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北师--Hh
55--北师--Hh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注册于 2年前

回答
8
文章
0
关注者
1

未来设计教育的从业者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修养
一、引言
二、具备跨学科的思维
三、为真实世界设计的能力
四、具有前瞻性的视野
五、注重设计思维的培养

今年9月,在教育部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中,将设计学由艺术调整至交叉学科,这将“设计”从“艺术设计”的捆绑中解放出来,“设计”就是“设计”本身,这是历史性的变化,它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中的设计学学科建设从此进入新的时期。与此同时,这种划分方式也为之后的设计学未来如何发展,应注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将成为国家、学校更值得关切的问题,对未来设计教育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与挑战。我认为未来的设计教育从业者,应具有前瞻性的设计视野,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去预见未来可能存在的问题;用跨学科和设计思维去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

一、具有前瞻性的视野
具有前瞻性是设计教育不被科技与社会发展遗弃的必备条件。前瞻性使设计在面向未来的社会发展和技术发展,始终走在前面。具有前瞻性思维我们就不会陷在当下的每天忙碌的实际设计项目之中,被功利之心,被商业价值所困住。设计教育不应仅立足于今天,培养的是未来的设计师。当下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与第五次革命交接之时,设计师必须是一个有前瞻意识与未来意识的群体,更好的面向国家战略定位和社会未来趋势,充分发挥设计教育的能力。因此要注重培养探索精神,明天需要有前瞻意识的人去设计,设计教育的价值体现在未来。

二、具备跨学科的能力
工业4.0是高度融合的时代,随着各种互联网技术、AR、VR、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的发展,设计将与科学技术更加紧密结合。在“新工科”背景下,传统分科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面对更加复杂且多元的问题时显现出一种困惑和乏力,“专才”已经不能够适应现行业不断地升级和革新。设计的界限正在日益模糊或消失,新的创新人才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正在改变。重要的不仅是专业技能,人文教育要解决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如何做人的基本素质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设计教育应积极的应对以上挑战,努力使设计成为工业转型的动力而非阻力。例如:浙江大学Design+X的设计创新培养模式,告别往日传统的平面设计,环境设计,服装设计等学科,从更广义的范围,整合“用户+设计+技术+商业+文化”,为世界不断提供新的产品、智能系统及服务,并创造独特的商业机会。使设计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充分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三、为真实世界设计的能力
设计教育应以问题导向,以解决生活中真实的问题为目标。正如帕帕奈克多提倡的“设计师要为真实的世界而设计。”设计教育要想满足快速变化的现实需求,则必须打破原有封闭的教育模式,打破校园与社会的“围墙”,让校园的人才、知识与社会的需求、问题高度融合。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员与其所在的四平街道共同打造“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原型街”是个集产品研发实验室,创新教育空间、实体原型店于一体的社会创新实验室。由于社区最贴近问题,人们在生活中碰到的问题都会在这里出现,因此社区也成为人们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生活实验室”。需求是创新的推动力,只有深度洞察用户的需求,才能创造性的选择、应用和发明技术,实现新的转化。,从而更好的为真实的世界而服务
 
 
四、具有设计思维的意识
创造能力的培养是设计教育的核心和根本宗旨。设计即创造,设计思维即使一种创造性思维,因为设计思维是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的结合,设计思维所要接解决的问题是创造性的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开拓新的的道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贯穿与设计的全过程,从设想,计划,到产品的制造,流通,甚至回收利用,都需要设计,更需要设计思维的全称参与。此外,设计思维是一种综合运用能力的思考过程,因此设计思维不仅仅是艺术与科学的综合,也是各个学科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在计算机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设计的表现和技法,已不是设计的关键,也不是设计师水平的标志,创造性才是凸显其成为设计师的第一性东西。
**
综上所述,**未来的设计教育是目标是培养面向未来的、具有创造性思维与实践能力的设计教育从业者,不仅要有思想、有创造力与良好的专业技能,而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综合型人才。

框架:
1,总述,日本二战的设计取的了巨大的成就,对中国设计的发展有重要启示意义
2,双轨制,擅于学习别国成功经验+发扬传统文化
3,资源节约型设计
4,国家大力支持设计,重视设计教育
5,总结

