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武汉纺织大学-杨仲泉
5-武汉纺织大学-杨仲泉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注册于 1年前

回答
74
文章
0
关注者
0

装饰是设计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有着深层次的含义和作用。装饰不仅能够提升产品或空间的视觉吸引力,通过色彩、形状、图案等元素增加美感。且不断的改变人类的审美。也是人类对现实事物情感表达的一种艺术行为的体现。在人类的设计萌芽之初,新石器时代在陶器上的各种装饰图案又有所展现,例如雷纹、饕餮纹、鱼纹,其作用不仅是对所处环境的周边自然事物的写实与纪录,同时这些纹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对后世之人信息的传递和警示的作用。这不仅是对设计意识的启蒙,更是人类开始对客观事物审美表达并具备一定艺术的表现。

随着人类对自然的掌控愈发强烈,人们发现了“火”并巧妙的运用“火”特性对事物本身的化学性质进行改变,使得原有的物理变化的装饰手段加以伴随化学变化的器物开始产生。在设计史的第二个阶段手工艺时期,中国的青铜器,不仅是对新材料的应用-铜,同时也因工艺的升级,提供更多的装饰设计的可能性,因此也激发了当时人们为记录留存中国手工艺时期的文化内涵的激情并创作出许多代表性优质器物,例如瓷器、漆器。其中让人印象深刻代表器物青铜器的长信宫灯的发明,其设计初衷不仅是解决室内照明问题,同时让我们也得知中国那时就考虑到了设计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的因素。这也让文明知道装饰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并且在不断的促进设计历史的发展,激发人类对新鲜事物的探索精神。

而在设计史的发展过程中,手工艺时期随着人们对新事物的探索和应用,提高了审美和装饰方法的多样性,即人类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种类开始也变得多样性。在人类在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后,开始注重对自己身上的服装的装饰性,于是就对新衣服的材质和装饰性加以研究和探索。其设计审美的提高,其设计的需求量不断地增加,那么此时传统的设计制造由艺术家一个人完成,虽然设计的产物,不管是造型还是质量都是非常优秀,但是满足不了大众的设计需求量,于是新的生产工艺的诞生机械化生产——珍妮纺织机,这让更多的人能够有好衣服穿,生产者的利益也得以提升。并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生产时运用机器生产这一新的技术产生兴趣并开始投入精力这也标志着艺术与技术的分离。那么此刻传统手工艺的需求量就在下降,对其利益侵占也是愈演愈烈,这引起了传统手工艺的反感,比更加执着于产品装饰性的改变来吸引人们的关注。此时斯堪的纳维亚就是极为典型性的案例,其对产品的装饰手法可以用矫揉造作来形容,是一种为了装饰而装饰的病态的表现。而这和率先完成工业化的英国的机械化生产的工业产品的造型形成强烈对比,于是就有了现代设计起源的著名运动——工艺美术运动,这是一场技术与艺术的博弈,也是新技术与传统手工艺的博弈。这也是人类设计史进入第三个阶段设计的工业化。

由于工艺美术运动的传统手工艺对机械化生产的大批量的粗制滥造审美低下的工业品的反对和批判,其中约翰·拉斯金为代表人物,提出并反对工业化制造的工业产品,强调设计应该是诚实的、是具有艺术的,同时也对传统的手工艺病态的装饰性——斯堪的纳维亚的矫揉造作的反感并引发了一场在欧洲设计史发展的思潮,随后被莫里斯进行实践,并引发了一场基于工艺美术运动设计新思潮的新风格探索,并传播到欧洲以外的国家所展开的新艺术运动,而新艺术运动更是对传统手工艺依据各个国家国情文化的需要的设计装饰性的新探索,并依然对机械化生产制造的反叛,比如法国的新艺术之家、地铁风格;西班牙的安东尼·高迪设计的公寓;德国的青春风格等。新艺术运动也是设计的装饰性强的代表性运动之一。

