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南理工-钱慧慧
39-南理工-钱慧慧
39-南京理工-钱慧慧

注册于 3年前

回答
43
文章
0
关注者
0

在工业革命前,手工艺人与设计师没有明确的界限,工业革命之后,机器化工业产品涌现,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设计与制造逐渐分离,特别是德意志工业同盟成立后,传统手工艺似乎更倾向于艺术,而设计朝着工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产生了现代主义。但当今,由于设计从面向个别群体更加面向大众,需要满足人们的情感化需求,例如文化多元性、人文情怀的多元化,因此传统手工艺所包含的艺术文化内涵、工匠精神和为民服务的精神仍对当今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1、传统手工艺能赋予现代艺术与文化内涵
传统手工艺作为一种历史与文化的沉淀,例如中国的长信宫灯、唐三彩、明式家具等,罗马的罗马柱式,欧洲国家的哥特式风格建筑。对于大众而言,可以彰显自己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弘扬民族认同感。而现在一些新中式家具的兴起,例如吱音家具中的“官帽椅”、“梅花镜”、“五斗柜”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现代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相融合,利用两者之间的关联,运用自然的木制材料,将传统工艺复杂的风格进行简化,是中国风格、现代主义几何风格、自然风格的折衷。满足了现代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情感上的需求。而斯堪的纳维亚也包含了中国椅的设计,蕴藏了人文价值与意义。因此传统手工艺是连接现代设计与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纽带。
2、传统手工艺的工匠精神使现代设计师需要具有责任感与公益性
由于设计发展中,工业化大生产的快速发展,导致出现了一些形式没有与功能相匹配的设计,例如水晶宫博览会的展品,用矫揉造作的装饰来掩盖产品功能的粗制滥造与不实用性。例如20世纪中叶,美国商业化设计快速发展,走向一种极端—有计划废止制,导致产品样式快速迭代,而所包含的功能与核心科技却没有很大提高。而传统手工艺品往往工艺精美,耗费时间较长,并且质量较高,例如一些拱斗式建筑,屹立千百年而不倒,明代家具更是将科学性与艺术性发挥到高度统一。而一些传统手工艺之所以能达到如此高的成就,与前人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密不可分。而现代设计在追逐商业与利益的同时,应当秉持着工匠精神与“以人为本”的思想,为大众负责,需要设计师兼具商业性与公益性,将责任意识扎根于心里。
随着当今关于乡村振兴政策的提出,传统手工艺就更需要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让乡村的一些纺织物品、雕刻、丝织品赋予新时代的内涵,例如将传统雕刻工艺应用于常用的新材料中,在现代产品与包装设计上加入中国风的元素与装饰。赋予设计传统情感色彩,是对于中华文化与各地区特色传统的传承与发扬,更是中国现代设计的趋势之一,走出中国特色自身的设计之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设计进入信息化的3.0时代,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设计已经从传统的造型功能设计转变为服务与体验设计,视觉设计转向交互与过程设计,从个体设计转向面对社会全体化的设计,物质设计变为非物质设计。而大数据则是利用互联网对庞大用户群体的浏览记录、使用习惯、兴趣爱好进行了数据分析与记忆,并形成了数据库。因此,大数据对于当今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促进设计更加科学化、系统化,让设计更好应用到服务业、物联网等行业,利于商业化设计。
大数据与服务与体验设计
基于大数据的服务体验设计,服务设计是有效的计划和组织一项服务中所涉及的人、基础设施、通信交流以及物料等相关因素,从而提高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的设计活动。而服务设计与大数据关系密切,例如随着多媒体制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大数据体验馆的互动体验设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些VR看房软件,可以让用户利用手机就可以挑选心仪的房屋。结合大数据分析,可以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交互体验,从大数据中获取群体意愿、群体意识与群体意象数据,对用户的潜在需求数据进行挖掘、开发和数据分类整理。例如手机短视频和淘宝,会对用户常搜索与浏览的内容进行检测,然后进行个性化推荐。使大众的情感需求得以满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为大众设计思想。
物联网中大数据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物联网兴起,它连接着大数据、产品与网络,将环境、产品、用户与网络紧密联系在一起。与物联网大数据和物联网正在高速发展,并给各技术领域的应用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包括: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能电网以及远程医疗会诊等。由于物联网中通过不同传感器收集、处理数据,因此,广泛应用的物联网使得大数据分析具有挑战性,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生活的便利,尤其在后疫情时代,让人们的生活变得安全有保障。
物联网在商业化设计中的运用
以往的商业设计过程,从创意生成到素材收集,往往需要与用户进行沟通交流,提取用户需求与现有的设计痛点。没有办法进行数据化处理,没有一个很好的载体进行呈现。如今的一些软件,例如腾讯课堂、钉钉,会将用户的使用、浏览、打卡等记录存储下来,将这些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与处理,从而可以针对目前用户的使用状况,可以更加优化的进行升级与改进,提升用户满意程度,增加了经济效益。还例如前几年兴起的“鹿班”智能设计系统,根据搭建的理论框架,可以在一秒内生成一千、一万张海报。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
当今的设计已不再是简单的素材、信息化处理与重复劳动,而大数据对设计具有长远的意义。作为设计师需要具有跨学科的知识技能和系统化的设计理念,才能将大数据、互联网更好与人脑进行结合,而不是网络完全替代人脑,才能使设计富有情感化与科学性。