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令世界瞩目,在20世纪50年代刚经历过二战的日本,经济百废待兴,但日本仅仅用了十几年时间,其产品就已打入国际市场,80年代的日本更是取代美国成为汽车生产第一大国。今天,日本制造的产品已畅销全世界,日本设计的快速发展和成功的经验对我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作用。

日本设计之所以能够得到迅速的发展,很好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很大程度是得益于政府在设计上“双轨制”的制定。二战之前,日本民用工业和工业设计并不发达,通过派遣设计师出国留学或聘请欧美设计师来日讲学,主要以模仿抄袭为主,对西方现代设计的态度是全盘吸收。但始终未能形成自己的工业特色。直到二战后,日本经济百废待兴,逐渐艺术到工业设计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意义,但与二战前不同,此时的设计已不再是对西方完全的模仿,而是将新进的设计理念与本国国情结合,走出一条具有日本特色的设计之路--双轨制。即在高新技术领域以科技为主,对经济发展需求进行设计,在手工艺等传统领域,保持传统风格的延续。如日本索尼公司,始终坚持以科学及时为发展,设计出风靡全球的walkman随身听。双轨制的设计模式,使得日本经济快速发展,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工业设计道路,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首先,对待中国传统工艺,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对于已经不适应时代潮流的进行二次创新,重新发掘传统工艺的魅力,使之融入现代设计之中。其次,我国应积极学习外来先进技术,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先进制造业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设计之道。

其次,由于日本独特的地理位置的因素使得日本设计主张节约资源和降低能耗,所“小即是美”的设计理念也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思路。如日本无印良品,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极简,省去了一切不必要的装饰,简单到只剩产品本身,他所倡导的质朴,回归大自然的美学也值得我们学习。我国庞大的人口消耗惊人,企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竞相追逐经济效益,对环境与资源造成了紧张。应像日本倡导简约、精致、小巧的现代设计,专注于产品本身,而不是为了华丽的外表装饰一再生产超过实际需求的产品,资源节约型设计值得我们深思,有利于我们现代设计向可持续设计的转变。

除此之外,我们应该将设计放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予以重视。日本早在1952年就成立“日本工业设计协会”并通过举办各类展览,给日本创造了良好的设计氛围。日本政府还高度重视设计教育的培养,不仅送设计师出国学习,还成立众多设计院校以培养专门的设计人才。为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综上,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可谓非常成功,值得我国深入学习,但再成功的案例也不是我国的设计发展之道。我们历史悠久,是世界上人口大国与制造大国,我们应结合我国设计的发现现状,将“中国制造”发展为“中国智造”。

框架:
1、总述:设计的发展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从专业角度看:专业技能+通识技能
3、从社会责任感看:为广大人民服务、为地球有限资源服务
4、总结:立足现实,为真实世界设计

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设计的发展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如今,技术、社会、经济的变革促使设计的范围和内容发生变化,设计的目标变得更宏大,设计领域已经跨越到第三和第四秩序,从以往有形的物质设计到跨越到解决复杂的社会发展问题;从提供单向的设计服务向提供具有更深远社会影响和商业价值的“整体解决方案”转型。在新的时代下,设计已经成为构建可持续、以人为本、创造型社会的重要动力。由于设计快速发展与变革, 对当代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严峻的挑战,因此,当代设计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去链接和整合多学科知识,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以便更好地应对真实世界中的多元挑战。

首先,身为新时代的设计师,要注重培养专业技术领域的垂直技能和运用跨学科、跨情境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IDEO首席执行官Tim Brown提出“T型人才”的概念,很好的说明了当代设计师需要具备的两种能力,即“纵向”专注于设计领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设计师应专注于专业知识的积累,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通识课程的学习以在加强某一专业领域的设计能力。“横向”则为运用跨学科思维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由于设计专业日趋交叉融合的特点,所以设计师应则更加注重跨学科知识,整合创新,以及应对复杂问题的方法论。而更为关键的是T型的连接处:水平能力与垂直能力的有力整合,这是设计师解决真实世界问题的关键所在。设计师只有具有专业知识和对知识整合应用的综合能力,才可以更好的应对真实世界的挑战。

