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国美-小王
19-国美-小王
芜湖!起飞

注册于 2年前

回答
27
文章
0
关注者
4

题目:从产品语义学角度,谈谈形式与功能的关系
1.结合形式与功能解释产品语义学的含义
2.以功能为核心
3.重视形式的作用
4.小结

产品语义学是一门研究产品语言意义的学科,该学科认为,产品不仅要具备相应功能,还应该向使用者揭示或暗示其使用方式,同时具有象征意义,能够符合一定的象征环境。从本质上看,产品语义学讨论其实是产品的功能、使用方式与产品造型设计的问题,即“功能”与“形式”两者的关系。当今社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信息化、智能化技术被应用到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如何结合产品语义学知识协调形式与功能的关系,使二者达到和谐统一,仍是当代设计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1)以功能为核心
就像语义是语言存在的本质一样,设计的核心便是它具有的功能属性,它是人们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是以功能和实用为首要目的的造物行为。早在石器时代,人类便打磨石块得到石器,并不断改进来满足捕猎、自卫等生存需求,这是设计以功能为核心的体现。在近现代,现代主义设计、国际主义设计等设计运动的实践也是为了提升设计的实用价值,着重考虑的是设计产品的使用功能、合理性,而非设计形式。路易斯·沙利文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强调建筑内部的功能性,结构的逻辑性;密斯·凡德罗提出“少即是多”,认为设计应摒弃繁琐的外部形式,注重其功能价值。这些例子都是对于设计功能第一性的诠释。直至今日,设计的功能属性仍是设计活动的重中之重,设计应对产品的功能和使用方式加以全面细致的考虑,只有这样才能深层次满足人们的需求。
(2)重视形式的作用
产品语义学的重点在于人与产品的交互,即产品形式的“能指”能真实准确地传达产品功能的“所指”,让人能够充分了解“它是什么”“它能做什么”“怎样使用”等信息。在这一交互过程中,形式是决定性因素,这也启示我们,设计必须重视形式的作用。同时,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基本物质消费得到极大的满足,信息技术的成熟使得设计的形态由“物”转向“非物”,这也对设计提出多元化、复杂化的新要求。冷漠、理性的唯功能主义设计,单纯追求形式而不考虑情感需求的设计,都不能适应这种改变,只有在形式上体现出对人更深层次的关怀、理解和尊重,充分利用材料、颜色、形态、文字等多种形式构成要素,并且结合现代科技的设计,才能促进人类生活质量的提升,为广大人民服务。例如哈里森设计的厨房用具,他加大了产品的按钮,设置了容易抓握的手柄以及方便看读的面板,充分考虑到残障人群的需求。
(3)小结
无论是工艺美术运动对于形式的追求,还是现代主义对于功能理性的坚持,乃至后现代主义设计对于历史、人文新表现的探索,人们对于形式与功能关系的讨论从未间断。但可以确定的是,在进行设计时必须以人的需求为核心导向,兼顾形式与功能这双重要素,促进产品-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共生,为更好的世界而设计。

未来设计教育的从业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素养
总起: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设计的需求改变,对于设计教育也有了新的要求
论点1:适应智能时代的背景
论点2:转变思维,适应多元化的设计跨界发展趋势
论点3:重视创新