以人为本更注重可持续,以用户和消费者为本更加注重商业化设计
第一段:简要介绍“以人为本”的发展和设计内涵
第二段:“以人为本”与为大众服务

          “以人为本”与用户的情感化需求
          “以人为本”与设计师的社会职责

第三段:结语:呼吁设计师需要有“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及怎么做

以人为本的设计是以“人”为出发点,满足人们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需求,不仅限于当下的人类,更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实现人类长远的利益—即与自然和谐共处,两者达到相对平衡,实现科学发展。从工艺美术运动开始,到德意志工业同盟,到现代主义,到如今的绿色设计、情感化的设计等,以人为本的设计经过各时期的发展被赋予不同的内涵与内容上的丰富。
以人为本的设计是为大众服务的,“现代设计之父”莫里斯提出“艺术为大众”“设计是为大众服务”等口号。由于对当时水晶宫博览会工业展品的粗制滥造和维多利亚风格矫揉造作风格的厌恶,莫里斯设计以功能主义为需求,充满简朴与实用性。虽然工艺美术运动反对工业化生产,由于普通大众的消费水平有限,推进了后来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例如德意志工业同盟,推动了工业化、标准化、批量化的生产,包括后来现代主义设计以及包豪斯提倡“功能第一、形式第二”,反对与功能无关的形式主义,例如简约实用的AEG水壶,使人民大众开始能消费起工业产品,而设计不再是为上流社会服务,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反观水晶宫博览会的工业展品,企图用华丽的装饰来掩盖产品的不实用的事实,并没有为用户负责。
“以人为本”应当满足大众的情感化需求。例如莫里斯的”红屋”设计,其内外装饰,以及材料颜色的使用,非常符合作为新婚房屋的功能。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需求已经基本得到满足,随着互联网的高度普及,人们接触到的事物变得丰富多彩,因此设计师更应当了解大众的心理。例如在现代主义高度发展之后,形成了风靡全球的国际主义风格,由于过于注重标准化与统一化,特别是经历战争后,人们对此产生了厌烦,因此产生了风格前卫、独特的波普艺术。而从用户的情感出发,设计从表象层上让用户感到感官上的刺激,在用户行为层面上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例如现在QQ、微信表情包的使用,会将常用表情包置顶,方便用户使用,还有一些线上展览会,例如“云游故宫”,给人们提供了很强的交互感。情感化需要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心理需求,例如文化多元性、人文情怀的多元化、大众审美的快速更迭。
以人为本还需要设计师具有社会责任感。一个好的设计作品,应当兼具商业性与公益性,同时为了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还应当考虑人类发展的长远利益。美国的商业化设计走上极端后,通用汽车公司提出有计划的废止制度,导致产品在短时间内就过时,导致消费者不得不购买新的产品,但其性能与科技水平却没有多大改变,只是样式上的改变。虽然刺激了消费市场,但也导致极大的浪费。因此设计还应当具有公益性,为大众负责,考虑对自然以及生态,倡导资源节约、循环利用以及再回收,即4R原则,reproduce、reduce、reuse、recycle,实现可持续。同时设计师还应当与时俱进,考虑不同时代下经济、以及科技、文化的发展,跟进时代发展,了解设计前沿,例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元宇宙等热点话题,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设计能力。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我们是一个系统解决的 方案,是跨学科的综合设计,是可持续的设计,也是以人为中心的设计,那 么它的发展趋势就从造型设计转向了服务与体验设计,视觉设计转向了交互与过程设计,面向个体的设计转向面向群体的社会化设计。

