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老师
彭老师
同济大学工程硕士,设计史论学者,对于前沿热点有独到见解,曾就职于SONY、极致盛放外资企业、“江猪品牌”设计者、荣获中国设计智造大奖、设计作品被中国3D打印文化博物馆收藏,作品进入中国智造年鉴杂志。

注册于 5年前

回答
16
文章
0
关注者
147

我 发表了评论

10月前

论述题/设计评论题 :艺术如何赋能乡村振兴,请展开评论。

有点空,层次性不足。

我 发表了评论

11月前

材料题:审美是从人的日常生活中分化出来,出于人的自我反思和体验的需要,以拟人化的方法通过模仿和情感的激发进行的活动

当时看到审美态度和实践态度,就是观照行为与实践行动的区别,就是有无意识的审美经验积累和有意识的客观改造

我 发表了评论

11月前

材料题:审美是从人的日常生活中分化出来,出于人的自我反思和体验的需要,以拟人化的方法通过模仿和情感的激发进行的活动

审美是出于人的自我反思和体验的需要,以拟人化的方法通过模仿和情感的激发进行的活动。其中模仿是人在实践过程中,对大自然的审美映射,对于现实的一种反映,但又区别于现实。人的意识具有反映现实的作用。人对现实

我 发表了评论

11月前

论述题:如何理解人的现实需求与潜在需求的关系,怎样理解好的设计者其创造性体现在针对人的潜在需要,结合中国设计的发展现状,针对你关注的领域,谈谈你的看法

现实需要:有明确指向和具体目标、对象潜在需要:指向未来,需要通过设计创新满足设计从单一化(明确)转为系统化、复杂化和多元化(未来的,需要设计创新的)。

发布
问题

联系
客服

客服微信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