随着社会的进步,设计正在从以造物为核心的活动升级为处理复杂关系的活动。要应对这样的问题,势必对设计知识的广度、深度和复杂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我国的设计学科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若要提升在国际设计领域的话语权,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同样也需要优秀的设计人才。而设计教育从业者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便是提升设计水平、培养高层次设计人才的关键。下文将对未来设计教育的从业者所需要的能力素养加以分析和阐述。
(1)适应智能时代
中国正处于工业4.0的转型阶段,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蓬勃发展,人们的生活也随之不断改变。在此背景下,设计不仅是一种独特的创造手段和思维方式,更已成为驱动创新的引擎。它需要体现时代特色,与当下的现代科技结合,因为只有迎合发展浪潮的设计才能被社会采纳,从而体现出设计师的价值。这一过程中,设计教育者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作为设计的传授者,设计教育者需要积极面向未来,适应日趋智能化、交互化、体验化的新时代,终身学习设计前沿知识,以此来提升教育水平与分析社会发展趋势的洞察力。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更多优秀的设计人才,促进我国设计领域的进步。
(2)转变教育理念
从包豪斯的“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到乌尔姆造型学院的“设计是科学技术”,我们可以看出,设计教育理念的嬗变对设计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下设计专业的边界日益模糊,早期的学科分类逐渐不能适应当下多元复杂的挑战和需求,设计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合作成为新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设计教育者转变思维模式,打通学科的壁垒,让师生用跨界思维学习和实践。比尔·盖茨曾说过:“设计学院将取代商学院。”这里的取代并非让设计完全替代商业,而是二者的辩证统一,即跨专业的合作共赢。美国工业设计师雷蒙德·罗维曾为可口可乐公司设计了饮品售卖柜,使得可乐能够在各种公共场合售卖,扩大了销售的空间,也为公司带来了巨额利润,这便是将设计与其他学科结合的优势。未来设计教育者需考虑如何培养掌握跨学科知识的综合型设计人才,探讨在此背景下设计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3)注重创新思维
如何实现设计教育创新,是每一个设计教育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设计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在于培养学生全面而完整的创造能力,这意味着学生必须要学会基础的创新方法,并能在运用中学会如何自己创造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即设计教育者要培养的是能自我教育的人,而非简单的“学会设计”的人。
设计教育的方式,也需要从被动型的知识传授,变为互动型、交互型的实践学习。生搬硬套,墨守成规的教学方式应该成为过去式,未来的设计教育绝不能局限于一套教育方法和一个具体的结果,而是在培养过程中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在实践中理解和消化知识。(编不出来了)
(4)小结
设计教育是决定一个国家设计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回顾历史,若无魏玛工艺美术学院、包豪斯、乌尔姆等院校对设计教育的探索,格罗皮乌斯、马克斯·比尔等人对设计教育理念的革新,德国设计对世界设计的影响力将大打折扣,无法达到今日的成就。当今中国的设计教育从业者也应该从中吸取经验,重视对于设计教育方式、理念的探索,积极拓展思维,转变思考角度,投身于设计教育的改革中,为中国设计发展做出贡献。

国际主义风格对中国当代设计的影响
总起
1.民族特征受损
2.利于探索新道路
3.启发中国设计 以人为本

当代中国的设计风格、流派变化万千,创造了中国设计史上从未有过的辉煌。同时,我国与国际间的联系愈发紧密,设计也受到国际主义风格的巨大影响。学习这一国际性视觉语言,虽然有利于我们通过设计手段向世界传达信息,但也让我国的民族风格特征受到强烈冲击。下文将从三个方面论述国际主义风格对中国当代设计的影响。
(1)可能抹消中国设计的民族特征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新媒介、新技术与日俱新,设计作为各国交流的重要手段需具备国际性的共通语言,这也使得国际主义设计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在这种发展趋势下,各国设计的民族特征逐步消失,被国际特征所取代。国际主义风格虽具备理简明准确、利于传播的特点,但其单一、刻板的风格特征也会使得民族性设计缺乏生动性和多元化。中国设计在国际主义风格的影响下,虽然加强了与国际的交流与联系,但也需要重视其对于民族特征的作用,不可一味挪用。因此,如何在设计上既保持我国的民族特征,又能被世界所认同和接受,是我国设计的一项长期任务。

(2)有利于中国探索民族与国际结合的新设计之路
国际主义风格同时也利于中国探索一条独特的设计发展道路。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东南沿海一带最先受到改革开放浪潮的影响,接受了外来的经济与文化。靳棣强、陈幼坚等中国设计师进行了民族设计道路的探索:将民族特征与国际性的视觉语言要求,以及现代艺术的一些特征融为一体,初步形成了国际主义和中国民族特征既统一又多元化的面貌。其中靳棣强设计的中国银行标志就是国际主义设计与民族特征的尝试之一。此后的中国设计也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并涌现了许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师。“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国际主义的趋势下,也埋藏着民族文化发展的可能性和机会,当代中国设计应在前人的经验中领悟到,设计应该关切设计的个性与设计的民族特征。

(3)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国际主义设计的目的是为社会大众提供能够买得起的设计,希望通过工业化大生产向人们普及最新的设计产品。这一乌托邦色彩的探索,其思想是进步的,体现了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倾向。虽然它在满足人的情感需求这一方面有所欠缺,但整体看来,对于中国设计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中国现代设计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设计教育的建设尚未完备,许多设计师并没有较强的设计道德与社会责任感,缺乏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这些都是尚待解决的问题。

(4)小结
国际主义风格对中国设计产生了巨大影响,我们应在国际主义风格的大趋势下,努力探索根据设计目标的应用范围考虑其服务对象,发展民族特色,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大背景下,走统一与多元化相结合的道路,使中国当代设计成为为广大人民服务为目的的设计。

