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生产力越发先进,人们经济水平日益提高,相较于以往的基础物质需求,人们的消费需求更趋于多元和复杂,所关注的重点矛盾也逐渐转为人如何生存问题,如何构建人与自然的关系。基于当今社会的现象和问题,设计作为人们解决问题的复杂性工具,需要不断地做出大胆尝试和探索,以此构建和谐的“人-机-环境”关系。
而社会创新设计是现有的产品、服务和模式的新想法,他们能够满足新的社会需求,创造新的社会关系和合作关系。所蕴含的包容性、自发性、可持续性也要求设计教育需要从社会角色、参与程度以及可持续发展做出大胆创新(论点),具体观点如下。
一、设计教育需要让人人具备设计思维,让人人成为设计师
社会创新设计包容性的特点需要通过设计教育让更多人具备设计思维,打破普通人与专业设计师之间的隔阂,让原本“以设计师为主导的设计”转变为“用户共同参与的设计”。从教育层面上,由于设计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它是科学和艺术的产物。因此将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通过日常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转移到人们脑中(论点),从而让广大人民在生活中灵活地、有针对性得使用艺术思维去解决不同任务和问题。除了让普通人具备运用设计思维,他们也是设计的重要灵感源泉和财富。所以从决策层面上,设计需要提供相应的平台和渠道让用户发表创造性的意见(论点),让其真正成为设计中的参与者。只要让人人具备设计思维并能够付出实践,才可能发挥每个普通人身上的设计潜力和创造力。
例如,阿里巴巴成立的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将美育教育推广到中国山区里的孩子,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形成设计观念。小米的米粉设计的网络互动平台,则是积极听取用户的反馈与意见,一同推动产品功能、交互、体验等方面上的完善,让更多的人参与设计之中,让更多人享受设计带来的成果。(案例)
二、设计教育需要激发人的自觉创造性设计教育需要构建和组织来激发人们的参与兴趣,并在此过程中自觉发挥独特的创造力。(论点)这种自下而上的创造性行为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需要通过设计教育来进行一定引导和联系,构建起相应的社会系统和组织。依据系统的需求,从而调动起用户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例如,同济大学的“NICE2035”社区项目中,学校作为设计教育的代表,它敏锐地发现现存社区中的问题以及未来社区发展的趋势,将四平社区这个空间作为社区居民产生、促进联系的载体,激发居民积极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和学科素养为社区构建进行创新。这种创造氛围的产生会进一步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为社区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案例)
三、设计教育需要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可持续发展
设计教育需要将目光聚焦在现有资源的再利用上,而现有资源包含了物和非物的层次,通过重新整合现有资源,运用非物质手段,形成资源上、文化上、以及社区上的可持续发展。而在设计途径上,可以末端治理、源头干涉、共享服务以及消费公平进行干涉。
从资源角度上而言,帕帕纳克在《为真实的世界而设计》中呼吁人们不要仅看到眼前的利益,还要具备更长远的目光,认真考虑地球的有限资源问题,设计为保护地球服务。为了解决资源问题,设计通过对在源头和末端对废弃资源、闲置资源进行治理,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论点)例如咸鱼软件为有着闲置物品的卖家和购物需求的买家搭建供需的平台,实现资源的利用。(案例)
从文化角度上而言,社会创新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社会设计教育
通过利用新兴技术和设计手段来为传统文化成型成现代文化助力,在向外推广文化,增强文化的影响力的同时,积极兴起相关的文化产业,从而利用文化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振兴乡村建设。(论点)例如网络博主“南翔不爱吃饭”利用网络媒介的传播力广的特点,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炭花舞通过网络让更多人所熟知,吸引更多人前来学习和传承,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扬和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案例)
从社区角度上而言,通过对社区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创新,让社区成员一同协作治理、建设社区,从而形成社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论点)例如,同济大学项目“NICE2035”中,它将原先老旧单调的四平社区进行和当地居民的改造设计,打造出适宜居住的、有活力的居住空间。(案例)
综上所述,基于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设计教育需要积极向社会创新设计方面发展,从设计角色上打破单一的构成,囊括更多的社会成员;参与程度上需要连接更多人来进行多元的自觉的设计行为以及在现有资源整合的基础上促进资源、文化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以此来对新产生的社会、经济、环境问题上做出回应和改善,创造出一个更好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