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纲:
p1:分析材料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与环境共生,以所有生命体为核心。从模拟自然到天人合一这是可持续设计两个发展阶段。所以从设计史角度去看,可持续设计四个发展阶段——绿色、生态、产品服务系统和社会创新。
p2:一、历史之鉴:设计伦理回归
可持续设计起源60年代对于商业性批评,赋予设计师新的社会责任。然而在旧3R基础上如今演出新3R,赋予设计师新的时代责任。
二、当代图景:建设更美好世界
1.生态设计:减少过程中威胁
引入生态学产品生命周期理念,注重产品过程中减少污染。
2.产品系统服务设计:创造新的循环经济模式
设计对象转变为非物,可持续设计也注重系统设计,创造新的循环经济模式替代旧的单一线性经济,这个循环模式也是模拟自然的模式。
3.社会创新设计:人与自然中生命体和谐共生
强调可持续设计是经济与生态和谐共生的工具,是修复生态系统的重要力量,从以人类为中心转向以生命体为中心。
综上所述,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继续按照传统生产-消费模式,达到的未来是错误的,对于社会生态学是灾难性的,即是当下技术也无法修复,我们应该去未来化。
社会经济复苏,为能源低碳转型提供机会,为塑造经济和社会平衡发展打下了厚实基石,也为现代可持续设计和关联性设计指明方向,追求以人为本的人本观、节省能源与减低污染的绿色观。
WDDC暗示我们不再执念于人类中心说,而是转向关联主义来重建我们和充满活力的、生机勃勃的地球之间的亲密关系。未来可持续设计更注重人与自然,物与自然物与物之间关联性,重视产品生产过程和使用周期以及回收利用的周期
正文
2025年世界之都大会主题:生生不息:从模拟自然到天人合一,是对世界设计之都上海宣言提出的生命网络中人与自然共协设计即生态设计倡议的最新回应,本次大会主题天人合一主要表达人与自然中生命体以及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强调设计对象从以人为中心转变为以自然界所有生命体为中心,强调设计不仅推动经济发展还要能够修复生态系统,从设计史角度来看,可持续设计最早起源于60年代对于美国商业性设计批判的绿色设计,然后引入生态学产品生命周期发展为生态设计阶段,减少产品过程中对于环境破坏,后工业时期设计对象转变为非物质,可持续设计也变为创造一种模拟自然循环的经济模式,改变了单一线性经济,而如今在WDDC中可持续设计具有修复性力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能利用技术手段修复生态系统。总之,可持续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经济与环境关系变化而变化,不能脱离社会情景限制,从以前减少污染到过程中干预再到创造新的模式,如今又走向生态与经济共生的修复性力量,是一个一直运动变化的过程。
一、历史之鉴:设计伦理回归与可持续设计
回看工业设计早期,可持续设计最早诞生于对于美国商业性设计批判,提倡设计伦理回归,赋予设计师社会责任。由于过分追求生产效率和商品利润,忽视产品本身对于环境消极影响,实施有计划废止制,导致资源浪费严重,引发一部分先进设计师的批评和思考,由此转变为绿色设计理念即减少有害物质排放与能源消耗以及产品零部件循环和重新利用,这便是可持续设计最早的阶段。在这些先进设计理论中最为著名的是维克多帕帕那克的《为真实世界设计》,书中说明设计应考虑地球有限资源使用问题,减少资源浪费,设计应当保护我们居住地球提供有限资源服务。如今的可持续设计吸收了过去绿色设计的旧3R理念,进一步转化发展出新的3R理念即reinvention、repurpose和regeneration ,赋予设计师新的设计伦理和使命。
二、当代图景:建设更美好的世界
1.生态设计:减少过程中威胁
然而,随着设计对象转变可持续设计进入新的阶段“生态设计”,引入生态学概念即产品生命周期,强调过程中的干预,减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对于环境破坏。与绿色设计阶段相比,不在只是关注产品本身使用后问题,更重要的是思考产品设计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中的环境问题,是绿色设计阶段的进一步深化,被WDCC吸收借鉴,发展出新的生态设计理念即生命网络中人与自然共协设计。
2.产品系统服务设计:创造新的循环经济模式
后工业社会时期,可持续设计进入新阶段-产品服务系统设计,重点是产品的再生和回收服务系统设计,提高资源利用率,创造新的经济模式。就像柳冠中在设计事理学中所说设计是先谋事后造物,可持续设计也更注重产品的人-机-环境循环系统的设计。罗马俱乐部在其《增长极限》中共同探讨了关系全人类发展前途的人口资源粮食和生态环境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对当时的生产-消费的经济模式提出质疑,进入后工业社会经济模式从单一线性经济转变为循环经济,从生产-消费模式转向生产-消费-再生模式,强调设计的产品要么回归自然,要么重新进入工业系统,创造了一种新的模拟自然循环的经济模式,这种模式也是2025世界之都大会强调的从线性消耗到循环共生,重塑生产-消费-再生的完整链条。以共享单车为例,设计的不是自行车本身,而是整套共享服务模式,从App扫码租车到自行车换车,通过提供一项服务,不仅满足大众出行需求,而且也实现了低碳出行的目标。大会核心之一从线性消耗到循环共生的产品服务系统,也体现设计事理学的谋事智慧。
3.社会创新设计:人与自然中生命体和谐共生
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关注社会公平和谐是可持续设计在内容上的进一步拓展和完善,可以称为社会创新阶段,设计即注重经济发展又能修复生态环境,重视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共生,创造生态修复型经济,目的是为所有生物服务。2023年娄永琪教授发表的“修地球”经济和可持续设计说明我们应该发展生态修复型经济,不应该为了经济破坏环境,反之亦然,通过设计手段推进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修复。这也是WDCC2025所强调的从技术应用到系统修复的体现,通过设计重新定义技术对环境的修复功能。也是其“生生”作为一种新动能体现,通过设计驱动产业文明与生活方式重构。
综上所述,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局部战争,不仅对社会生活、公共健康,乃至消费者的消费心态、消费行为都带来了巨大影响。《我们共同未来》指出设计必须重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而《增长极限》中指出如果继续按照经济内循环模式即生产-消费模式,这个经济极限将在100年中发生,人们依赖于生产-消费模式达到的美好未来是错误的,对于生态是一场灾难,而且无法依托当下技术修复,所以我们要用设计唤醒人们“去未来化”,重点在于付诸实施,立足当下。
社会经济复苏,为能源低碳转型提供了巨大机遇,为塑造经济和社会平衡发展打下了厚实基石,也为现代可持续设计和关联性设计指明方向,追求以人为本的人本观、节省能源与减低污染的绿色观。
WDDC暗示我们不再执念于人类中心说,而是转向关联主义来重建我们和充满活力的、生机勃勃的地球之间的亲密关系。未来可持续设计更注重人与自然,物与自然物与物之间关联性,重视产品生产过程和使用周期以及回收利用的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