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论述跨学科合作对设计的必要性,结合热点谈谈如何通过跨学科解决复杂问题(35分) — 152-湖北工业大学-Y的回答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可能性被提出的同时,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设计与科技同时作为驱动创新的引擎,不断推动一次又一次的突破性创新。面对当下复杂的社会系统,跨学科合作将成为人类设计活动的必要方式。

1,跨学科合作伴随现代设计发展

首先,“跨学科合作”的提出,并非当代设计师凭空构想的全新“概念型”思维,而是对自工业革命以来,现代设计发展历程的高度总结与研究型理论深化。是基于历史发展经验与未来趋势预判的继承性设计方法论。其早期最有力的案例应追溯至1851年伦敦海德公园的“水晶宫”博览会。这场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现代设计前奏型展览会,不仅从思想到内容上体现着跨学科合作对设计的影响,而且其主场馆本身正是由园艺师,而非建筑师设计建造。并且由此产生的“预制构件”形式直接影响了现代主义建筑的产生。可以被称为早期的跨学科合作在设计上的成功运用。自此,从德国青年风格到流线型风格,从包豪斯到乌尔姆,从通用的汽车设计部到IDEO设计事务所,无不体现着跨学科合作与设计的密切关系。时至今日,设计领域之所以将“跨学科合作”划为重点,正是基于新时代下,发展日益迅速,情况日趋复杂的一次设计思路的调整。跨学科合作不仅是设计的需要,更是新时代设计的必要。

2,跨学科合作催生新质设计师

面对新时代的复杂性,与跨学科合作的必要性,如何利用跨学科合作解决复杂的问题呢?重要的是要明晰当下设计活动所处的环境,从传统设计师思维转变到新质设计师思维。如同工艺美术运动后期,单纯的装饰性,表面型设计无法满足当时社会发展下的人们物质生活需求,转而进行功能性设计的探索,如今设计界面临的也以不再是柯布西耶时代“房子是用来居住的机器,书籍是用来阅读的机器”这类具象问题,而是重多无法被定义的复杂性,模糊性,不确定性问题。社会也从传统生产力模式发展成后工业智能模式。 这要求我们要从以往设计师的角色中转换为设计过程中的协作者,使用新质生产力工具和思维并进,以设计与数据驱动为目标,为复杂社会技术系统构建提供新的方法论,以及相应的路径,方法和工具。例如生成式人工智能设计在文物修复领域的合作,告别了以往“壁画只能由壁画师修复”的单一解决模式,采取AIGC技术与传统艺术设计学科结合,横跨艺术学与工学,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为珍贵文物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具有深层颠覆性的力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敦煌壁画的数字化修复与永乐宫壁画的色彩重生。修复过程中采用高光谱成像与多光谱摄影测量等非接触采集方式结合艺术设计学科采集到的对应年代颜料色谱,成功修复了因自然环境造成的不可逆的原画损伤,还原了文物最初的面貌。

3,跨学科合作提供全新设计思路

19世纪末期,美国芝加哥市的一场大火为人类燃烧出了一片全新的办公环境,更是点燃了全新的高层建筑时代。面对当时社会快速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城市人口激增,大型商业建筑需求迫切等多方面问题,以沙利文为首的芝加哥学派放弃单一的砖石结构建筑,统筹运用当时最先进的电梯技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开启了现代高层建筑设计先河,这是跨学科合作给那个时代的答案。从传统大众媒体和印刷时代的平面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到信息时代的交互设计,可视化设计,再到信息3·0时代的服务设计,系统设计,社会创新设计,每一次技术的进步,生产方式的改变都带来的新的问题和新的矛盾。当今时代的发展,设计问题已不再是工业与商业的基础模式,而是面临全球产业绿色转型,自然环境气候问题等全人类共同问题。诸多问题的边界被模糊的同时,设计的思路也被拓宽。只有结合多学科优势,建立扎实知识体系,才可能实现从“设计以人为本”到“设计以人类为本”的转变。

相关答案

发布
问题

分享
好友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