而这样的装饰性运动更是起到了一定的设计反思的作用,在随后的设计发展中发现,传统的手工艺大力发展和注重审美的价值的提高,并不能实际解决人类社会的矛盾问题。于是在经历了设计反思后的新的设计师就有了新的行为方式。最为代表的就是彼得贝伦斯,他就是基于装饰性设计运动后的进行设计反思发现这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于是创立了以专门培养设计师为主的包豪斯学院并将技术与艺术的新的统一,新材料、新技术的合理应用来解决人类社会生活的问题矛盾,并与市场结合,规范和统一设计审美的标准,强调设计产物应该以“人”为设计对象,产品造型简约、易用,过度的装饰是多余的,并提出口号“少即是多”设计新理念,这也是贯穿整个现代设计风格的设计主旨。

人既是感性的,但也是理性的,由于现代主义设计时期过分强调设计产物的功能性,忽略了人类情感的表达,于是就有了因长期因理性约束的设计师们感到厌倦,并认为设计的发展是具备民族性、情感化特征,这使得设计师们跨入新的设计领域以功能主义为核心思想。外表形式上不在遵从现代主义的形式统一而转向为一种夸张、文脉、装饰为一体的后现代主义设计,以文丘里为代表的设计思想“less is bored”逐渐取代“less is more”,这使得后现代主义设计呈现一种多元化发展趋势。而后现代主义也是设计发展史最为典型的装饰性运动风格。

随着二战的爆发和结束,美国受到来自世界各地优秀精英所带来的优质的设计理念的灌输,使得设计在美国发展为以商业为目的的设计发展,以此来解决美国的经济危机。这也是当人类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对人类精神层面的需求得以更加关注,以致如今由原有的物质化设计到非物质化设计的维度扩展。同时在设计过程中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设计。

这也可以看出在设计过程中装饰的分寸始终应该是设计师去平衡掌控的课题,在设计史中装饰的多与少也是交替螺旋的促使设计史的发展。足以看出装饰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对于未来设计的发展趋势,我想通过设计史的发展来看,可以知兴替,那么我认为首先设计的装饰要结合传统文化来发展,其次设计的装饰要与当代技术平衡发展,最后设计的装饰要结合自然环境来发展。

设计的装饰要结合传统文化来发展。传统文化是在特定社会或群体中,由人们共同的信念、价值观、行为习惯、艺术表达、语言使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构成的社会现象的留存,并且对设计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日本在二战后作为战败国,为复苏国力,对国外优秀的知识和设计理念的引进并学习,且基于本国国情的提出双轨制的发展模式,使得日本过来很快复苏,并引领过国际设计的新的潮流趋势。

设计的装饰要与当代技术平衡发展。新的技术的发明和创造,既是因为装饰性目的而驱动,同时也是丰富人类对事物装饰性的艺术行为的方式提高更多的可能性,他们是相互促进的,但是若是其中一方发展过于迅猛则阻碍设计的发展。比如在中国的设计发展史上,由于清朝的闭关锁国的政策,拒绝迎接新事物、新科技的发展,而更多的关注的国内以稳固皇权为先注重艺术审美的发展。迫使英国因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工业成果,来迫使打开我们的国门并侵略我国的战争史,这也是我们中国历史上的屈辱史。以此可以看出设计装饰性的发展过程中技术和艺术是需要平衡发展的。

设计的装饰要结合自然环境来发展,这也是绿色设计的主旨。工业文明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丰富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地球带来了环境灾难,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环境问题的研究,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在《为真实的世界而设计》一书中提出设计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创造商业价值,也不是包装及风格方面的竞争,而是一种适当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元素,设计应该认真考虑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并为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服务。作为设计师,应该明确自己的社会职责,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存条件和环境服务,这既是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也对设计未来的可持续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以上正是因为设计中对物质的装饰性不断的提高和探索,提高了人们对物质审美艺术的需求。并真正使得设计发展为解决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矛盾的方式,而人类社会所面临问题,从最初的物质需求转变为精神上的非物质的需求的转变,并不断的将装饰的艺术手法应用到设计的方方面面。这让设计的包容性更强,涉及范围变大。同时装饰在设计学中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不仅仅是外在的修饰,更是设计思想、文化价值和功能性的体现。设计师在进行装饰设计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以达到既美观又实用,既符合个人审美又具有社会意义的设计目标。

一、设计的发展历程

设计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总共分为三个阶段:设计的萌芽阶段、手工艺阶段、工业设计阶段。那么在设计的萌芽阶段时期,生存设计最为典型是设计发展的起源,也是人类与动物区分的开始,学会使用工具,并对工具进行粗制的打磨以提高工具的实用性,来提高人类生存的可能性。