其次,我们应积极响应Victor papanek的号召,设计师不应完全以市场为导向,而应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是设计所与生具有的本质特性,如威廉·莫里斯以为大众而设计作为自己的职责,他认为真正的是艺术必须是“为人民所创造的,又为人民服务的。”又如papanek在《为真实的世界而设计》中所倡导的一样,设计师不应该完全以市场为导向,应该基于经济、制造、人力、社会、环境这五大资本,提供更有深远社会影响的解决方案,重拾设计师所应有的社会与环境责任感。因此,当代的设计师也应树立为大众而设计思想,肩负为人民而服务,为社会而奉献的使命。

最后,设计师应打破学科的壁垒,成为设计思想的赋能者,为真实世界而设计。柳冠中先生曾说“设计是一种创造行为,是创造一种更合理的生存方式”。可见,设计最终应是为生活而服务,设计师应不断寻求设计与科学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跨学科合作,打破各学科知识的壁垒,将所学知识与技能应用于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之中。设计师还应作为设计思维的赋能者、催化剂,鼓励更多的人参与设计的过程中来进行共同设计,共同创造美好未来生活而设计。

框架:
1.背景阐述:引出可持续发展和庄子天人合一的观念,及“天人合一”的观点对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启示作用
2.论述二者的关系:即可持续是庄子天人合一的深化及发展
3.结合案例说明,如何深化发展。
(历史法)可持续理念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观念;从papanek绿色设计到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设计
(案例)可持续设计的对象进一步体现天人合一的观点;从摇篮到要蓝
(观点)“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指引着未来可持续设计的发展方向
4.总结升华:设计师应该怎么做

人类发展的过程是不断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尤其是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蒸汽机等机械发明,极大的扩大生产力的同时,对自然生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直到20世纪60年代,Victor papanek在《为真实的世界而设计》中指出设计师应当考虑地球有限资源的使用问题,设计师应当考虑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因此可持续发展逐渐开始成为人们的共识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我国早在庄子就已提出“天人合一”的观点,对如今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启示作用。

庄子天人合一的观点,“天”是自然,将就人与自然应是统一和谐的一个利益共存体,而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除此之外,庄子还强调“无为而治”万物皆有其生存发展,因此人类顺应自然,遵循大自然发展的规律,人类的实践活动要秉承着“无为”的观念。设计作为一种创造行为,创造一种更为合理的生存方式,也应当遵循“无为”的观点,继承和发展庄子“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将可持续的理念深入到每个设计领域当中。

首先,可持续理念充分体现了庄子天人合一的观念。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绿色设计理念在世界范围内提出,并迅速在各设计领域得以重视和实施,到2015年与联合国大会通过的《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可持续设计的理念,无不体现出当今人们已经越来越重视人与环境的关系,人类对生态环境的态度由原来的主客二分到追求天人合一的命运共同体。当今,许多高校开设了可持续设计的课程,旨在探索更多具有颠覆性创新的解决方案,越来越多的学者更加关注可持续设计的研究。

其次,在可持续设计理念下设计的产品进一步将庄子天人合一的观念深化与实践当中。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引下, 设计的产品在其全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减到最小,当生命周期结束时,产品的组件被回收利用。如Folia™甘蔗外卖餐盒,运用摇篮到摇篮的设计理念,这些容器全部是用甘蔗纤维制成的,这是一种快速可再生能源和可回收利用的资源。甘蔗容器保持简洁、柔和的圆角设计,给人以有机的观感,甘蔗的自然美不仅使包装可持续,而且提供了特殊的食品展示。完全重新定义了外卖打包体验。外卖盒在使用完毕后,还可以作为完全安全、无害并且生物可降解的养分回归自然。从摇篮到摇篮的设计,将产品的原材料在使用之后回归于自然,成为其他产品的原材料,使可持续的理念转化为现实,而不仅停留在观念阶段。

最后,“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指引着未来可持续设计的发展方向。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设计致力于满足人们的个性化的物质需求,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21世纪的今天,“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也为我们提供了未来设计发展的新动向,如设计应致力于寻找满足需求与保护环境的平衡点。当下,非物质设计则对未来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方向,airbnb、滴滴通过资源重组的方式,在不额外增加物质生产的同时,满足更多人的居住及出行需求,通过转变人们的观念,将“拥有”转为“共享”,以减少对环境的危害,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情况。

综上,设计与天人合一的思想结合,进一步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事业。天人合一的观点是中华五千年来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指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作为当代设计师的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当下并着眼于未来,秉持绿色设计的理念,为人类长久的利益设计,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设计。

答题框架:

