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潮席卷全球,万物互联使得各类利益相关者利益交织,设计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挑战和多元化需求。可持续发展、环境、能源、健康、教育、城市化、经济、政治、社会福利等这些当今世界的大问题,都已不是单一学科的问题。在应对这些复杂性、系统性和不确定性问题的时候,多学科知识尤为重要,跨学科的知识协同则更为关键。跨学科融合要求我们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方法和技术相互渗透、交叉整合,实现从“单一优化”到“系统创新”的跃迁。它不仅是技术的协作,更是思维的共生,标志着设计从造物工具走向解决复杂社会议题的核心驱动力。
一.跨学科合作对设计的必要性
1.复杂设计问题的需要
法国学者马克•第亚尼在《非物质社会》一书中提到的:“在这样一些新的条件下,设计已经变成一个更复杂和多学科的活动。”跨学科合作能整合不同视角,避免单一学科的局限,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例如,城市生态修复不仅涉及景观设计,还需整合生态学、材料科学、社会学等知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团队设计的“生境花园”创新性地融合景观设计学与社会生态学方法,提出生境花园应作为“社会-生态耦合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展现了他们在“设计+生态”、“设计+健康”交叉领域的培养成效,正是跨学科整合的典型。
2.驱动设计创新的突破
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相互碰撞,是设计产生颠覆性创新的关键动力。在面对设计问题时,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特的视角、理论和方法,从多个维度思考可以提出新颖独特的观点和解决方案,避免了传统设计中可能出现的思维定式,使设计成果更具开创性和竞争力。
3.匹配多元的用户需求
设计的本质是以用户为中心,设计对象从产品转向体验,要求设计师具备心理学、人类学等跨领域视角。例如,一个城市交通规划项目,不仅需要设计学来规划交通设施的外观和布局,还需要工程学保证交通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经济学评估成本效益,社会学考虑居民出行习惯和社会影响,心理学关注用户体验。
二.如何通过跨学科解决复杂问题
1.以人为本,聚焦需求
IDEO设计公司就强调设计的核心是以用户为中心。跨学科合作就是关注同理心,让不同领域专业者沉浸在用户体验中,共同拆解深层需求,避免单一视角导致的伪需求,最终提出既贴合用户又具备可行性的需求方案。在SmartLife项目中,IDEO深入理解用户的需求和挑战,设计师和工程师团队与当地社区紧密合作,共同设计和测试了多种原型,最终开发出适合当地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创新的饮用水解决方案。
2.构思创意,优化想法
不同学科、专业整合而成的设计过程的融合性、渗透性能够让我们更好的体会跨学科知识的多元化以及自身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开拓眼力的能力的提高。面对日益复杂的设计问题,跨学科则是突破了限制,以发散性的、多维化的方式,激荡出许多新的有趣的设计创意。
综上所述,设计已经成为创造可持续的、以人为中心的、创造型社会的关键要素。在此前提下,设计的多学科、多领域的协同显得尤为重要。跨学科融合不仅是技术协作,更是思维共生,能够更好的传递设计思维与表达,产生更多的创新与创造,让设计者更好的切身实践,它推动设计从单纯的造物工具,正式迈向解决复杂社会议题的核心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