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时代背景,问题变得复杂。单一的只是不足以解决复发问题,需要融合多学科知识找到问题解决途径。如何进行跨学科合作是关注重点。
一、跨领域合作的必要性
1.1 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2 设计对象发生转变
1.3 设计方法演进
二、解决问题的途径
2.1 人工智能塑造全新范式
2.2 推动协同设计促进人人参与
2.3 改革设计教育培养综合人才(5min)
当今世界面临多重变革,受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的震荡式影响,社会矛盾变更加复杂化、多样化。以往单一思维推动社会发展的的路径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动态的社会背景,需要一种新的、创新性思维解决矛盾和问题,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跨领域合作是一种新型的、系统性的应对问题的途径,将不同学科、知识、技术交叉融合,来寻找一条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系统路径。跨学科合作在设计活动中也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如何在设计中充分地利用跨学科合作优势,使设计变为一种系统性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设计学中关注的重点。(16min)
一、跨学科合作的必要性
1.1 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类从打磨石器进行捕猎的原始社会到机械化、批量化生产的工业社会,到解放体力劳动放大脑力劳动的信息时代,再到如今放大机器脑力,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可有机器操作的智能化、自动化时代,生产方式一直处于动态的变化中,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需要寻找新的方法和范式解决。在寻找新的解决方法和范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突破以往的单一惯性思维,在工业4.0各种高新技术不断涌现,复杂社会问题频发的背景下,跨学科合作是必然趋势。在设计中通过融合多个学科知识、多种高新技术,达到人-社会-生态三者之间的平衡,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1.2 设计对象发生转变
面对复杂的全球形式和社会变革,设计对象从“以人为本”转向“以人类为本”。(31min)以往设计主要关注产品功能与审美之间的关系,而在多变的社会背景下,设计要在生态、经济、文化的系统中识别问题,更多地关注人类生存的问题。通过跨学科合作的方式,融合不同的知识、技术、原则、方法,为经济繁荣、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设计。
1.3 设计方法发生演进
随着社会的发展,设计方法也在不断进行演进,从由工匠一人完成产品的制作演变为工业化生产下设计成为一门专业职业并进行标准化设计的方法。到如今,设计方法发生了巨大改变,设计演变为一种系统性解决复杂问题的策略,在这种设计策略中跨学科合作显得尤为重要,设计方法的演进也推动着跨学科合作模式不断向前拓展。(54min)
二、跨学科合作解决问题的途径
2.1 利用科学技术塑造全新范式
科学技术的发明与应用正在全面改变生产方式与日常生活,从根本上变革社会-经济-生态的关系,也变革了设计方法和参与者。大数据在设计师了解用户需求、寻找用户痛点等设计调研过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人工智能的应用也使设计师从设计产品审美方面的层次转向设计产品与用户关系的交互层面,人工智能也为设计师与不同领域的人才交流提供媒介,打破学科壁垒。例如,小米智能家居系统,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多设备联动互动,展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生活体验的极大改善。
2.2 推动协同设计促进人人参与
协同设计是指任何角色、任何组织都可以参与到设计实践中,共同探索,共同创造。协同设计为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生态学、设计学等多学科人才构建了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自发性行为,强调人人参与到设计中。在白塔寺历史街区改造中,白塔寺会客厅为木工社团、设计师和专家构建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社团团员利用自己的爱好改造街区的大门,与专家协商确定大门的纹样、颜色、形式,为改造做出自己的贡献。这很好地体现了协同设计人人参与的理念和跨学科合作的思维。
2.3 改革设计教育培养综合人才
面对社会的多重变局,之前的设计教育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多重变化,设计教育所处理的知识、方法、过程还未作出调整以支撑转变。从设计史中我们可以获得灵感,乌尔姆设计学院改革了包豪斯的解决手工艺与技术关系的模式,首次采用系统性设计原则,将设计放在科学的视角,促进设计系统化、多学科发展。因此,如今设计教育体系需要接纳新的社会背景、伦理和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打造多学科、跨领域的教育环境,培养综合型人才。(1h28min)
跨领域合作为应对世界多极化、社会复杂化提供可行性路径。跨领域合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设计对象转变、设计方法演进的结果,通过利用科技塑造全新范式、促进协同设计以及推进改革设计教育培养综合人才等策略,发挥跨领域合作在设计活动中的积极作用,为人类福祉、人类生存、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1h35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