  1. 绿色设计是什么
  2. 调查法:设计的发展对环境带来的危害
  3. 对比法:不同时期对待绿色设计的态度,及绿色设计的发展趋势
  4. 个例法:举例说明设计师应该怎么做
  5. 总结

(名词解释)绿色设计 GD( Green Design) ,绿色设计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带来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的情况。绿色设计是指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着重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并将其作为设计目标,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保证产品应有的功能、使用寿命、质量等要求。绿色设计的核心原则是3R原则,分别是Reduce、Reuse、Recyle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将产品和零部件进行回收再利用,形成可再生的循环系统。现如今,绿色设计已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成为每个设计师都应遵循的设计理念。

(调查法)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迫切的需要可持续解决方法的出现最早对绿色设计产生直接影响的是美国设计理论家Victor Papanek的著作《为真实世界而设计》,奠定了绿色设计的基础。工业革命以来,设计始终围绕解决人的物质需求为中心,而忽视了对环境的破坏和对生态的污染。随着社会、技术、经济的变革,设计越来越注重人们的精神需求。因此,设计需要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的同时,更应直面设计对全球环境带来的直接影响。比如以全球变暖为信号的气候改变、饮用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种灭绝、有限的矿产资源即将枯竭等。可见,人类面临的挑战仍然相当严峻,因此作为设计师的我们不仅需要以具有颠覆性创新思维或解决方法来应对环境带来的挑战。更加需要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环境的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对比法)绿色设计的发展反映了人类对其活动造成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也标志着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的回归。绿色设计正从设计师的独自内省拓展为了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思考。起初,绿色设计只是Papanek等设计师近乎乌托邦的设想;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个人、企业正将绿色设计作为自己的行动纲领。随着新技术、新能源、新工艺不断出现,各类清洁能源的发掘使用;可降解塑料等绿色材料的研发;迪拜太阳能垂直村等绿色建筑的建成;巴西库里蒂巴公交系统的施行等,这些新型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发展,绿色设计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举例法)首先从物质设计的角度,我们应在设计中广泛运用生命周期思维与从摇篮到摇篮等生态可持续的设计理念。从而使设计的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影响减到最小,在生命周期结束时,可以使产品的组件被回收利用,成为新产品的一部分,又或作为完全安全、无害并且生物可降解的养分回归自然。正如在自然界一般,万物都是养分,没有废弃物的观念,透过摇篮到摇篮设计可使材料与产品在生产、使用以及循环过程中,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有益,最后安全进入再循环系统。在设计层面,我们需要从产品设计的初始阶段就考虑到绿色可持续的问题。诸如木椅一类的产品,产品本身比产品部件更长寿,比如椅腿通过更换椅腿的方式使椅子可继续被使用,而不再需要购置一把全新的椅子。同理,也可运用与电子产品当中,随着现在塑料等材料出现,部件比产品长寿,但部件还能继续使用,因此我们要更好的设计部件,使其更容易被重新利用。由此可见由此可见,身为设计师的我们需要学会以少做多,用我们的智慧和物质资源去建立更可持续的世界。

其次,从非物质的角度,除了产品层面的设计,我们要把绿色设计提升到战略层面去思考。第一,现在时兴的服务设计就为我们提供了不错的解决思路。运用PSSD的概念,让服务去替代产品的消耗,提倡个人使用,而非产品占有。从而实现设计的可持续和可循环;第二,设计已不仅作为物质生产者,而应该思想层面提升大众的环保意识,政府合作通过宣传普及绿色可持续的生活理念,结合政策以控制能源的消耗,如上海政府颁布的限塑令则是很好的例子。第三,改变评价标准。人类下一个发展的极限问题在于全球的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只是表象,而现象的本质是在这个有限的地球上,人类始终追求着无限的发展,要想在此基础去实现绿色发展,根本解决之道是:改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评价标准,将成功的定义更多地侧重在社会与心理的状态上,而非物质的富裕与经济的发达;如发展新的土地使用与城市化政策,降低各地的人口密度。这其中,绿色设计的对象也就由单纯的产品、服务转而成为生态系统的设计,设计扮演着生态和发展的协调者的角色。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之路,而绿色设计则是通往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正如Victor Papanek在《为真实世界而设计》一书中毫不掩饰地指出,世界上鲜有比设计师更有害的职业,抨击设计师是给我们星球制造垃圾的有害物种。当下, 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在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已经越来越无法复杂,设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在社会与经济的语境中去连接和整合多学科的知识,设计必须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将环境保护放在首位,成为构建可持续社会的重要动力。

