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之都大会主题展:生生不息:从模拟自然到天人合一的意义。 — 江南 李扬的回答

2025世界之都大会主题展:生生不息:从模拟自然到天人合一的意义。

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局部战争,不仅对社会生活、公共健康,乃至消费者的消费心态消费行为都带来了巨大影响。为了更好的认识和应对全球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难题和挑战,“生生不息:从模拟自然到天人合一”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主题展在沪亮相,今年大会主题“设计无界,生生不息”,是对去年提出的“生命网络中的人与自然共协设计”即“生态设计”倡议的最新回应,展现了中国智慧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独特贡献。

一. 回溯历史:继承并延伸可持续设计的传统语义

可持续设计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是一种构建及开发可持续解决方案的策略活动,均衡考虑经济、环境、道德和社会问题,以再考虑的设计引导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维持需求的持续满足。其概念不仅包括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性,也包括社会、文化的可持续性。可持续性设计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绿色设计、生态设计、产品服务系统设计以及社会创新设计。“生生不息:从模拟自然到天人合一”主题展继承了可持续设计的系统观念。同时,基于当今复杂多变的全球背景,提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伦理,不仅是技术进程,更是社会进程,可持续发展的传统语义被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二. 聚焦当下: “设计无界,生生不息“做出全新回应

  1. 系统性创新思维框架下的“设计无界“

系统性设计思维将设计对象视为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有序整体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全方面多层次、多方位的总体规划与设计。主题展将系统创新思维融入“设计无界“的全新倡议,可持续发展问题不能只简单定义为生态问题,利用系统的思维,洞察本质,看见背后的经济、社会、文化或生活以及政治问题。整个社会系统正如生态系统一样,其本身就是一个复杂且开放的巨系统,这就要求设计师在生态、生产、生活的“三生”协同中,探索更为健康与和谐的生活方式。

  1. 可持续设计下的“生生不息“

关注于社会公平与和谐,是 “可持续设计”在内容上的进一步拓展和完善,涉及到本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对文化以及物种多样性的尊重;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以及提倡可持续的消费模式等等。在此,“可持续设计”的系统观念被进一步地深化和宾善,并向关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的社会和谐以及大众的精神层面和情感世界拓展。世界之都大会主题展汲取“可持续设计”的现代语义,并对“生生不息”进行重新解构。将“生生”解构为一种新伦理,一种新愿景、新路径、新关系,一种新动能,引发各界设计师对于可持续设计的再思考。

三. 展望未来:去未来化,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新范式

“设计无界,生生不息”不仅是一场展览的主题,更是人类在新时代寻求应对共同面对生存危机的路径探寻,旨在以系统性创新思维进行切入,对可持续设计进行重新解构, 对其注入新的灵魂:设计不再只是消费的推手,而是推动人类与自然共同繁荣的引擎。同时,为当下设计师带来启发:面对快速工业化带来的环境危机,唯有通过设计驱动产业文明与生活方式的重构,才能实现修复与超越。在当今人人都是设计师的社会背景下,大会指明:专家设计师和大众设计师都可以在构建意义和解决问题方面发挥能力,不断开创人类文明与自然共协的新篇章。与此同时既需要坚实的服务设计、空间设计、视觉设计的专业训练,又需要有远超设计训练的其他能力。这是对未来设计师提出的更高期待与要求,也是对设计教育提出的更高的挑战。

在这个经济全球化、技术不断更新、消费个性化,人们未来生存方式处于变革时期的时代,使人们必须对生活方式进行反思和检讨。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纳克在《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一书中说到,“我们总是忽略这一事实,即地球上几乎所有的重要缺陷都是由人类造成的”。虽然疫情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但以倡导并推进更健康美好且绿色生活方式为宗旨的绿色设计,应该担负起“设计为更好生活”的社会责任。

相关答案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