艺术是一种与美学相关的概念,并且需要一定的实用性,而设计又是从艺术学中分离出来,设计活动又具备艺术性,两者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设计与艺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设计起源于艺术。艺术起初有技能和技巧的含义,比如中国的“六艺”。人类早期设计与艺术活动没有明确的界限,后面艺术逐渐细化,分为以建筑、雕塑为主的大艺术,和与工艺相关的小艺术。设计概念产生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瓦萨里将设计扩大到只称存在于艺术家头脑中的观念。后来设计被艺术家认为以现存的材料及手段,为创造艺术而进行的运筹、计划过程。直到上世纪,设计学才从它的母学科建筑学和艺术学分离出来。
    设计和艺术相互作用和影响。设计中含有艺术指向性,设计过程中遵循实用化和美的法则,包括对产品造型、色彩和装饰的处理,对视觉传达的设计。艺术会推动设计向前发展,例如包豪斯时期,试图打破艺术和设计的界限,而斯堪的纳维亚家具设计,例如PH灯,蛋椅,鹅椅,让原本只有照明功能和座具功能的产品更加富有艺术性和情感化色彩。设计的探索也会影响艺术形式,例如在进入现代设计探索之后,由于大工业和大机器化生产,设计风格逐渐趋向于大众和平民化,设计由原本新艺术时期追求自然风格逐渐趋向于几何化、功能化,那一时期的艺术形式也是以荷兰风格派和俄国构成主义为主。

第一段:首先进行概述
第二段:有计划废止制的概念并举例
第三段:绿色设计的概念并举例
第四段: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举例
第五段:总结
“有计划废止制”是美国商业化设计的极端代表,消费主义的到来满足了人们的各种需求,但是也包括了虚假的需求,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在商业性设计占设计界主导地位的时刻,我们应该思考消费主义的弊
端,应该贯彻设计的责任,提倡绿色设计。
有计划废止制由二战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提出, 一是功能型废止,也就是使新产品具有更多、更完善的功能,从而让先前的产品“老化”;二是合意型废止,由于经常性地推出新的流行款式,使原来的产品过时,即由不合消费者的意趣而废弃;三是质量型废止,即预先限定产品的使用寿命,使其在一段时间后便不能使用。例如苹果,小米品牌设定手机或者电脑的寿命,并且短时间内推出样式或颜色不同的新产品,而原有的性能却没有多大改变,用人为的方式,有计划的迫使商品在短期内失效,造成消费者心理老化和自然资源的极大浪费。
绿色设计概念于20世纪60年代由维克多首次提出,80年代正式在世界范围内提出,在各个设计领域得以重视和实施。由于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带来新物质文明同时造成环境的破坏,污染以及资源的紧缺,给人类生存号发展带来严重威胁。绿色设计以环境和环境保护为核心,以保护人类生态环境、维护人类身体健康为目的的设计理念及行为。例如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设计师要使所设计的结构易于拆卸,维护方便,并在产品报废后能够重新回收利用。
除此之外,还有绿色产品的成本分析,绿色产品设计数据库等。
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的,但是有计划废止制也是促使绿色设计出现的重要因素。
对立性: 体现在各自的设计理念上。有计划废止制提出是商业化设计的一种极端体现,以获取巨大利益为目的,迫使消费者不断购买产品。不考虑大批量生产和原有产品废弃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而绿色设计要求在考虑产品质量和使用周期的前提下,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产品和零部件的回收再生循环或者重新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绿色设计原则从3R原则变成4R原则,即recovery,reduce,reuse,recycle。
有计划废止制迭代的产品原有的性能并未改变多少,有时只是式样甚至是颜色的改变 ,不仅没有关注到消费者真正的心理需求,并且刺激消费者购买欲,造成消费者为了追赶潮流盲目消费。绿色设计不断地减少那些很快就损坏,磨损和过早衰老的产品。取而代之的应该是那些确实具有买者和用者所希望的功能方便和提高人的生活的产品。
有计划废止制是绿色设计产生的重要因素和批判对象。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在《为真实世界而设计》设计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创造商业价值,也不是包装和风格方面的竞争,而是一种适当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元素。他同时强调设计应该认真考虑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并为保护地球的环境服务。当时由于美国提倡商业化设计,导致资源被大量浪费。而地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需要我们与其和谐共处,这样才能实现细水长流和可持续发展,而作为只看重企业利益的有计划废止制,自然是绿色设计的批评对象。
“绿色设计”早已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是为人类创造一个没有污染的、不耗尽资源的环境,是一种设计的模式,而“有计划的废止制”在商业活动中曾经带来过巨大的利益,但是已经不符合现如今的发展要求,并被人们逐渐摒弃。

