化趋势,设计所面临的问题也不 再像以往只为解决简单的造型和功能性问题,设计及设计师所具备的社会责任也 不再是简单的满足用户需求,而是面向社会和全人类的发展性问题。正如鲁晓波 在《设计学科,应变与引领--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思考》中提出,今天的教育理 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传统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交互式、互动式的学习方式。 而同济大学这一重大设计教育举措,正是将传统设计师推向新质设计师转型升级 的伟大一步,让我们思考如何进行合理的社会实践来获取新知识、新方法,从而 有效利用新质生产力为设计师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方面提供无限可能。
二、人工智能- --助力学生培养系统创新能力,提供个性化服务 同济大学继续做强全国首设的 “视觉传达设计+人工智能”双学位项目。这 是将人工智能推向设计教育的一次伟大尝试。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时 代背景下,应当充分发挥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的赋能作用, 系统改变传统设计依赖个人经验和直觉的模式。通过建立设计知识库和案 例库,深度分析设计过程中的各类数据,探索设计创新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在世界现代设计史上,设计师们一直追求系统高效以及个性化的设计。然而, 在传统的设计方法中,这往往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但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 这一矛盾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以阿里巴巴的“鹿班”AI设计平台为例,它能够 自动生成高质量的电商广告图,满足个性化需求。这种基于大数据和算法的设计 模式,不仅缩短了设计周期,提高了设计效率,还使得设计更加贴近用户,实现 了个性化定制。这一案例充分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提高设计效率与个性化方面的巨 大潜力。因此, ,人工智能在当代设计教育的应用,与同济大学数智化, 个性化的 人才培养理念完美契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