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纲 总论点在当代背景下,从时代需求角度来谈,当代设计教育应该立足中国当下并具备与时 共进的特点,不断进行教育水平和结构的改革。 分论点一:概述当代中国教育发展的现状与中国教育体系的关键。例子:包豪斯 分论点一:把握和解决好当代设计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关键性问题是提升设计教育水平的前提。 例子:美国新时代转变 分论点三:教育从业人员应有义务引导未来设计扎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同时与时代相连。 例子:日本“八分目” 在全球化与工业4.口背景下的今天,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紧密联系,技术潜能延展并伴随着 科技的进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批量化生产的产品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需求正朝着 个性化,地域化的方向发展。从最初对物的需求逐渐变成非物质化的需求,设计也向设计“物” 到设计“事”的转变,设计问题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复杂化。在此语境下,当代设计教育应该 立足中国现状并具备与时共进的特点,不断进行教育水平和结构的改革,成为了当下中国教 育发展的题中要义。 一、概述当代中国教育发展的现状与中国教育体系的关键。 中国的设计学科起步较晚,发展较为迅速,并且沿用了西方的模式,深受西方设计教育 的影响,但对于本土设计教育的发展还处于不平衡不充分的阶段。在师资层面:留学归来的 设计精英不断将国外“先进”的设计教育模式引进国内,“拿来主义”的发展模式,在发展 初期不断使中国同世界接轨,缩短了与欧洲国家设计教育体系发展的距离,一定程度上推动 了设计的发展。学生层面:网络信息发达,为其插上了“科技”的翅膀,跨越“国界”,在网 络上即可接触到西方前沿设计并长期浸淫其中,但缺少了中国本土文化思想的熏陶。因此, “拿来即用”式的学习只是我们中国设计教育创新的第一步,我们应该将设计教育的重心转 移到:将世界优秀设计教育体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在实践的基础上拓展中国设计教育 的发展,以此创造更加适合中国学生的设计教育环境和平台。例如,在19世纪0年代,以 英国为首的国家已完成了工业革命时,德国还是-一个发展缓慢的农业国。这时德国著名的 政治家穆特休斯看到了国内的状况一-资源十分匮乏且只能依靠技术促进整个国家良性运 转,因此他造访英国并为德国带来了工业革命的成果,于19口7年成立了德国工作同盟,继 科隆论战后,标准化成为了时代的主题,后有格罗皮乌斯开创包豪斯设计学院,在众多前仆 后继的德国优秀设计师的共同努力下,功能和理性至上成为了德国设计的代名词,在发展过 程中并没有形成类似于其他欧洲国家为精英权贵服务的设计理念,而是形成了具有理想主义 色彩的为多数人设计的价值观念。一战后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则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对德 意志现代主义设计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因此以德国设计教育的发展为先例,我们应该重加意识到:将世界优秀设计同中国实际 国情相结合,并发展成为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的设计教育体系是中国设计教育的关键。 二、把握和解决好当代设计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关键性问题是提升设计教育水平的前提。 当代设计教育与人才培养关键问题在于人才的培养能否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是否
能培养出具有社会意识责任和敢于创新具有时代特征的设计人才。因此,把握中国设计现状, 展望未来的设计方向是我们考虑的关键。 一方面,对于人才的培养或形成如何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呢?首先就需要对设计教育体 系进行改革创新,来转变艺术设计教育的传统观念。例如22年的双减政策,对人才的分类 让人们意识到教育并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要重加注重实践。其目的就是为了筛选出能够,合 理灵活运用科学知识并实践出真知的栋梁之材。其次,需要改变艺术设计教育专业的设置。 现阶段我国设计教育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艺术院校-一更加注重学生艺术素质和技能的培 养,对理工类的课程学习相对不足文化素质相对偏低。一是:理工科院设计一一建立在科学 基础上的研究,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方面的学习相对匮乏。设计教育的学科壁垒没有完全 被打破,严重阻碍了设计的发展。而21世纪以来要求设计越来越综合化且具有延展性,例 如,在全球化背景下,美国年轻一代设计师受到更好的教育和科技的支持,将市场从美国本 土扩延到全球范围,201口年前后“美国制造”基本消失,设计领域的重心从传统的汽车家 居类向以电子工业为主的软件界面设计以及电子商业转移。那么中国也应该响应时代的号召, 从设计教育开始,改变传统结构,为新时代中国设计教育体系注入新鲜的血液。 另一方面,设计最先作为人类生存和生产的媒介,经过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却成为了企 业获取商业价值的工具。而新世纪网络作为我们睁眼看世界的一扇窗,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 多元化的同时也要求我们必须具备判断的能力,也应了解21世纪设计师应具备社会的责任 感和要有良好的设计伦理,把握设计与道德的关系,与此同时,设计教育体系也应有责任引 导和协同未来设计师推动可持续设计的进步,为社会和人类谋发展。其次,中国现阶段相对 落后的设计教育体系和结构使得学生仍处于“温室孤岛”之中,没有真切的体会到科技所带 来的改变和设计领域的革新一一设计本就是一个多维度,交叉性的专业。且在智能化的今天, 这种倾向前发明显,设计师的业务范围逐渐扩大,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交互, 服务设计,5G互联等不断兴起,要求未来的设计师必须考虑更多系统性的问题。因此培养 出具有社会意识责任和敢于创新具有时代特征的设计人才之路,任重而道远。 二、从民族化和时代化角度,教育从业人员应有义务引导未来设计扎根于中华民族文 化的同时与时代相连。 首先,在中国的设计教育完成创新革命的第1步一一模仿出真知之后,我们重应该考虑 到,中国设计教育的民族化,注重将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教育纳入当代设计教育体系之中,以 此来提升学生对我国传统设计文化和工匠精神的认知深度和广度,在实践运用中,不断向世 界绽放中国华民族文化的光彩。例如,日本无印良品第1代设计师深泽直人就有过一个著名 的理论一一“八分目”的理论,即“半满”的理论,其中最重要的是蕴含了日本传统的“佗 寂”日式美学即“涩”的理念一一接受短暂和不完美,这使得人们一旦触碰到日本设计产品, 就如同沉浸于其独特文化之中。反观中国,古老的中国设计文化至今仍熠熠生辉,作为一个 多民族的国家可以汲职有惠广泛的文化营养,因此,中国设计教育有义务引导未来设计师形 成不断从传统文化中汲职营养的思维理念,为中国未来设计添砖加瓦。其次,创新作为设计 的根本特征,因此设计教育也应该以科技为基础,加强设计理论的学习,引导未来设计师具 备社会责任感和意识并把握当下,将中华民族文化赋予科技的力量并体现在设计实践中,以
应对未来不断发展的变化。 最后,中国设计制造曾令世界惊叹,古老的中国设计文化至今熠熠生辉。大数据时代的 来临,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面对了新的挑战一一未来设计教育应该培养出具备什么样的能 力的设计师?该如何培养?能使得在世界当今设计文化中增强中华民族设计文化的声音。我 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针对“中西文化认同”的长期争论,提出了“洛美其美,美人之 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观点,因此我们既要尊重西方设计文化,同时也要摆脱长期形 成的依附关系,努力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设计教育体系,培 养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设计师。唯有如此,才能重现中国设计辉煌与自信。
未来设计教育的从业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