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融合的意义
总起:现代设计发展需要手工艺,手工艺需以现代设计为载体,两者需要融合
1.促使手工艺的复兴
2.现代设计的“情感化”
3.小结

自工艺美术运动以来,设计的地位逐步凸现。设计的主导作用,在此后的装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运动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一方面,设计与工业大生产密切合作,为人们带来了新的生活风尚;另一方面,手工艺在工业化不断发展的趋势下,显得日渐式微,并未与现代社会紧密相连。但仅仅强调标准化、功能性的设计并不能满足当今人们对于多样化、差异化设计的需求,人们迫切需要一种具有独特文化趣味和个性特征的设计,这也就催生出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相融合的全新设计方式。下文将从两个方面论述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融合的意义:

1.促使传统手工艺的复兴
现代设计的能为传统手工艺赋予“现代感”。随着科技发展与社会变迁,设计与手工艺的融合探索已不再是工艺美术运动中对于传统材料、传统技术的执着,对于现代工业技术的排斥。当代背景下的融合是对传统工艺表达形式的新探索,是与现代新材料新技术结合的新尝试,拥有无限可能。通过设计手段,可以打破传统手工艺与机器生产的二元对立,促成两者在产品生存合作的可能,还可以将传统工艺中的思想精华、技术、形式、情感与功能与现代美感融会贯通,使其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意趣与消费偏好,进一步促使传统手工艺复兴。
如中国传统明代家具具有“精、简、厚、雅”的艺术特色,在造型装饰、结构、选材等方面十分严谨,还体现了绿色环保、人机工学等现代设计理念,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瑰宝。在与现代设计的结合中,有许多继承明代家具优点和特色的现代家具诞生,汉斯•瓦格纳的中国椅便是以明式圈椅作为灵感来源并对其加以改进。这种融合提升了传统手工艺的知名度,也使其与现代社会的应用环境更加贴合。

2.实现现代设计的情感化
在国际主义设计中,我们便能看出,一味强调单纯功能性和理性主义的设计终将走向失败。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成功也向我们印证,唯有处理好传统工艺、民族情感与现代工业的关系,才能使设计符合时代需求。
现在正处于工业4.0的转型接口,设计从过去的以产品为中心,愈发转向以人为中心,范围也从UCD向HCD扩展,服务设计、社会创新设计等设计理念不断涌现,对于人的情感关怀成为设计的重中之重。将传统手工艺运用于现代设计中,能将其中蕴含的情感与产品的功能相融合,加强人们对于现代设计的认同。如野口勇的Akari纸灯系列与喜多俊之的TAKO灯,便是将日本传统的和纸工艺与融入现代设计中,为人们提供一种不同于标准化工业制品的温暖感受。还有目前我国兴起的诸多品牌,如花西子、故宫文创、谭木匠等,或是充分提取传统手工艺的元素和特征,或是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使其适应现代设计的需要,这些尝试迎合了人们对于民族情感和传统文化的需求,广受好评,也进一步实现了现代设计的情感化。

3.小结
总而言之,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赋予传统材料与传统工艺以新的功能和审美形式,另一方面也促使现代设计向“情感化”发展,更加重视对于人们情感需求的满足。我国正处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阶段,设计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重视将两者相结合,将传统美学与现代社会生活相结合,走出一条独具民族特色的设计之路。

简述以人为本的设计内涵
总起:我们需要以人为本的设计
重视人的真实需求
满足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实用和情感兼顾
小结

现代社会变化万千,科技发展迅速,设计早已延伸至日常生活的每个方面。单纯满足产品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已不能适应目前日益复杂化、多样化的需求,设计也逐步从UCD(User-Centered Design)向HCD(Human-Centered Design)转变。以人为本的设计从对人的关怀和尊重出发,协调人与社会、人与产品、人与环境等诸多关系,以创造人类可持续的美好生活为目的。本文将从重视真实需求、满足多样化需求以及对于功能和情感的双重关怀三个方面论述以人为本的设计内涵。

(1)重视人的真实需求
正如田村良所说的“设计应该解决社会问题”,设计的本质便是服务于人、服务于社会。而以人为本的设计并未局限于粗浅的、表面的关怀,而是深入实践,寻求不同人群在不同条件和环境下的真实需求并予以满足,尤其是公益事业方面。例如丹麦设计师设计的LifeStraw生命吸管,该设计考虑到当地干旱缺水的实际情况,采用最新一代的超滤薄膜技术,大大提升净水效率,让人们可以更加便捷的获得饮用水,同时降低了疾病风险,体现了设计对于人的关怀。以及2018年获得普利兹克奖的印度设计师多西,他的设计旨在提升第三世界贫困人民的生活质量,他设计的阿冉那住宅,造价低廉,可容纳大量人口居住,还可以根据居住者的喜好扩建、改造和装饰。这一设计极大的改善了当地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也重视了他们的真实需求。