随后人类对火的掌控和应用使得人类进入手工艺阶段,该阶段是将原来只有物理变化工具变为加入火的应用的化学变化的结合,使得原有的工具产物更加的耐用、实用的。例如中国青铜器的材质是铜锡合金,相比传统的铜器更加的耐腐蚀且坚硬。陶器、瓷器更是对地上的土壤进行火烤,提高土制工具的坚硬性和抗腐蚀性。与此同时在工具产物上进行一定的装饰点缀,这即是对当时自然界的写实亦是对自然界的敬畏精神的具象化。例如国外的手工艺时期对自然界的不可抗力因素神像化,建立大型寺庙来进贡祭祀以此来敬畏大自然。并启蒙了宗教信仰之说,于是就有了中世纪的哥特式风格,并强调神权、贵族身份的象征。而该时期所产生的丰富多样的手工艺制品也体现了人民生活方式和审美意识的提高。

随着人类生活物质需求的提高,产能升级那是必然的,于是就有了英国的工业革命,并爆发了工艺美术运动,这也是人类从手工艺阶段正是步入工业化阶段的开始。该阶段发展初期,先是艺术与技术的分离,传统手工艺对大量机械化生产出来的粗制滥造审美低下的工业产物的反叛,主张发展传统手工艺发展的,其次后来以专门培养设计师为主的包豪斯学院的创立以技术与艺术的新的统一,新材料、新技术的合理应用的并解决人类社会生活的矛盾,再到设计与市场的结合,使得设计更加啊的人性化、实用化,到后来更加注重人类情感表达的后现代主义设计。随着二战的爆发和结束,美国受到来自世界各地优秀精英所带来的优质的设计理念的灌输,使得设计在美国发展为以商业为目的的设计发展,以此来解决美国的经济危机。这也是当人类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对人类精神层面的需求得以更加关注,以致如今由原有的物质化设计到非物质化设计的维度扩展。同时在设计过程中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设计。

二、未来趋势的发展

中国有句古话: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回看设计史的发展历程,可以知道有哪些设计理念可帮助未来设计可持续的发展。首先设计的发展需要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发展,其次艺术与技术的平衡发展,最后设计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1)设计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发展。

传统文化是在特定社会或群体中,由人们共同的信念、价值观、行为习惯、艺术表达、语言使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构成的社会现象的留存,并且对设计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工艺美术运动的爆发就是工业化的生产对传统手工艺的发展起到较大的冲击,导致设计的发展是相对来说是倒退的,并大力主张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且并没有实质性的解决人类社会生活的问题和矛盾。而在后来的日本即发展本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引进新兴的设计理念,并采用双轨制的形式,而这样的双轨制不仅对战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国力的复苏,并且引领国际设计潮流的成功案例。不仅如此,后来的斯堪的纳维亚风格设计,美国的商业化设计,都是基于本国国情以及注重传统文化的发展,并都引领着国际设计潮流的发展。

(2)设计中技术与艺术平衡发展

设计的发展过程中,技术与艺术都是需要共同发展的,若是其中一方发展过于迅猛,也是会对设计发展起到阻碍作用。比如工艺美术运动时期,由于过于重视发展工业化生产,导致大量的机械化生产制造出粗制滥造审美低下的工业产品,这遭到传统艺术家的厌恶与批判,并对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发展起到阻碍。开始大力发展传统手工艺的逆向发展。同样,在中国的设计发展史上,由于清朝的闭关锁国的政策,拒绝迎接新事物、新科技的发展,而更多的关注的国内以稳固皇权为先注重艺术审美的发展。迫使英国因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工业成果,来迫使打开我们的国门并侵略我国的战争史,这也是我们中国历史上的屈辱史。以此可以看出设计的发展过程中技术和艺术是需要平衡发展的。

(3)设计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

设计与自然和谐发展亦是绿色设计的主旨。工业文明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丰富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地球带来了环境灾难,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环境问题的研究,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在《为真实的世界而设计》一书中提出设计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创造商业价值,也不是包装及风格方面的竞争,而是一种适当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元素,设计应该认真考虑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并为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服务。作为设计师,应该明确自己的社会职责,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存条件和环境服务,这既是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也对设计未来的可持续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三、从设计学的角度对装饰的理解