第一段:总起
第二段:介绍设计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第三段:介绍商业性和公益性的关系
第四段:怎样培养社会责任
第五段:总结
设计作为一门交叉性的学科,通常需要复合型的人才,在掌握丰富的知识体系和多维的设计理念之后,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因此设计师需要从设计、商业以及社会三个方面都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知识储备和责任意识。
从设计本身方面的专业素养上来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首先在专业技能上要我们要高于普通人,对我们来说这是最基本的职业要求,这种设计方向应学习的手绘与软件技能应当精通,掌握较好的人文、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础和文字表达能力。例如UI设计师应该在基本的需求理解、界面视觉、设计执行上都应该达到专业的水平,结构设计师应当掌握一定的机械设计基础和工程结构。其次是具有很强洞察力,包括记录日常生活的细节,洞察出客户的情感需求,确定产品与用户之间的线索与联结。然后是与各学科专家的交流、沟通与协作能力,例如在加工过程中,向工程师清楚表达出产品及其内部结构,最后销售时,想好产品的销售渠道和营销手段,利用广告形成品牌效应。最后是在适当场合能够具有对问题的理解,处理,组织好评价能力。
设计的商业性和公益性:从设计的商业化角度来说,设计是否能够成功从很大程度上看其商业价值,形成品牌效应。商业化设计起初是想给消费者带来更好,更实用,更优质的设计,但是后来走上一种极端,体现在有二战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提出的计划废止制。尽管大部分企业采取商业化设计流程,但是设计师还应具有社会责任感(公益性),避免商业化设计走向极端。在今天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的设计背景下,商业性更多时候是大于公益性的。就算商业性大于公益性也不会出现商业性极端情况,(例如苹果,小米品牌设定产品的寿命,并且短时间内推出样式不同的新产品,而原有的性能却没有多大改变,用人为的方式,有计划的迫使商品在短期内失效,造成消费者心理老化和自然资源的极大浪费。)如今设计的公益性(“以人为本”责任)意识已经是产品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设计的社会责任意识方面来说,设计师需要社会责任感。