分析:
解释:美国的商业性设计是什么
为什么是发生在美国--论述背景(经济危机)
商业性的发生起源--发展:(设计师职业化--流线型--有计划的废止制)
商业性设计对当下设计发展的借鉴意义(设计与市场的关系,生态保护)

美国的商业性设计是美国20世纪40-50年代极具影响力的设计流派。本质是形式主义的一种设计运动。它强调形式第一,功能第二。其目的是通过不断翻新产品的外观式样,来促进消费,具有浓厚的商业气息。

商业性设计起源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由于经济市场颓靡,生产商在价格上不具竞争优势,为促进消费,便聘请大量的设计师对产品外观进行设计。于是有了外观极其夸张的各类产品深得用户的喜爱。一度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因此,工业设计师作为一种正式的职业出现并得到社会的认可。产生了美国第一批职业设计师:如雷蒙德·罗维,他的设计从可口可乐瓶到美国的宇宙飞船,从冰箱设计到汽车设计设计范围相当广泛,其最有名的一句话“最美的曲线是销售上升的曲线”可见他的设计具有高度的商业性特征,极大的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期的设计师还有提格、盖茨、格雷福斯等,盖茨提出的流线型设计也对美国商业性设计产生极大的影响。

商业性设计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收到了未来主义与象征主义的影响。通过运用圆滑,流畅的线条设计工业产品,是设计在改外观上显示出未来的“速度”感,以满足美国人民对未来的期待。流线型的新盖更有利于大众的理解,也成了广受大众喜欢的原因,这使得流线型设计遍布美国各类生活产品中,小到电熨斗,面包机大道电冰箱等,进一步促进了美国的商业性设计。

随着经济的繁荣,战后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消费的高潮,这进一步刺激了美国的商业性设计。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斯隆提出“有计划的废止制”旨在通过人为的方式使产品显得陈旧过时,以刺激消费者不断更新产品,保持对消费的热情。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一度使通用汽车成为当时最著名的汽车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使美国的商业性设计成为美国设计的核心。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总而言之,美国的商业性设计对其在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不仅使得美国走走出紧急危机,还为美国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很好的设计基础。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都积极通过设计的手段提升经济的发展,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亟需关注过度商业化带来的环境影响,应着力推动设计向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美国设计师沙利文提出形式追随功能,但是美国设计一开始就走向商业化的道理,究其原因是由于美国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所导致的。

背景:
政治上:为了缓解美国劳动力的缺乏,美国广泛推广机械化,产生了标准化,可互换为特点的美国工业制造体系,并且流水线的应用,提升了美国产品生产的效率和速度,为满足不断更新的商业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文化上:美国建国时间短,没有根深蒂固的文化包袱,当欧洲还在为手工艺与机械化的矛盾所困扰时,,诶过已经走上了一条实用性的道路,即产品一切属性都以其能被销售为前提。这种使用注意的思想也是后来美国走向商业设计的思想根源。
经济上:一战后经济低迷,经济萎靡,成本竞争激烈,要求设计师改变造型促进消费。

发展:
19世纪20年代的装饰主义运动在美国发展形成的好莱坞风格的发展,在精神上成了美国人的心理安慰剂;实体经济上,19世纪30,40年代出现的流线型设计,则是为了刺激战后消费市场的发展,因为流线型设计符合美国人对未来的想往和对机械化的追求,因而得以快速发展。使得美国的设计充满商业化的气息。

流线型设计极大了推动了美国工业设计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设计师职业化的发展,出现了美国第一批优秀的工业设计师,如罗维,厄尔,提格,格雷福斯等,设计师为了促进消费,不断翻新设计的样式,进一步促进美国商业化设计的发展。

此外,由哈雷·厄尔提出的有计划的废止制,通过质量废止,合意废止,功能废止对产品进行有计划有规模的废止,以达到刺激消费的目的,更一步促进了美国的商业化设计。雷蒙德·罗维曾说过“最美的曲线是销售上升的曲线”则不折不扣的反映出美国设计的市场性与商业性。

商业性设计根本上一场样式形式主义的设计,在追求商业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浪费,这直接影响了美国优良设计的出现。

发布
问题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