装饰使设计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有着深层次的含义和作用。首先,装饰能够提升产品或空间的视觉吸引力,通过色彩、形状、图案等元素增加美感。并不断的改变人类的审美。其次,装饰更具有功能性,通过纹理增加触感,或用图案引导视觉导向等,同时装饰还可以反映和传达特定的文化价值、历史传统或社会身份,这也是一种传统文化具象化的表现,起到传承的目的。再是,对人类情感对现实事物情感表达,通过装饰不仅可以体现一个人的个性和风格,同时也可以满足群体的审美需求。激发人们的情感,创造温馨、舒适的社会环境。与此同时,在绿色设计理念的影响下,装饰也越来越多的考虑到环境的影响,并使用可持续的材料和生产方式。

装饰在设计学中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不仅仅是外在的修饰,更是设计思想、文化价值和功能性的体现。设计师在进行装饰设计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以达到既美观又实用,既符合个人审美又具有社会意义的设计目标。

为什么工业设计的职业化最早在美国出现?

工业设计的职业化意旨设计的商业化,而美国的设计的核心既是商业性设计。美国的商业性设计是美国20世纪40-50年代极具影响力的设计流派。本质是形式主义的一种设计运动。它强调形式第一,功能第二。其目的是通过不断翻新产品的外观式样,来促进消费,具有浓厚的商业气息。

美国设计从一开始就具有浓厚的商业色彩,走上一条商业化道路。反观工业设计的起源开端的欧洲,他们的工业化设计的发展则是更多偏理论和实践成分更多,更多的是对设计发展的探索。这也是促成了美国商业性设计发展。

欧洲的工业设计的发展则是追溯到英国率先完成的工业革命,由于工业革命所带了大量的粗制滥造审美低下的工业产品,于是就有了工艺美术运动。正是由于欧洲有着很强的传统文化影响和约束,他们采用复兴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来消除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并对矫揉造作的斯堪的纳维亚过度装饰的反感。但是其影响范围仅在欧洲各国。随着设计的发展,到了新艺术运动,更多的是工艺美术运动的延续并且影响范围有所扩大,影响到了美国的设计发展,与当时的政治运动相契合。于是在美国也产生了许多对工艺美术运动不同理解的师徒。最为代表的就是路易斯·沙利文,并且创立了芝加哥学派。这个学派更多的是在是在建筑设计中占主导地位,并明确了功能与形式的主从关系,力图摆脱折中主义的羁绊,使之符合新时代的工业化精神,这也促成往后对接纳包豪斯的现代主义设计做好铺垫。在到后来的现代主义的形成,更多的是将新技术的应用加上传统艺术的审美的结合,直到包豪斯学院的建立,才使得设计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对设计的商业化的初步发展起到萌芽作用。

纵观美国设计的发展史,与市场经济紧密联系。由于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历史短暂,不会受到传统文化的约束影响,并对外来文化与设计思想持非常大的接纳性。所以在包豪斯解散后,许多教师移民至美国,并极大的促进了美国现代设计的发展。与此同时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并没有受到很多战争带来的破坏,更多是受益者,美国为各个老牌战争国提供大量的武器,大发战争财,这使得美国国家的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国家的资本逐渐积累,反而这些在美国迅速发展的资本和经济效应,以及先进的设计理念的导入,导致了美国出现二战后第一次的经济危机,对美国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并波及全球。美国为了拯救经济危机所带来问题,于是就有罗斯福新政出台了,在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下,设计成为一种商业的竞争手段。为了追逐经济效益,企业家利用设计来刺激消费,设计成为促销和占领市场的一种手段。

由于经济市场颓靡,生产商在价格上不具竞争优势,为促进消费,便聘请大量的设计师对产品外观进行设计。于是有了外观极其夸张的各类产品深得用户的喜爱。一度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复苏与发展。此时,工业设计师作为一种正式的职业出现并得到社会的认可。产生了美国第一批职业设计师:如雷蒙德·罗维,他的设计从可口可乐瓶到美国的宇宙飞船,从冰箱设计到汽车设计设计范围相当广泛,其最有名的一句话“最美的曲线是销售上升的曲线”可见他的设计具有高度的商业性特征,极大的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期的设计师还有提格、盖茨、格雷福斯等,盖茨提出的流线型设计也对美国商业性设计产生极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美国的商业性设计促使了工业设计师职业化的诞生,即工业设计的职业化。而相比欧洲设计史的发展其更多的是对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的提出,更是技术与艺术相互博弈的过程,并为美国的商业性设计在做铺垫和促进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工业设计的职业化最早在美国出现的原因。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设计在设计的发展史上有着非常大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后者相对于前者是传承且进步的。那么又有着哪些代表性人物推动着现代主义设计发展到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呢?接下来对此进行阐述与分析。