在如今设计多元化的时代,消费者需求增长日益提高,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也日益加快,但随之而来的便是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这时也需要设计师具有公益性职责,即提倡绿色设计,3R原则(reduce,reuse,recycle)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产品和零部件的回收再生循环或者重新利用,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设计师除了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还需要运用环保的新材料,新技术,掌握新的设计理念与技术。
除了保护环境,还有要应对未来技术的飞速进步,设计师必须进行跨领域的设计。以前设计所注重的功能、形式设计等问题以及商业性设计的现状已经无法满足客户对设计的新追求、新体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革命的到来,未来的设计可能会是人工智能、绿色可持续,同时重视文化内涵、人文情怀、社会审美。特别是今年的元宇宙出现之后,虽然现在尚未成熟,在技术升级与需求升级的合力作用下,元宇宙的场景实现只是时间问题,也代表着未来的大方向。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创造性的设计。
设计的目的是服务于人,用之于生活,设计中应该保持商业性与社会责任的平衡,两者缺一不可。设计师应当践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兼具商业性和公益性的思想,为大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斯堪的纳维亚风格开始于两次世界大战之,在1930年-1950年间形成一种影响十分广泛的现代风格。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指北欧五国:丹麦,瑞典,芬兰,挪威和冰岛,北欧工业化进程缓慢,但依旧受到来自欧洲的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设计的影响。“功能主义”是其最突出的特点,在现代主义设计上加以改良刻板的印象,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形式与功能完美结合。将现代主义思想与传统的设计文化相结合,既注重产品的实用功能,又强调设计中的人文因素,避免过于刻板和严酷的几何形式,从而产生了一种富于“人情味”的现代美学,其传统工艺与现代主义结合形成有机现代主义。
代表人物以及作品:
1.瑞典:强调现代主义的功能主义原则和图案装饰性,两者协调统一,重视人体工程学和大众化,追求叠放式结构,马特逊的扶手椅采用纤维纸条等柔软的材料,而卡尔·马姆斯登的Samspel沙发则是柔软的布料并配以柔和活泼的颜色。
2.丹麦:兼具手工艺美感和机械化生产的现代化特色,例如汉宁森的PH灯,汉斯·维纳的官帽椅、圈椅等,雅各布森的“蚁”椅,“蛋”椅,“天鹅”椅。
3.芬兰:强调现代主义功能主义原则,兼具良好的功能性,简单明确性和传统美观,例如有机现代主义代表人物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的扶手椅由胶合板和弯木模压成型,轻巧适用。现代产品通常指以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贯穿整个产品设计过程的设计活动。是一种具有高度应用性的设计活动。
斯堪的纳维亚风格对现代产品的影响:有机现代主义中的设计思想、功能主义原则和兼容并蓄的特点均对现代产品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继承传统手工艺的设计思想斯堪的纳维亚风格尊重传统工艺技术,以简洁实用和做工优良的家具而闻名于世,国际化趋势和艺术装饰风格的影响都未曾压倒扎根于本土的传统思想。
2.功能主义特性的设计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的产品不仅具有很强外形美感,同时还具有很强的功能性,在斯堪的纳维亚风格中功能性永远是最重要的设计要素,斯堪的纳维亚设计中抛弃了华而不实的设计,取而代之的是强大的功能设计,这种设计既保证了设计的精美构思和造型上的现代美学,同时兼具实用性和功能性。3.兼容并蓄的设计丹麦家具设计大师汉斯·维纳的中国椅系列的灵感就来自中国的明式家具,在设计中以轻盈的形式来表达,去除繁琐的细节,使其比明式的“圈椅”更加具有实用性和功能性,同时结合现代的美学造型与特点,并在材质上添加天然纸纤坐垫,成就了产品优美的线条与触感,并且增加了人体使用时的舒适度。

宜家是瑞典家具卖场,是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的代表之一,由英格瓦·坎普拉德于1943年创建,家居的标志设计配色是瑞典国旗的颜色。其英文名为IKEA,中文“宜家”名称一是取IKEA的谐音,二是来源于“宜室宜家”的典故,表示给家庭和谐美满的生活。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家具零售企业。宜家作为跨国性的私有居家用品零售企业,在全球多个国家拥有分店,贩售平整式包装的家具、配件、浴室和厨房用品等商品。宜家的购买形式从开始的目录邮购加展厅体验到门店自提加扁平式家具,到现在的门店自提,扁平式家具以及配送安装。并且每年它会推出自己的家居杂志,收录12000件商品。经营理念:1.平民风格与大众家居宜家提供种类繁多、美观实用、老百姓买得起的家居用品。宜家遵循的产品设计原则:民主设计,也是北欧的传统设计风格:民主、平价、面向大众,产品能兼具美感与实用性,同时可以与时俱进地考虑到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宜家的民主设计来源于其一贯的信念:每个人,都有让自己的日常生活变好的权力。它包含五个元素:美观、实用、优质、可持续和低价,宜家认为好的设计正是这五大元素的完美结合。2.把顾客变成合作伙伴顾客可以自己动手、自己运输和自己组装(平整式包装)来换取产品的低价格。宜家试图带给消费者一种买到不可思议的便宜货的感受,为商场制造出物美价廉的光环。3.坚持不上市被资本裹挟宜家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坎普拉德没有退休之前,一切由他说了算。他从不希望自己的公司进入股市,不愿意接受股东的控制,坚持朴素的经营哲学:他一直强调公司就是家,家就是公司。4.卖场和餐厅可以高度融合有意识为消费者打造“外出游玩一天式的购物体验”,其创始人坎普拉德深信“你永远不可能和一个饿着肚子的人谈生意”,宜家餐厅因此应运而生,负责给消费者提供休息和进食的场所,延长顾客的停留时间,营造“慢生活的氛围”,提升顾客的满意度。宜家的运营理念以及销售方式是开创以平实价格销售自行组装家具的先锋,不仅提升的顾客在消费过程中的满意度,同时家具设计同时兼具美观与实用性,解决了历史上关于功能与形式(装饰)存在的不能协调一致的问题,例如现代主义太过于追随功能,一些装饰太多与矫揉造作,并且其采用可持续和环保的材料真是后现代主义所提倡的设计理念。