(2)对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满足
以人为本的设计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以及人的个性化需求。这种满足不仅仅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各种硬件设施,还包括为不同群体设计的各种适合其生活的产品、软件等。如最大限度地消除由于身体不便带来的障碍的无障碍设计、满足绝大多数人群使用需求的全设计、为解决老龄化群体日常生活困难而出现的老龄化设计等,它们在给予不同人群尊重与关怀,使他们也能共享现代文明成果。是以人为本设计内涵的体现。如哈里斯设计的厨房食品加工器,该设计放大了按钮,使用容易抓握的手柄,并设置了便于阅读的面板,充分考虑到关节有损伤、弱视者的需求,体现了对人的爱与关怀。

(3)对于实用和心理层面的双重关怀
以人为本的设计兼顾了实用与情感需求,同时正确处理两者关系。过往经验已向我们证明,离开了结构的理性化和功能的合理性,对人的关怀将走向极端,最终将违背人性;如果仅仅追求功能至上,想以极致的实用性满足人的需求,也是无法实现的,如国际主义风格中对于理性和功能的过度追求,使得人的情感需求被忽视,使其逐步走向衰落。以人为本的设计结合人机工程学、设计心理学等学科知识,跨媒体设计、交互设计等设计学科,在注重理性与功能、满足人的基础需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人的情感需求。在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中,便将现代主义的功能主义与传统手工艺中的人文关怀相结合,体现了强烈的以人为本思想,这也是它直至今日仍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4)小结
以人为本的设计,其最终目的并非产品,而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它从人的客观需要出发,从人性出发,并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这也启示当代设计师在商业性与公益性中寻求平衡,结合现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服务,同时还需关注未来趋势,有设计的前瞻性,重视人文情怀,为人们提供精神和审美价值。虽然人类仍面临许多问题,但在未来会有无数以人为本的设计为此而生,使人的生活更加美好。

安东尼·高迪的设计思想

安东尼·高迪是西班牙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著名建筑师。其设计独特多变,不拘泥于单纯的古典风格或自然主义,而是采用折衷手法将不同风格组合,有着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设计思想。按照风格的不同,其设计生涯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阿拉伯摩尔风格、新艺术风格与新哥特的混合风格、有机风格。下文将根据安东尼·高迪的设计作品与所处时代来分析其设计思想。

(1)对自然主义与曲线造型的崇尚
新艺术运动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或平面,放弃对于过往传统样式的参照,以高度程式化的自然元素作为创作灵感与素材,并从东方艺术中汲取营养,反对机械化并大量运用曲线是其主要特征之一。作为新艺术运动的集大成者,安东尼高迪曾说过“直线是人为的,而曲线属于上帝”,在其有机风格阶段代表作之一的米拉公寓中,对于有机形态和曲线的崇尚体现的淋漓尽致。该作整体形态与内部装潢都尽量避免采用直线和平面,所有装饰、家具以高度抽象、概括化的动植物造型作为灵感来源,线条流畅生动。圣家族大教堂的支撑柱也充分应用了安东尼·高迪从自然中提炼出的几何结构,如同枝条纵横的树丛,在美观的同时兼具极强的实用性。

(2)对于丰富色彩和装饰的喜爱
与现代主义设计所崇尚的“少即是多”、理性主义、“装饰及罪恶”不同,安东尼·高迪的设计中充满了复杂瑰丽的装饰以及丰富多样的色彩。在居里公园中,布置了大量雕塑以及彩色玻璃马赛克作为装饰。而巴特罗之家更是运用大量仿生结构,如骨形支柱和模仿脊柱的楼梯外形,同时还有饰以不同颜色及大小的玻璃碎片的外墙,各种几何形状以及植物图形的装饰,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对于装饰和细节的重视,对于不同色彩的合理运用,是安东尼·高迪设计思想中的重要部分。

(3)兼收并蓄的设计理念
安东尼·高迪的设计体现了对于东方装饰、异域风格、新哥特主义等诸多元素的兼收并蓄,其折衷手法并未局限于风格的混合,同时还将材料混合应用。他十分反感单纯的风格,认为设计并非对某种旧有样式的翻版,应该是批判继承后的结晶。为居里家族设计的巴塞罗那住宅便是以阿拉伯摩尔风格为主,同时局部呈现新哥特式与新艺术风格的作品。同时,他还大量使用废弃的陶瓷、石材及建筑剩余材料用于加工马赛克,作为作品的装饰,利于环保和节约资源。

