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张晓澄
江南大学-张晓澄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写!

注册于 3周前

回答
3
文章
0
关注者
0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的转变,设计对于生产商品而言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好的设计往往是企业在商业竞争中获得胜利的关键所在。商品附加值指其在生产和服务成本以外增加的价值,超过了生产该商品或服务所需的劳动力和原材料的成本,是消费者愿意付出的价值与产品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加大对设计的投入以协调利益的分配和各利益体对产品的驱动能力,确保商业循环持续地产生增值,是企业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的制胜法宝。

1、设计为商品赋予新的材料和功能,满足消费者基本需求的同时也通过功能和形式的创新刺激消费者产生新的消费动机,还能够通过新材料的使用寻求功能与成本之间最佳的对应配比,提升商品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企业能够通过研发先进功能或采用环保材料,提升产品性能与差异化,赋予产品独特的市场竞争力,以占领更多市场份额。

2、设计赋予产品更高的艺术文化内涵,设计通过借用、解构、参照、装饰和创造,从艺术和文化当中获得设计灵感,是提升商品附加值的重要手段。李宁与敦煌联名的“丝路花开”系列鞋款,从象征性符号的现代演绎角度展现了如何通过设计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时尚,赋予了产品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结合,满足了当代消费者对时尚和个性化的追求,深受消费者喜爱。

3、设计打造品牌形象,影响消费者的商品购买意向。企业通过优良的企业识别系统(ci)设计,树立其在消费者心中的良好形象,引导大众的消费观念,从而提升其商品的附加值。品牌开始演变为一种身份认同,成为人们定义我是谁,过着哪种生活方式的媒介。如无印良品通过极简的包装设计和可回收的包装材料与过度包装的风潮产生鲜明对比,树立了其“极简、可持续、环保”的品牌形象和品牌风格,成为消费者追求绿色、简朴的生活方式时的首要消费选择。

综上所述,企业提升商品附加值的主要手段是设计竞争,设计通过创造性活动,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值得注意的是,设计在促进消费升级的同时应当肩负起社会责任、关注社会问题,平衡设计的商业性和公益性,促进设计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简述设计伦理对设计的意义

1、设计伦理观念是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纳克在20世纪60年代末出版的《为真实的世界设计》中提出的三个原则,即:(1)设计应该为广大的人民服务,而不是为少数富裕国家服务,在这里他特别强调设计应为第三世界的人民服务。(2)设计不但要为健康的人服务,同时还必须要考虑为残疾人服务。(3)设计应该认真考虑地球的有限资源使用问题,设计应该为保护地球资源服务。

2、设计伦理深化了设计思考的内容,促进设计向可持续方向发展。设计伦理中为第三世界人民服务、为残疾人服务的考虑丰富了设计的国际主义立场和大众化的角度,促使设计师们代入更宏观的全球视角审视设计,为人类的利益而设计;设计伦理中还考虑到地球资源的有限性,为当时乃至现在的人们敲响了警钟,绿色设计理念正因顺应了这一伦理要求而在当今社会获得广泛关注和持续发展。反观美国的商业性设计中的“有计划废止制度”,为促进产品的销售而忽略了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形成“用后即弃”的消费浪潮,对自然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

3、设计伦理推动了设计观念的发展,深化了设计的社会责任。设计伦理观念的出现引发了人们对于环境保护、资源保护、产品安全、设计责任的思考,批判设计理论开始形成。蕾切尔·卡尔逊的著作《寂静的春天》中对于自然环境的思考为人们敲响了警钟;拉尔夫·纳德尔的著作《任何速度都不安全:美国汽车设计埋下的危险》中对于汽车安全的思考警醒设计师和企业肩负起保障产品安全的设计责任。这些批判设计理论著作推动了社会意识的觉醒,促使社会设立健全的法律法规。

综上所述,设计不能仅着眼于眼前的功利,或单纯形式目的,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设计本身具有形成社会体系的因素。因此,设计的出发点也必须考虑到对于社会短期和长期因素的影响。

1,安东尼高迪名词解释

关键词:阿拉伯摩尔、新哥特与新艺术风格结合、有机风格

安东尼高迪是西班牙著名的建筑师、设计师,是西班牙新艺术运动的杰出代表人物。他的设计风格分为三个阶段:阿拉伯摩尔风格阶段、新哥特与新艺术风格结合阶段、有机风格阶段。在阿拉伯摩尔风格阶段,他并不单纯的复古,而是通过折中处理将各种材料混合运用,代表作品有文森公寓;在新哥特与新艺术风格结合阶段他采用大量金属构件,具有强烈的新艺术运动特征,如圣特蕾萨斯修道院;在有机风格时期,他的设计具有有机的特征和神秘色彩,图案具有强烈的象征性,此时的代表作品为米拉公寓、居里公园等。他反对功能主义,追求建筑的精神力量和纯粹形式,并拒绝在建筑物上使用直线,认为曲线才是自然的。他设计理念的创新性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设计的思维,为后世设计师所借鉴。

2,简述维也纳分离派

关键词:新艺术运动,与传统设计、艺术分离,奥托•华格纳,约瑟夫•奥布里奇,约瑟夫•霍夫曼,阿道夫•罗斯,几何形态

维也纳分离派是1897年到1933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兴起的一场艺术设计运动,其主要目的是反对当时保守的维也纳学院派和传统风格的束缚,提倡艺术的创新性和多样性,涵盖了绘画、设计、建筑、装饰等领域,代表了新艺术风格在中欧地区的独特发展。

起源与背景

维也纳分离派是由一群先锋的建筑师、设计师和艺术家组成的团体,分别包括奥托•华格纳、约瑟夫•奥布里奇、约瑟夫•霍夫曼、阿道夫•卢斯等,成立于1897年,他们的口号是:“为时代的艺术,艺术应得自由”

风格特征

维也纳分离派重视功能,强调几何形态与有机形式结合的造型和装饰设计。但他们反对新艺术运动中对自然图案的过度使用和曲线装饰,更强调刚直的几何图形,尤其是正方形和矩形的运用,如奥托•华格纳在他的建筑作品中多使用整洁的墙面、水平的线条和平屋顶。色彩方面则更加偏爱黑白灰等中性色,如约瑟夫霍夫曼的作品中严格使用纯黑白的几何造型。同时他们在装饰艺术中融入了象征主义的元素,以表达对人性情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展现对个人情感的关注。

评价及意义

维也纳分离派在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几何简化和装饰艺术的创新方面,对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虽然追求将艺术设计与生活相联系,但在实际的设计当中与这种目标有很大的差距。在工业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下,没有关心工业生产中的艺术问题,以及艺术与机器生产的关系问题。设计的材料和工艺仍是昂贵的、无法大众化的。对简洁的抽象形式的追求,在本质上没有摆脱新艺术的风格,没有真正的把艺术形式与功能相结合。

发布
问题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