工业美术运动时期、装饰艺术运动时期、第一代职业化设计师产生时期以及丰裕社会时期。
工艺美术运动时期,美国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路易斯•沙利文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的实用主义原则。当欧洲各国进行现代主义设计的探索与试验的时候,美国人基于商业竞争要求,全力以赴地开始了为企业服务的工业设计运动。从一开始起,美国的设计运动就充满了实用主义的商业气息。虽然,“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原则是由美国芝加哥建筑的领导人物之一路易斯沙利文在1907年提出来的,但是在美国竞争激烈的商业市场上,设计所遵循的原则,其实是形式追随市场。
“好莱坞风格”是起源于法国的装饰艺术运动在美国的延伸与发展。1829至1933年席卷欧美的经济危机使市场崩溃,成千上万的人失业,社会动荡不安,而电影成为人们心灵的安慰剂,进而刺激了电影院的设计发展。好莱坞的电影院设计都具有大胆的想象成分在内,运用富于幻想的色彩设计及各种装饰动机,装饰夸张、色彩丰富,华贵奢靡吸收了原始艺术、异域风格、舞台艺术和前卫艺术。如“埃及剧院”采用大量古埃及的装饰动机,创造了一个古典的梦幻世界。“中国剧院”则被设计成浪漫而充满东方神秘感的宫殿。
然后,美国出现了以柯达、雷蒙德•罗维等为代表的第一代职业设计师,这一时期诞生了以空气动力学为科学基础的流线型设计和有计划废止制,本质就是一种形式主义,设计师为了促进商品销售,增加经济效益。不断花样翻新,以流行的趋势来博取消费者的青睐,但是有时候的商业性设计会牺牲一些使用上的功能。
优良设计是欧洲的现代主义在美国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流行的一种现代主义风格。源于美国和英国,为了扩大现代主义在本国设计界和公众中的影响而进行的设计展览和低成本的产品竞赛。其特点为设计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宝贵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日并适合与其对象的目标,适合生产工艺形式,形式服从功能等,这种风格具有简约无装饰的形态,可以用合理的价格进行批量生产,特别是家具轻巧而移动方便,有时还具有多功能。主张好的设计是一种美学爱好。
总之,商业性设计的理念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并且发展了美国工业设计并使其职业化,把现代设计的工作方法植入了工商企业界,从某方面来说对推动现代设计在美国乃至全世界工商企业界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对于消费者而言,“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在满足了基本使用功能的同时,机智地把握住人们在物质条件改善的情况下对于商品的需求逐渐增强的心理。虽然在那个时代有过犹不及的消极影响,但我们都不能否认它对工业设计的发展有着非凡意义的指导性作用,具有进步意义并影响了世界设计。

美国设计的发展与市场经济密切相关,由于工业设计作为一种被社会公认的职业起源于美国,商业性设计的本质是形式主义的,它在设计中强调形式第一, 功能第二,形式追随功能逐渐演变成了形式追随市场,设计最主要的功能变成了促进商品销售。