现代主义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由欧洲的一批先进的设计家、建筑家形成一个集团来推动所谓的新建筑运动。其中现代主义时期强调以“人”为设计对象 ,其设计是服务人,这样的设计理念便是由创立包豪斯的格罗皮乌斯所提出的。

格罗皮乌斯在创立包豪斯的目的是想通过设计教育来影响德国工业界,并进而改造德国社会。他希望改变过去那种只为少数权贵服务的状况,只为大众而设计的设计理念。同时该时期工业制造的发展,社会中仍然有着传统手工艺与工业制造相互抵触的矛盾所在,起初格罗皮乌斯受到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对“为艺术而艺术”导致的手工艺与制造业分离,艺术的设计不能为大众生活服务的抵触。这使得早期的包豪斯对现代工业生产的立场的反叛,走了一些弯路。他发现对现代工业生产的抵触无法解决传统手工艺的生产能力和审美意向与大众生活的需求相去甚远。违背了格罗皮乌斯创造包豪斯的初衷。随后他开始进行纠正,对现代的工业生产制造和传统的手工艺的制造重新评估和新的重组。

并在1923年格罗皮乌斯提出了新的指导理念“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这可视为包豪斯在确立“为大众生活而设计”的思想历程上的里程碑。同时也确立了现代主义设计理念的主旋律,以“人”为设计对象。

随后在包豪斯的发展中,第三任校长密斯·凡德罗也德国现代主义运动时期最重要的设计大师之一。密斯·凡德罗为了追求新的工业时代的表现形式,并基于包豪斯的最初的设计理念的延续和发展得出了“less is more”,在他看来“less is more”本身已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形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形式美。并且他的立场是也基于他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并不断强调现实生活决定设计,即生活是决定性的。而这新的设计思想的提出,在20世纪30年代,现代大工业生产方式的情境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将包豪斯的“为大众生活而设计”的设计理念映入当代的设计师们,并转变为一种自觉的行动。这也使得“包豪斯风格”为基础的“国际主义”设计发展做出贡献,并使得整个世界呈现出千篇一律的“方盒子”景象。

设计改变着生活,生活也改变着设计,设计必须顺应生活需要的改变而不断调整。而当时的国际主义设计风格是过分的,国际主义风格更多是将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功能主义之上和理性主义设计思想发展到了极端。将以“人”为设计对象,过分降调产品的功能属性,忽视了作为人的情感上的考虑,在表现形式上则是对现代主义的千篇一律。

随之学者指出国际主义风格”为风格而风格”的问题,并认为设计的发展是具备民族性、情感化特征,这使得设计师们跨入新的设计领域以功能主义为核心思想。外表形式上不在遵从现代主义的形式统一而转向为一种夸张、文脉、装饰为一体的后现代主义设计,以文丘里为代表的设计思想“less is bored”逐渐取代“less is more”,这使得后现代主义设计呈现一种多元化发展趋势。

以上对于现由现代主义最初的设计理念即:为大众服务的设计,并强调以“人”为设计对象,对功能的重视,导致产品表现形式上单一、简洁,到后来的后现代的强调设计的多样性,充满个性的风格体现都是对不同的工业时代做出的反映,也都因他们丰富的思想文化和创造力载入史册。并且都为后世的设计史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力,推动设计文明的前进的步伐。

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他们对当代的设计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这些运动都是对后者的运动启蒙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设计史上三个里程碑意义的