(4)小结
总而言之,正是安东尼·高迪对于设计的不断探索与热爱造就了他在设计史上的崇高地位。他的设计作品变化丰富,将不同风格、材料以及装饰元素进行组合,呈现出独特的风貌,为之后的设计师提供了参考的范例。同时,他对于细节的重视,敢于突破旧有样式的勇气在当下仍值得我们学习。

总起:简单说下水晶宫是啥,中国设计需要学习它的优点
一:中国设计应吸收水晶宫设计中的功能性、实用性
二:中国设计应正确处理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从水晶宫展品得出的论点,不知道这个该不该写,先写了)
三:中国设计要勇于创新
四:小结

1851年,英国在伦敦海德公园举办了第一次世界博览会,水晶宫作为展厅,在诸多方面做出突破。其简洁而注重功能性的原则、对于工业机器本质的表现、大胆采用新材料和新技术等特质,都对当今设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中国正处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重要阶段,要达成这一目的,设计是重中之重。从过往设计作品、设计运动中吸取经验教训无疑可以帮助中国设计更快发展,下文将论述水晶宫对中国设计的几个启示。
(1)中国设计应注重功能性与实用价值
帕克斯顿作为园艺师,在设计水晶宫时采用了与温室类似的钢材和玻璃作为建筑材料,并使用预制件拼装缩短了修建工期。建筑整体没有多余的装饰,整体简洁。水晶宫减少了修建的时间、人工成本;大片玻璃利于采光,展馆只需采用自然光便可达到良好效果;可拆卸的钢结构还利于大型展品的运输。它体现出极强的功能性,对所应用的环境有极强的实用价值。中国设计应从中汲取营养,并融合中国古代设计,诸如明代家具、长信宫灯等优秀作品的精华,在当下背景中合理应用,发展出富有实用价值的设计。
(2)中国设计应正确处理形式与功能的关系,为人的真实需求服务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设计与制造相分离,人们还未找到处理形式与功能之间关系的正确道路,水晶宫中展出的大部分工业产品都毫无节制地进行装饰,缺乏艺术性,让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们感到不满。随后开展的工艺美术运动便是为解除粗陋工业制品对传统建筑、传统手工艺威胁而产生的设计运动,但它同样未能解决功能与形式的问题,一味反对机械化、批量化生产,最终以失败告终。
中国设计应处理好形式与功能的关系,不能单纯追求形式上的优美,缺乏实用价值,也不能单纯强调功能性,以至于走向冷漠、单调,忽视人的情感需求。在先秦时期,孔子曾提出“文质兼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要求内容与形式相统一,认为二者若不匹配则会陷入“粗野”或“虚浮”。而现代设计也在不断体现着这一点,从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对于形式的追求、再到国际主义对于功能和理性的偏执,以及今日frog公司创始人艾斯格林提出的“形式追求情感”。中国设计不断发展的前提之一便是吸取过去的经验,以史为鉴,水晶宫中的展品便是良好的例子。
(3)中国设计应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
水晶宫直至今日也被人们铭记,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它突破了旧有的建筑观念,在当时以传统建筑为主的英国,这一建筑十分特殊。它突破了传统建筑对于平衡、圆满范式的追求,开辟了建筑新纪元,为20世纪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例。
中国设计也应强调创新,避免陷入设计的同质化。我们应充分利用从古至今积累的优秀设计思想,如《周礼·冬官·考工记》中提到的:“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同时将中国传统文化运用于设计中,如利用各地文化遗产发展特色设计产业。总而言之,中国设计应加强创新,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与现代科技和其他国家先进设计思想相结合,以传统工艺美术、传统设计思想作为发展的根基,走出本民族独特的设计道路。
(4)小结
虽然时代早已变迁,但一百多年前水晶宫给我们留下的经验仍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其前卫的设计并未被当时的大众所接受。中国与其类似,国力日渐强盛,可设计方面发展仍有诸多不足,人们对于设计接受程度不足,设计水平也十分有限。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应广泛吸收各种优秀设计的精华,同时还需加强设计教育,培养更现代化的设计人才,向大众普及设计思想。
只有在人人都了解设计,并接纳设计的环境中,才能毫无羁绊的实现“设计,为更好的世界”这一目的。

发布
问题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