    美国工业设计是20世纪20到30年代激烈商品竞争的产物,因而从开始就带着浓重的商业气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于美国工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已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具有强大的生产力和庞大的国内市场,在开始成熟的国际市场上拥有主导性的占有率。这一时期,美国经济的发展促使汽车市场需求非常庞大,单一的汽车样式和色彩已经越来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针对当时的发展状况,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斯隆和设计师厄尔提出的“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公众对于现代设计的兴趣持续升高。随着吸尘器、吹风机、烤面包机等日常生活用品的批量化生产形成规模,在工业设计师的协助下,产品的成本得到进一步降低。 低康的价格和全国范围内不断增长的经济繁荣,更加推动了民众的购买欲望。
     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消费的高潮,这进一步刺激了商业性设计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汽车设计是商业性设计的典型代表。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在汽车行业中得到了最彻底的实现。
    影响:商业性设计的理念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并且发展了美国工业设计并使其职业化。对于消费者,“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在满足了基本使用功能的同时,机智地把握住人们在物质条件改善的情况下对汽车美感的需求逐渐增强的心理特征,在样式和色彩上跟新,以此来满足人们当时所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但商业性设计有时是以牺牲部分使用功能为代价的,“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在市场上的不断发展中过于追求产品式样和色彩的变化,忽略了产品功能和使用者的心理需求。

装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设计都是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设计运动,几乎同时发生和发展,但是所针对的对象以及设计思想相悖。

    首先装饰艺术运动于1910年到1935年,是20世纪20-30年代的主要流行风格,是一种明确的现代风格,发展于20世纪20年代,在30年代达到顶峰,生动体现了这个时期巴黎的豪华与奢侈将现代主义严格的形式感与对豪华的、时髦的向往相结合,以其富丽和新奇的现代感而著称;艺术装饰风格并不是一种单一的风格,而是两战间统治艺术装饰潮流的总称,包括了装饰艺术的各个领域(涉及建筑、室内装饰、家具、珠宝、绘画等各个领域),并对工业设计产生广泛的影响。它来源于古埃及,原始艺术和非洲以及南美的异域风格。风格特点为富丽而新奇的现代感,金字塔状的台阶式构图,放射状、回纹饰曲线线条,运用奢侈昂贵材料,并且富于异国情调,并且服务的对象是社会上层少数权贵阶级,并不是大众。代表作品有威廉•兰柏的纽约帝国大厦,威廉•凡•阿伦的克莱斯勒大厦,上海国际饭店,百老汇大厦。
    其次现代主义现代主义设计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是继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之后,设计师又一次从设计观念、材料、形式等方面进行探索的设计运动,是工业革命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设计运动。其思想特点为提出为大众服务的宗旨,为劳动

者提供基本的设计服务为己任;不是为精英服务的;而是强调精英领导的新精英主义;充满理想主义和乌托邦主义,精神上、思想上提倡民主主义倾向和社会主义倾向;技术上的进步,新材料运用钢筋混泥土、平板玻璃、钢材等新材料;代表作品有勒•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朗香教堂,密斯•凡德罗的马赛罗那椅,西格莱姆大厦等。

    意识形态上的“异”:

1、装饰艺术运动发源于法国,强调装饰,为富裕的上层阶级服务,因此仍是权贵的设计,其对象是资产阶级。
2、现代主义〞运动发源于德国,否定装饰人强调设计为大众服务,特别是为低收入的无产阶级服务。因此它是“左倾〞的、小知识分子理想主义的、乌托邦式的。

    形式特征上的“同”:

1、都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几乎同时发生与发展。
2、都肯定机械化生产。
3、都在设计中注重简单几何外形的运用。

  总之,由于装饰艺术运动强调装饰化,因此与同期开始现代王义也具有很大区别;它是装饰运动和现代主义运动之间的一场街接,双方的特征都兼而有之,但却不是简单的重复或再现。装饰艺术运动还是强调为上层服务,而现代设计是为大众服务的,所以注定现代设计会延续下去成为能够为世界性的设计运动。

