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论述跨学科合作对设计的必要性,结合热点谈谈如何通过跨学科解决复杂问题(35分) — 江南大学-闫文豪的回答

总:设计经历了一场范式革命,由于社会情景引起需求转变而产生的,因此需要跨学科合作,这意味着设计师角色转变,对象转变以及范畴的扩大。设计跨学科合作就是指设计与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想合作,从独立走向共生。

分:

一、跨学科合作对于设计的必要性

二、设计如何跨学科解决复杂社会问题

2.1、重构产业文明,打造可持续生态系统

2.2、融合草根行动与专业设计,更新社会治理模式

2.3、老旧设施和建筑微更新,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三、批判性反思:跨学科面临的挑战

综上所述:设计跨学科合作是一场从物到事的转变,是由于社会复杂性、商业和城市化进程以及技术革命引起的设计需求的变化而产生的。通过微更新、协同合作、系统模式创造的途径实现跨学科合作。

设计是一个动态过程,受具体社会情景限制,当下设计经历了一场巨大的范式革命,这是由于社会情景变革引起的设计需求变化,传统设计无法解决现今的复杂社会问题,因此,设计需进行跨学科合作,产生了巨大范式革命,这意味着设计角色和对象转变,从专家转变为协作者,从造物转变为谋事,从为用户服务到与大众共创,这是社会赋予设计师的职责。设计进行跨学科合作是指设计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合作,共同解决社会问题,设计范畴不断扩大和模糊,从其他学科吸收借鉴经验,丰富发展自身。

一、跨学科合作对于设计的必要性

社会条件发生剧烈变化迫使设计进行跨学科合作。比如,商业进程加快,经济增长但疾病贫困教育等基本问题并未因此减轻,甚至引发气候灾难与贫富差距。城市化进程转型,从高速度进入高质量增长,从增长机器回归生活家园。社会面临更为复杂问题,原来自上而下的模式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数字革命催化虚拟社区,人们对于虚拟世界产生依赖,科技改变人们生活方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部分,这些使设计跨学科合作成为可能。其次,信息与智能技术进步,导致设计师角色发生变化,设计重复性工作被生成式人工智能代替,设计师工作重心转移到设计前的数据分析与收集,设计中的审美与实用决策,设计后的价值批判与决策,这要求设计师具备人工智能领域的经验。最后,设计目的是满足人的需求,随着社会变革,人的需求从物质功能需求转变为精神价值需求,注重系统中体验与服务,这要求设计师了解产品语义学与符号学内容,通过造型与外观从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三方面,满足消费者需求。总之,设计跨学科合作是当今社会赋予设计的责任和要求,是设计未来发展必由之路。

二、设计如何跨学科解决复杂社会问题

当今社会正处于大变革时期,各种复杂社会问题应运而生如城市化问题、适老化以及环境问题等,传统设计造物已不能完全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因此设计需通过跨学科合作方式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

2.1、重构产业文明,打造可持续生态系统

正如柳冠中在设计事理学所说设计核心是先谋事后造物,是谋事而非仅造物,设计能够通过谋事手段,重构新的产业生态文明系统,比如创造修复型循环经济模式取代过去单体线性消耗模式,从生产-消费-废弃系统转变为生产-消费-再生系统,并且将科技成果转变为生态系统修复型力量,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打造可持续生活方式,比如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必须以本地生态文明系统为主,融合外来文化,既适合当地居民与游客宜居,又能让外来游客宜游的新的生态系统。

2.2、融合草根行动与专业设计,更新社会治理模式

在《设计,在人人设计师时代》中,社会创新需融合草根行动与专业设计,联合居民高校企业,通过工作坊、共创地图等形式实现自下而上的城市更新,这种设计方式是整合已有资源创造全新的模式,改变社会关系和结构,参与者要具备设计思维能力驱动社会创新,满足设计主体和客体需要,比如NICE2035项目,将社区实验室居民、高校、企业和政府联系起来,创造一个自下而上的生态系统,解决老旧社区活化问题

2.3、老旧设施和建筑微更新,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微更新本质是通过关键节点的精准设计,触发系统连锁反应。这体现了设计事理学中是通过局部改造影响整体系统的思维。通过微更新对于老旧建筑和产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非是大刀阔斧的推倒重建,以此激发社区内生活力。比如上海四平社区的微更新设计项目,通过三阶段展示微更新设计驱动作用:首先是共情阶段采用社区地图绘制工作坊,让居民可视化空间问题,降低参与门槛;其次是共创阶段,用低成本原型测试方案可行性;共建阶段设计共享维护机制,让居民成为空间可持续管理者。设计试点共享花园楼道客厅等微小项目,让居民快速看到可能,激发社区内在动力,驱动自下而上的社会治理模式。

三、批判性反思:跨学科面临的挑战

设计跨学科合作有利于解决社会问题以及设计本身发展为设计提供新的方法和思想,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比如,设计与符号学,大部分设计师仍局限于符号表层所指,并未深究符号意指层面内容,重点在于符号意指层面转译能力,可以通过设计三层次理论方法,从本能层、行为层以及反思层三方面,深挖符号深层次内涵。其次,在跨学科合作过程中,确保所有学科处于平等地位,反对设计独裁而是作为促醒者和协作者存在。

综上所述,设计跨学科合作是一场从物到事的转变,是由于社会复杂性、商业和城市化进程以及技术革命引起的设计需求的变化而产生的。通过微更新、协同合作、系统模式创造的途径实现跨学科合作。在这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避免设计师的独断专行,从被动服务角色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者。设计跨学科合作同时有利于设计师非专业知识能力经验积累,促进设计师范畴从传统专业设计角色转变为投资人、内容创造者、企业家、社会创新者,在生态和社会领域担任新角色,具备社会责任感,敏锐的反思意识,擅长商业思维管理,才能更好应对设计新组织新经济和恢复生态系统等重大挑战。

相关答案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