       工艺美术运动的发展时期大致为1860年到1910年。由英国率先完成工业化,也是工艺美术运动的发源地。由于工业化之后带来的一系列变革,例如设计者与生产者分离,也是对生产效率提高的一种方式,相较于传统手工艺的设计者和生产者是同一个人的生产效率产生鲜明的对比。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机械化的使得生产力的提升。同时其设计对象由原先手工艺作坊只为贵族生产制造转到向大众对象的扩充。同时设计者也不一定是工匠与艺术家出生,即设计者和设计对象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该期间那些使用机械化生产的商家更容易赢得商业资本上的发展。这对那些传统的手工艺作坊的生产效率低下产生严重冲击。并且由于生产效率的提升,其设计生产出来的商品的造型外观得以忽视,机械化生产出大量的粗制滥造的工业产品。这就导致传统手工艺与工业革命之后所带来的机械化生产产生巨大摩擦,从而爆发了工艺美术运动。其中的代表人物威廉·莫里斯。强调回归手工艺制作,且该时期由于工业化生产使得贵族以下的资本阶层有了更多的资金,于是就有了对传统手工艺所生产出来的过度装饰感到厌烦,以维多利亚风格为代表的优柔造作的反感。也同时对机械化生产的工业商品产生的抵制,并复兴哥特风格的中世纪手工艺风气。这在设计史中是退化的,进而导致工艺美术运动是失败的,但对后来的新艺术运动的设计起源,同时也为后来的设计艺术运动在思想上的引导吸取教训。

      新艺术运动发展时期大致为1890年到1910年。该时期延续工艺美术运动的精神与意志。盖了欧美各国,是一场影响广泛的国际设计运动。继续对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的粗制滥造的商品的抵制,强调手工艺。但也对传统的过多装饰的反感,其装饰更强调自然形态。但是相较于工艺美术运动开倒车的形式即装饰崇尚复兴中世纪哥特式风格,而新艺术运动则是开创了全新的自然风格。并且在探索和发展新艺术运动的设计风格中,敢于尝试新材料和技术,创造更多自然且富有美感的设计产物。提供更多的设计创新的可能性。

     而在不同国家也有着千姿百态的设计风格。但是在设计理念上新艺术运动具有相同的特点,倡导自然风格,强调曲线的应用,完全放弃以往任何的传统风格,在装饰上受东方主义影响,遵循形式有功能决定的新观念。

     该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萨穆尔·宾、霍夫曼、吉马德、安东尼·高迪等,这些代表人物通过他们的作品和设计理念,共同塑造了新艺术运动的独特风格,并影响了后世的设计师和艺术家。

     新艺术运动更是一次承上启下的设计运动,它继承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思想和设计探索,希望在矫揉造作泛滥时期,在工业化风格出现时期,重新以自然主义风格的先河,复兴优良传统。且发生在两个时期的交叉时期,旧的手工艺时代接近尾声,现代化时代即将到来,并对后来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产生深远影响。

      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发展时期大致在1920年到1960年。该运动则是在新艺术运动之后,以更加理性综合设计审美与工业制造的结合,将设计理念带入一个更加高水准的设计。更多的强调功能性,主张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原则,并反对过度装饰,对产品外观的简洁性等设计形式特点。该时期的主体分别为:德国包豪斯学院,荷兰风格派运动,俄国构成主义。是一次探索与时代相契的设计风格,从设计观念、形式、材料等方面进行探索的设计运动,是工业革命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设计运动。现代主义也构建了现代社会的基本面貌,为大众提供了安全便利的生活。但现代主义过于强调功能主义,对于形式上的个人主义,民族特性的抹杀,造成了国际上风格的单一,形式与功能的不平衡。

根据以上三场设计运动事件和影响的分析,对于当下的设计发展,要勇于打破常规,对旧时期的设计审美提出质疑,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出现,要抱着如何利用这些新鲜技术来实现对人的生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的设计巧思,例如当今的人工智能的出现更多的是对旧社会的部分生产力产生强烈冲击,但是不能像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一样抵制新技术的产生,而是要更多的思考新技术对于人的社会价值带来哪些提高。对当下的设计发展起着哪些重要的作用。同时新技术发展的同时对设计的影响中,我们还是要更多的为人和人所处的环境进行慎重思考与设计。摒弃新技术带来的不好因素,例如人工智能的出现,导致更多的东拼西凑,没有文化内涵的论文和文章的出现。和当时工业化发展带来的机械化生产的粗制滥造的工业产品一样,需要谨慎对待,并更加合理的运用新技术。对后世的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发展,以及人类设计史的发展要起着重要作用。

发布
问题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