1914年以赫尔曼•穆特修斯和亨利•凡•德•威尔德两大阵营于德国科隆对设计标准化和个性化展开激烈的论战。
以亨利•凡•德•维尔德为首的阵营否定产品标准化,倡导个人艺术性,支持新艺术运动中的个性化和独立自由,反对设计标准化。以穆特修斯为首的阵营则认为产品应当大工业标准化生产,遵循科学原理,艺术家凭借标准化把握现代主义工业发展,让公众接受标准化。而后来的事实证明,设计的标准化和机械化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本次论战,本质上是国家资本主义和设计师个性化的对决。虽然最终以穆特休斯妥协告终,但是从长远看来,本场论战穆特休斯的标准化思想更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设计的标准化,机械化是大势所趋。穆特休斯的思想推动了德国的设计发展,使得德国引入了美国的流水线工作方式,为德国设计发展打下基础。但是由于他提倡标准化,使得设计师的个性化被扼杀,设计的多元化逐渐丧失。
威尔德的坚持设计师的个性化虽然被国家资本打败,但是他所提倡的个性化为德国工业设计高质量,高品质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本次论战的影响非常深远,两方阵营充分表达了各自的观点,促进了设计理论的发展,在之后的设计中,两者逐渐融合且为德国工业设计的发展铺平道路。

《畴人传》是清朝阮元创作的一部记述中国历代天算家学术活动的传记集。并且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设计师的传记。“畴人” 古称专门研究天文、历法、数学的人。《畴人传》历时4年,书中记录自上古至乾隆末年的243位天文、历法、算学家,另有37位西洋学者。内容涉及历代天文、历法、推算资料、论天学说、仪器制度以及算学等方面,星占之学则未予收入。
《畴人传》的素材主要取自《二十四史》的本传部分。由于当时西方传教士凭借着西方较为先进的数学知识得到主政者的倚重,在历算方面的话语权有压制中国历法相关人士的趋势,甚至以此为传播西学乃至传教的理由。阮元编纂《畴人传》,也有传扬中国算学,与西方学说抗衡之意。阮元撰《畴人传》的刊行标志着中国历史上有了第一部纪传体科技史和第一部科学家和设计师传记 。

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发起工业革命,其他西方国家于18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陆续完成,工业革命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在此之后,工厂大规模生产代替了传统形式的手工作坊,设计与制造开始分离代替了设计与制造由工匠自主完成。并且产品设计出现了两种对立的局面,一种是还提倡手工艺精美制造的上层贵族,一种则是产品利用机械大批量生产的平民和资本主义。后来由于这种局势,产生了工业美术运动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蒸汽机在美国和欧洲等地得到广泛的推荐,大批工业被投放到市场上,但设计却远远落在后面。美术家不屑于过问工业产品。工厂只关心产品的制作过程、质量、销路和利益,不关心产品的外表与美观程度。由于机器加工的准确性,许多技术性的工作由大量未经传统工艺训练的工人承担,这些工人也不会对产品进行个人影响,这导致技术与艺术的分离,并且在十九世纪初对立变得更加严重。
但与此同时,产品生产过程的标准化,批量化生产与批量消费,导致设计师的作用也更加受到重视。在消费的领域中新颖的设计成为一种促销方式,为了刺激商业消费,需要不断的翻新花样,推出新的产品,设计师的地位和重要性得到提升。在之前18世纪初,建筑师充当设计师的角色,在此之后,手工艺也加入设计师的行业。
这时的产品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工业产品外型粗糙简陋,没有美的设计;二是手工艺人仍然以手工生产为少数权贵使用的
用品。于是社会上的产品明显地两极分化:上层人士使用精美的手工艺品,平民百姓使用粗劣的工业品。艺术家中不少人不但看
不起工业产品,并且仇视机械生产这一手段。手工艺也加入设计师的行业。
而在机械化生产与设计的关系中,人们在19世纪为机械制造的产品寻求一种合适的美感,另一方面也在思考机器对社会各方面带来得深远影响。而机械化对设计的影响更多体现在工程方面,工程师发明的如铁路、厂房、、悬索桥、铸铁穹隆,这些机器朴实无华,唯一美的追求就是科学地应用各种材料,达到最高的效率,一种全新的美学观念正是在这此机器中萌发的。

发布
问题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